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双文元

作品数:24 被引量:289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土地利用
  • 4篇农村
  • 4篇农村居民
  • 4篇农村居民点
  • 4篇居民点
  • 4篇村居
  • 3篇因果
  • 3篇因果检验
  • 3篇GRANGE...
  • 3篇GRANGE...
  • 3篇城市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态
  • 2篇农村居民点用...
  • 2篇农田
  • 2篇农业
  • 2篇居民点用地
  • 2篇基本农田
  • 2篇集约利用
  • 1篇地产

机构

  • 17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华侨大学
  • 5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财经大学
  • 1篇江西省数字国...
  • 1篇北京城市系统...

作者

  • 22篇双文元
  • 13篇郝晋珉
  • 5篇杨立
  • 5篇周宁
  • 5篇朱传民
  • 4篇洪舒蔓
  • 4篇类淑霞
  • 4篇黄晓英
  • 4篇张玲娥
  • 3篇孟鹏
  • 3篇艾东
  • 2篇梁发超
  • 2篇永春芳
  • 2篇刘黎明
  • 2篇杨红
  • 2篇陈丽
  • 1篇邹利林
  • 1篇刘平辉
  • 1篇曲衍波
  • 1篇杨俊孝

传媒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土壤
  • 2篇中国土地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北方经贸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国土资源情报
  • 1篇经济研究导刊
  • 1篇农业工程

年份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7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2011年
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一般步骤——选择评价对象→确定评价单元→选取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对大同市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将其分为适宜、一般适宜、较不适宜和不适宜4类用地区,大同市城区以一般适宜区和较不适宜区为主。
杨淋郝晋珉类淑霞双文元
基于压力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空间格局优化模式被引量:16
2013年
以河北曲周县342个农村居民点为评价单元,从压力源-压力流-压力汇的角度构建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采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设置和筛选评价指标,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计算农村居民点的压力源、压力流和压力汇各指标值及农村居民点适宜性评价值,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划分了5种空间格局优化模式。结果表明:全县农村居民点压力适宜性弱的占全部村庄的45.61%,适宜性一般的村庄占32.74%,适宜性较强的村庄很少,占21.65%。本研究尝试将压力论应用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土地整治提供有益探索和理论支持。
双文元郝晋珉余述琼洪舒蔓朱传民黄晓英张玲娥周宁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用地
近10年来新疆基本农田变化及相关分析
2008年
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新疆基本农田变化驱动力进行了探讨。得到新疆基本农田数量变化驱动力主要有三类:经济发展因素、政策影响因素、农业科技进步因素;根据粮食需求预测出发,给出新疆2010年的基本农田的预测值;针对新疆特殊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
双文元杨红
关键词:基本农田驱动力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北京亦庄新城为例被引量:40
2014年
研究目的:从微观层面进行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评价,为工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适度集约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选取新城5大主导产业的土地利用强度、就业吸纳程度、投入产出效益、生态环境效益4类指标构建工业用地集约评价体系,运用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综合评价,归纳总结出不同产业的集约特点与类型。研究结果:电子信息产业属于人员密集适度集约型,汽车及交通设备产业属于资金密集低度集约型,装备制造产业属于人员聚集基本集约型,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属于高效产出适度集约型,都市产业属于人员密集基本集约型。研究结论:因循企业特点和新城的发展阶段,分别从招商源头、集群发展、企业用地多种模式、公共服务用地的配套布局4个方面促进新城产业用地的合理布局和集约利用。
孟鹏郝晋珉周宁双文元洪舒蔓
关键词:土地利用集约利用工业用地新型城镇化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要素协调视角的城市化问题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城市复杂的属性决定了城市化内涵的综合性。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抽象研究,从城市的本质特征出发,将城市化的内涵抽象为若干要素的城市化,探讨了城市化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协调性,并从要素协调的角度解释了拉美和我国城市化实践中遇到的若干典型问题。通过以上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城市化的构成要素包括空间、人口、经济与社会,每个要素都在城市化这个有机整体中担负着一定的机能,健康的城市化应当是各要素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过程。从城市化各内在要素协调的视角解释、分析城市化问题是一个可行的思路。
周宁郝晋珉杨立双文元孟鹏
关键词:城市化人口
30年间河北省曲周县土壤速效钾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7
2014年
【目的】速效钾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与作物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最近10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秸秆还田等技术的不断推广,迫切需要研究这些因素对土壤速效钾含量时空变化的影响,从而为土壤肥力评价和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分析和资料搜集得到了河北省曲周县1980年、2000年和2010年3个不同时期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数据,首先对不同时期土壤速效钾含量进行了常规统计和正态性检验;然后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期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空间结构特征,结合GIS空间插值、叠置分析和面积统计功能研究了该区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时空变异特征;最后对各种影响因素(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3个时期土壤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7.1、90.0和87.7 mg·kg-1,2000年的平均含量比1980年减少了46.1%,2010年比2000年减少了2.6%。具体变化为:1980年速效钾含量为I级地(>200 mg·kg-1)和II级地(150—200 mg·kg-1)的面积比例分别为5.2%和82.9%,而到2000年和2010年时基本减少到无。1980年III级地(100—150 mg·kg-1)的面积比例为11.9%,到2000年增加到22.3%,2010年进一步增加到31.2%。1980年时没有IV级地(50—100 mg·kg-1),而2000年和2010年该等级面积比例最大,分别为78.7%和68%。1980年、2000年和2010年土壤速效钾的空间相关距离分别为8.1、2.8和9.8 km。前20年变程呈减小的趋势,而后10年变程呈增加的趋势,这是区域因素与随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质地土壤的速效钾含量顺序为:砂土<砂壤<轻壤<中壤<黏土。潮土的速效钾含量明显高于盐土。各种农用地中,林地的速效钾含量变化最大,1980年和2000年其含量最小,到2010年其含量最大。【结论】30年来曲周县土壤速效钾含量随时间的推移呈递减
张玲娥双文元云安萍牛灵安胡克林
关键词:耕层土壤速效钾地统计学影响因素
基于区域碳平衡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被引量:21
2011年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有着直接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碳减排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基于耗能总量、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通过样点实验法所获取的相关系数,估算了曲周县碳源和碳汇量,并对区域碳平衡进行了定量分析。运用GIS叠加分析法对现状地类的碳汇适宜性进行了评价,将现状地类的碳汇适宜性分成单宜性、双宜性、多宜性和不宜四种。进而以碳平衡为目标,并考虑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因素,进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结果表明:2009年曲周县生态系统处于碳失衡;耕地、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是主要的调整地类,园地和林地是主要的调整方向;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可以使生态系统基本达到碳平衡。研究结果对于其他类似地区制定碳减排措施具有参考价值。
杨立郝晋珉艾东类淑霞双文元
关键词:碳源碳平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生态涵养发展区农业景观规划方法及其应用被引量:8
2014年
科学合理的农业景观规划方法是新农村建设体系中的一项核心技术。该研究以北京远郊生态涵养发展区峪口镇为例,在农业景观主导功能分类基础上,基于适宜性评价与实地勘踏访谈等方法,进行农业生产景观、农村聚落景观、农业服务设施景观和农业生态景观专项规划设计,然后按照"农业生态优先、农业生产次之、农业服务设施再次和农业旅游休闲景观最后"的原则,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基质——斑块——廊道"组合原理和分区权衡的方法,优化农业景观空间组合,形成研究区农业景观总体布局。研究表明,在峪口镇农业景观规划布局中,农业景观基质为粮菜生产区、经济林果生产区、农业生态保护区等,斑块为农业旅游休闲和农村聚落景观等,廊道为道路、河流、生态缓冲廊道等。该研究结果为区域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支撑。
梁发超刘黎明曲衍波双文元
关键词:土地利用区域规划农业景观生态涵养发展区
基于自然适宜性的农业生产景观分区与调控——以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农业生产景观自然适宜性研究是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景观规划和土地整治的基础。本文在界定农业景观内涵和提取出农业生产景观类型的基础上,构建农业生产景观自然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栅格技术与自然适宜性综合评价模型进行农业生产景观自然适宜性评价,将湖南省金井镇农业生产景观类型划分为高度适宜类、中度适宜类和低度适宜3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将金井镇农业生产景观划分为粮菜生产区、经济园林生产区、农业生产限制区,进而提出其相应的发展调控模式。研究结果为区域农业生产景观规划和农业土地综合整治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支撑。
梁发超刘黎明双文元邹利林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资源型城市用地空间布局研究——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城市用地的空间布局。[方法]首先对大同市中心城区进行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然后根据《大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目标年的城市规模和扩展模式,将新增城市用地和弹性空间用地进行空间布局,确定大同市2020年城市发展边界。[结果]大同市评价区域内适宜建设用地较少,面积66.18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10.40%;较适宜建设地区面积为117.51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18.47%;一般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149.49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23.49%;不可建设用地分布面积较小(89.31 hm2),占评价区域面积的14.04%。新增建设用地中,适宜和较适宜级别的用地占73.58%,没有不适宜级别的用地;有条件建设区中,适宜和较适宜级别的用地占66.85%,城市空间布局基本合理。[结论]该研究城市用地空间扩展和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类淑霞郝晋珉双文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