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麾

作品数:18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水利工程
  • 4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水文
  • 3篇遥感
  • 3篇水文模型
  • 3篇决策支持
  • 3篇决策支持系统
  • 2篇政治
  • 2篇政治教育
  • 2篇治教
  • 2篇数据同化
  • 2篇水分
  • 2篇思想政治
  • 2篇思想政治教育
  • 2篇思政
  • 2篇同化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气候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机构

  • 18篇清华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水利水电...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江南计算技术...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西藏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18篇卢麾
  • 5篇阳坤
  • 4篇田富强
  • 3篇俞乐
  • 2篇唐勇
  • 2篇付昊桓
  • 2篇王岩
  • 2篇胡和平
  • 2篇秦军
  • 1篇李玉霞
  • 1篇柴琳娜
  • 1篇白玉琪
  • 1篇郑兴明
  • 1篇汤秋鸿
  • 1篇赵凯
  • 1篇郭鹏
  • 1篇陆春松
  • 1篇马建威
  • 1篇唐强
  • 1篇武建军

传媒

  • 4篇中国科学:地...
  • 3篇遥感技术与应...
  • 2篇水利水电技术
  • 2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高原气象
  • 1篇遥感学报
  • 1篇教育家
  • 1篇黑龙江教育(...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3
  • 2篇200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AMSR2多频亮温的黑河流域中上游土壤水分估算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以黑河流域中上游为研究区,初步探究了利用AMSR2卫星的多频亮度温度数据估算土壤水分的方法。基于土壤水分和土壤发射率的统计关系,通过黑河流域上游的4个像元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内的实测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数据,采用了“四像元交叉拟合法”获得了统计系数,并用此方法估算出了黑河流域中上游的土壤水分。采用2014年7月至2014年10月内估算的土壤水分,连同与AMSR2的4个常用的土壤水分产品和GLDAS土壤水分产品在时间序列上,与八宝河流域WSN土壤水分地面观测展开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估算土壤水分精度明显高于上述5种产品。同时借助高程和土地覆被辅助数据,与GLDAS土壤水分在空间格局上进行了比较,发现估算土壤水分时空分布特征更加合理。该方法可为流域尺度的土壤水分反演与监测提供了一种简而易行的思想方法和可行之路。
陆峥韩孟磊卢麾彭雪婷蒙莎莎刘进刘进
关键词:土壤水分土壤温度
基于遗传算法和GIS技术的灌溉决策支持系统被引量:33
2002年
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灌溉管理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遗传算法优化模型和GIS技术的灌溉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由灌区信息管理模块、田间灌溉模拟模块、优化配水模块和GIS模块等组成,具有一定的智能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界面友好,易于操作,为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和灌溉管理水平,发展节水农业和精确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途径.
卢麾田富强胡和平唐勇
关键词:遗传算法GIS技术灌溉决策支持系统优化配水
灌溉用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卢麾
关键词:节水灌溉决策支持系统需水预测用水管理
基于CMIP6的中高温升情景对中国未来径流的预估被引量:1
2023年
最新的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提出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共享路径(SSPs),试验设计更全面和科学,但目前基于CMIP6模式对中国未来多流域水文变化预估的研究较少.文章采用等距离累积分布函数方法(EDCDFm),基于中国高分辨率气象驱动数据集(CMFD)历史格点资料,对六个CMIP6模式的日降水量、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进行降尺度和偏差校正,用校正后的降水、气温和日均风速驱动可变下渗容量(VIC)水文模型,研究SSP2-4.5和SSP5-8.5情景下21世纪未来多年平均中国陆地、流域和网格尺度的年降水量、年蒸散量和年总径流深相对历史基准期(1985~2014年)的变化.研究表明,VIC模型在中国主要流域径流模拟良好,降尺度偏差校正后CMIP6模式数据精度大幅度提高,在SSP2-4.5和SSP5-8.5情景下,多模式平均的中国陆地和各流域的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年蒸散量和年总径流深在未来近期(2020~2049年)和远期(2070~2099年)都相对历史期增加.本文基于CMIP6模式的新研究结论,可为中国21世纪的极端事件预防、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等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周嘉月卢麾阳坤阳坤杨媛汪伟张学君
关键词:VIC模型中国流域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怒江流域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为了评估气候变化对怒江流域干旱演变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GBHM-NJ分布式水文模型,利用实测站点资料率定参数并验证模型精度,模拟了1961—2010年长时间序列流域水文过程,并分别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径流指数(SSI)分析了流域气象干旱和水文干旱的时空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GBHM-NJ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怒江流域的径流过程和水文响应的空间特征。(2)1961—2010年间,怒江流域发生气象干旱的频率、覆盖面积和强度呈增加趋势,其中1994年和2009年气象干旱最为严重。(3)在空间上,怒江流域的年度气象干旱频率约为28%,中游地区干旱频率比较高、主要分布在左贡站和八宿站附近,上游地区次之,下游地区相对较低。(4)水文干旱进入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以后明显增强,年尺度干旱以轻旱为主,季尺度干旱特旱多发生在秋冬季。总之,气候变化环境下怒江流域干旱呈现增强趋势。
彭雪婷卢麾汪伟田富强田富强罗贤
关键词:分布式水文模型干旱SPISSI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库联合调度防洪作用被引量:12
2021年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汛期洪灾频发,气候变化极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该区域洪水的量级和发生频率,需要上下游合作共同应对。建立了澜沧江-湄公河全流域分布式水文及水库调度模型,模拟1991—2005年全流域13条支流和5个干流防洪控制断面的逐日天然流量过程,在此基础上模拟全流域已建、在建和规划水库的联合调度过程,分析防洪作用。结果表明:(1)全流域水库联合调度对湄公河5个主要断面均有显著的防洪作用,在完全按照防洪目标对水库进行调度的情况下可将200年一遇洪水减至20~50年一遇。(2)湄公河左岸支流的防洪能力远高于右岸,具有较高防洪能力的支流有澜沧江、南乌河、南俄河、南屯河、濛河、色公河和桑河。(3)对不同断面起主要防洪作用的支流不同:在琅勃拉邦上游,澜沧江、南乌河起主要作用;在那空帕农断面,南俄河与南屯河加总的防洪作用与澜沧江基本相等;在巴色下游,濛河和色公河的作用均超过澜沧江。澜湄合作机制为上下游防洪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研究成果可为流域国协商建立联合防洪调度机制提供参考。
侯时雨田富强陆颖倪广恒卢麾刘慧魏靖
关键词:水文模型水库联合调度防洪作用
鳌江流域洪水预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被引量:12
2003年
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南部的鳌江是一条洪水灾害频繁的河流。介绍了鳌江流域洪水预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设计、功能模块、逻辑结构、模型组织以及应用水文学及水力学的方法对流域洪水演进过程进行模拟计算的方法等,建立了一个可以在中小流域推广应用的防洪预报调度系统。
唐勇胡和平田富强卢麾
关键词:洪水预报洪水调度决策支持系统水力学水文学
闪电河流域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被引量:12
2021年
遥感试验是进行遥感原理的验证、遥感模型与反演方法的发展、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推动卫星计划的论证实施及其观测在地球系统科学中应用的重要途径。闪电河流域水循环和能量平衡遥感综合试验以滦河上游闪电河流域为核心试验区,以地球表层系统的水循环过程和能量平衡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的观测手段,针对不同典型地表类型开展全波段主被动协同遥感观测,研究异质地表和山地条件下像元尺度遥感关键参量的观测方案,研究重要水热参量的遥感方法及其同陆面/水文过程模型的结合,支撑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和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相关卫星计划的论证实施。其中,航空飞行遥感试验搭载L波段主被动一体化微波载荷、双角度热红外相机、四波段多光谱相机和高光谱成像仪进行协同观测,实现了土壤水分、组分温度、植被含水量、叶面积指数等地表参数以及湖泊、水库、湿地等的遥感监测;地面同步观测试验利用车载微波辐射计、地基雷达和光谱仪进行了典型地物如裸土、植被、水体、人工目标等的遥感观测,并按照样区—样方—样点的多尺度嵌套方案进行了地表参数的同步采样,获取了该地区关键地表参数的短时期时空变化特征;同时配合卫星和机载观测,在闪电河流域完成了土壤温湿度、地表水热通量、地表辐射四分量、降水等气象要素的地面观测网络的建设,为验证地表辐射/散射遥感模型,发展、优化和验证水热参量遥感反演算法,研究地表水热参量尺度效应与尺度转化问题提供了重要平台,将促进陆表能量与水分交换过程的理解及其对全球变化的作用和反馈机制的研究。
赵天杰施建成徐红新孙彦龙陈德清崔倩贾立黄硕牛升达李秀伟阎广建陈良富柳钦火赵凯郑兴明赵利民郑超磊姬大彬熊川王天星李睿潘金梅闻建光穆西晗余超郑姚闽蒋玲梅柴琳娜卢麾姚盼盼马建威吕海深武建军赵伟杨娜郭鹏李玉霞胡路耿德源张子谦胡建峰杜爱萍
关键词:水循环能量平衡航空遥感观测网络
喜马拉雅山区降水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4
2017年
降水的时空特征研究对喜马拉雅山区的气象、水文和冰川过程的理解极其重要。随着中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极环境"国际研究计划的推进,开展对该地区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其过程与机理的研究变得更加迫切。本文系统总结了前人在该地区降水研究取得的进展,并提出了该地区水文气象研究的前沿问题。主要结论如下:(1)喜马拉雅山区的降水有明显的日变化,在低海拔地区以夜间降水为主,这与高原南部斜坡加热和季风期间风场的不对称日变化有关。(2)喜马拉雅山区的降水主要发生在夏季,但在西北部的高海拔区域,冬春季降水占年降水比例可高达50%。(3)在喜马拉雅山区南坡,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但在超过2500 m后,降水随海拔升高而降低。(4)区域气候模拟在喜马拉雅山区有一定的适用性,但缺乏对极高海拔的降水评估。因此,为开展该区域的降水过程与机理研究,建议优先加强高海拔区域的观测研究,评估新一代全球卫星降水产品,对比分析南北坡和高山-峡谷降水特征,改进区域气候模式对复杂山区的天气及气候模拟能力。
欧阳琳阳坤秦军秦军卢麾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
青藏高原暖季中西部的断面降雨观测:系统设计与初步结果
2023年
青藏高原中西部环境恶劣,地表圈层相互作用强烈,近40年来气候和水循环变化显著.降水实测数据匮乏是该地区地表过程研究的一个瓶颈.近6年来,我们为该地区设计并建立了降雨的南北观测断面和东西观测断面,获得了暖季(5~9月)的小时分辨率降雨数据.南北断面从喜马拉雅山南坡的亚东河谷延伸到高原腹地的双湖县,共31个站;东西断面从高原西边的狮泉河延伸到中部的那曲,共22个站.该观测数据已应用于阐明高原中西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价典型格点降水产品的质量,支持区域气候模式的开发,揭示夏季的湖气相互作用过程.该观测数据已在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中心公布.
阳坤阳坤陈莹莹詹昌辉令小艳周旭姜尧志姚向楠卢麾卢麾欧阳琳潘伟任扬航邵长坤田佳鑫王岩王岩岳思妤张可赵定池赵龙周建宏邹宓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