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建丰

作品数:27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药动学
  • 7篇药效学
  • 5篇药代
  • 5篇药代动力学
  • 5篇咖啡因
  • 4篇代谢物
  • 4篇血药
  • 4篇血药浓度
  • 4篇药浓度
  • 4篇色谱
  • 4篇高效液相
  • 3篇药效
  • 3篇药效学参数
  • 3篇液相色谱
  • 3篇色谱法
  • 3篇色谱法测定
  • 3篇手术
  • 3篇群体药动学
  • 3篇咪唑安定
  • 3篇相色谱

机构

  • 24篇南京军区南京...
  • 7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解放军第81...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广州军区武汉...
  • 1篇东南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1...
  • 1篇解放军第97...
  • 1篇南京军区总医...

作者

  • 27篇卢建丰
  • 11篇陈刚
  • 7篇凌树森
  • 6篇安登魁
  • 6篇曹晓梅
  • 6篇相秉仁
  • 5篇易涛
  • 5篇杨友春
  • 4篇卓海通
  • 3篇芮建中
  • 2篇李国立
  • 2篇黎介寿
  • 2篇张利华
  • 2篇朱秀平
  • 2篇姜朝晖
  • 2篇蔡明虹
  • 1篇徐德朋
  • 1篇郭联庆
  • 1篇周晓东
  • 1篇杨金玉

传媒

  • 6篇中国药学杂志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3篇药学学报
  • 2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药学进展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药学实践杂志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药理学报

年份

  • 1篇2004
  • 2篇1998
  • 13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3
  • 2篇1991
  • 2篇1990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电信号的非周期波谱分析方法及其在脑电效应测定中的应用
1997年
目的 :应用非周期波谱分析技术对受试者用药后的原始脑电信号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寻找脑电波峰、谷的技术 ,对每秒内脑电波峰或谷的数目以及每个峰的电压进行计算 ,并将 0~ 30 Hz的脑电波分成四个波段。  结果 :发现 0~ 3Hz、4~ 7Hz、8~ 11Hz每秒脑电波数或电压并无规律性变化 ,12~ 30 Hz每秒电压或波数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 ,并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结论 :可以应用非周期波谱分析技术获得反映药物效应的参数 。
卢建丰杨友春陈刚相秉仁安登魁
关键词:药效学参数
一种脑电效应计算机分析系统的设计及其应用
1997年
建立了一种新的用于记录和分析脑电信号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首先通过模数转换技术(A/D)将脑电的膜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数字仿号可直接存放于计算机硬盘,只要计算机硬盘允许可以长时间记录脑电信息,记录在计算机上的脑电信号可再进一步用于脑电效应分析,通过对用药后每秒脑电波数和脑电压的变化分析,采用12-30Hz之间每秒脑电波数或脑电压的变化可有效地反映受试者用药后的脑电效应变化情况,从而为进一步进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药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卢建丰杨友春陈刚相秉仁安登魁
关键词:脑电信号分析计算机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咪唑安定体内药物浓度与脑电效应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研究
卢建丰
非周期波谱分析方法在脑电效应测定中的应用
1997年
目的:应用非周期波谱分析技术对受试者用药后的原始脑电信号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寻找脑电波峰、谷的技术,对每秒内脑电波峰或谷的数目以及每个峰的电压进行计算,并将0~30Hz的脑电波分成四个波段。结果:发现0~3Hz、4~7Hz、8~11Hz每秒脑电波数或电压并无规律性变化,12~30Hz每秒电压或波数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并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可以应用非周期波谱分析技术获得反映药物效应的参数,从而为进一步的药效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卢建丰杨友春陈刚相秉仁安登魁
关键词:波谱分析药理学
手术病人静注安定群体药代动力学参数的调查被引量:5
1998年
目的:调查成年病人不同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时静脉注射安定药代动力学(药动学)参数情况。方法;52例病人,荧光偏振免疫法共检测了263个血药浓度标本。选择一室开放模型,应用NONMEM程序进行群体药动学分析。结果:参数估算值,消除速率常数(K)为0.812h^(-1),表观分布容积(V_d)为15.0L;个体间变异σ_k与σ_(vd)分别是0.332和6.50;残差变异σ_E为66.8。年龄、体重、性别、麻醉方法、肝功能异常、手术时间与术中输液量等固定效应无显著意义。对部分病人镇静评分观察显示,静脉给于安定0.2mg/kg后约45分钟血药浓度降至435μg/L,为Ramsay3分水平。结论:(1) 安定的安全范围较大,对血流动力学干扰小;(2) 安定的镇痛水平与其血药浓度呈正相关。
王若松卢建丰芮建中梁炎基钱军
关键词:群体药代动力学麻醉
硬膜外麻醉时血浆局麻药浓度的预测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实时和快速预测硬膜外腔给药时血浆局麻药浓度 ,预防局麻药中毒。方法 体内药量的实时变化用微积分、Laplace转换和逆转换等方法推导浓度 时间方程。以VFP 6 0制作“硬膜外麻醉血药浓度实时预测”程序。在 2 8例硬膜外麻醉病人中分别推注 (1ml/ 3s)和泵注 (1ml/min) 2 %利多卡因 15ml,于给药后 3、6、9、12、15、18、2 1、30、6 0、90min抽静脉血 ,以高效液相法测定利多卡因浓度 ,并将预测值与临床结果进行拟合。结果 推导出硬膜外腔推注和输注给药、单剂量和多剂量给药、推注和输注混合给药等多种给药方式的数学模型。根据这些模型制作的计算机软件 ,能够实时和快速预测病人血浆局麻药水平 ,预测结果与临床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 (P >0 5 )。结论 该程序能较方便准确地实时和快速预测硬膜外腔给药时血浆局麻药浓度 。
江学成卢建丰文小兵周文徐德朋张育才胡宁利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局麻药血药浓度
甘露醇脱水作用的药动学结合药效学研究被引量:3
1997年
目的:对甘露醇脱水作用的药动学结合药效学进行研究。方法:6只家兔,5名颅内高压患者iv200g·L-1的甘露醇后测定血清甘露醇浓度及脑脊液压,并应用溶剂扩散理论对甘露醇血清浓度脑压下降效应的定量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iv200g·L-1的甘露醇0.4g·kg-1后病人的药动学参数:A=(2.1±2.0)mmol·L-1,B=(1.20±0.45)mmol·L-1,α=(0.22±0.29)min-1,β=(0.0090±0.0029)min-1;兔A=(58.0±15.4)mmol·L-1,K=(0.014±0.005)min-1。病人药效学参数:KW=(0.079±0.043)min-1,Kb=(0.0129±0.0064);兔KW=(0.055±0.031)min-1,Kb=0.0036±0.0005。结论:甘露醇降脑压的最大效应时间比血药浓度高峰时间滞后27.6min(兔36.1min),效应时间为105.4min(兔112.5min)。
夏国平蔡明虹蔡明虹
关键词:甘露醇药动学药效学
一步法估算茶碱群体药动学参数被引量:2
1991年
本文推荐估算群体药动学参数的一步法,已编成微机程序,可以应用于均匀与非均匀数据作药动学处理,当将原始数据输入微机后,经过一步计算,即可得到药动学参数的群体值。通过对23例服用茶碱治疗的哮喘病人,所获得的111对数据的运算,以及按时间分布递减到99,76,65及46对数据的运算,得到与二步法相似的结果,证明本法具有病例多,群体代表性强,个体病人取血次数少,计算快速,实用广泛等优点。
陈刚卢建丰
关键词:一步法茶碱群体药动学
120名中国人磺胺二甲嘧啶N-乙酰化表型分析
1997年
目的:对12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了N乙酰化表型分析。方法:以磺胺二甲嘧啶(SM2)为探针药物,用HPLC测得受试者3h尿样,6h后尿样及血样中SM2及乙酰化磺胺二甲嘧啶(AcSM2),以AcSM2摩尔百分数(AcSM2%)为分型指标。结果:作频数图后,受试者均呈明显两态分布,3种样品中AcSM2%值小于72%,85%,50%者被分为慢代谢者,120名受试者中慢代谢者分别为22,20,21人,对3种样品的相关分析表明方法之间相关性达0.9以上。结论:经综合分析,20名受试者可明确划分出慢代谢者,占16.6%。此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探讨应用咖啡因作为探针药物以及进一步的基因分析打下了一定基础,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中国人N乙酰化分型的情况。
卢建丰周晓东周晓东曹晓梅郭联庆朱秀平
关键词:磺胺二甲嘧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咖啡因主要代谢物浓度被引量:2
1997年
本文建立了测定尿中咖啡因5种主要代谢物(AFMU、1X、1U、17X、17U)浓度的高效波相色谱法。尿样用硫酸铵饱和后加氯仿及异丙醇混合液(85:15)提取2次,空气流吹干,蒸馏水溶解进样。以ShimPackC18为固定相,甲醇-动腈-0.05%醋酸(10:1:89)为流动相,扑热息痛为内标,流速为1.2ml/min,在280um处定量检测。本法精确稳定可靠。用此方法测定了120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咖啡后的尿样,对人体内N-乙酰化转移酶和CYP1A2酶活性作了初步分析。
易涛卢建丰
关键词:咖啡因HPLCN-乙酰化转移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