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宗艺

作品数:18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卒中
  • 5篇脑梗
  • 5篇脑梗死
  • 5篇梗死
  • 4篇血管
  • 4篇中医
  • 4篇急性
  • 4篇出血
  • 3篇抑郁
  • 3篇证候
  • 3篇中医证
  • 3篇中医证候
  • 3篇微出血
  • 3篇脑微出血
  • 2篇血管内治疗
  • 2篇血压
  • 2篇抑郁症
  • 2篇预后
  • 2篇证候分析
  • 2篇神经功能

机构

  • 11篇中山市中医院
  • 4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18篇吴宗艺
  • 8篇杨楠
  • 7篇王本国
  • 5篇彭慧渊
  • 4篇林棉
  • 3篇蔡娴珊
  • 3篇钟原
  • 3篇郑利群
  • 3篇钟原
  • 2篇陈新枝
  • 2篇何宇峰
  • 2篇曾静
  • 2篇成峰
  • 2篇汪峰
  • 2篇汪峰
  • 2篇张志强
  • 1篇何宇峰
  • 1篇孙文
  • 1篇曾静
  • 1篇刘树学

传媒

  • 2篇光明中医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新中医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北方药学
  • 1篇癫痫与神经电...
  • 1篇中国研究型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8
  • 6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颅磁刺激配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TMS)联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经颅磁刺激治疗配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口服,对照组予口服百忧解。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测评量表(HAMD)、NIHSS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HAMD及NIHS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治疗配合柴胡疏肝散对改善卒中后抑郁症状及神经功能有一定的疗效。
吴宗艺张慧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柴胡疏肝散
急性基底动脉尖闭塞首选取栓策略对血管再通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评价急性基底动脉尖闭塞首选取栓策略对血管再通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血管病中心(21例)及中山市中医院神经内科(18例)收治的急性基底动脉尖闭塞并行取栓治疗患者39例。根据首选取栓策略选择的不同,将其分为抽吸取栓组(17例)及支架取栓组(22例)。对比分析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等]、一次取栓成功再通率、最终血管再通率、穿刺至再通时间、补救措施比例及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改良脑梗死溶栓试验(mTICI)分级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其中mTICI 2b、3级为血管成功再通。结果抽吸取栓组的中位NIHSS评分低于支架取栓组[16(9,22)分比21(17,31)分,Z=-2.33,P=0.020],中位GCS评分高于支架取栓组[10(6,14)分比7(5,8)分,Z=-2.32,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抽吸取栓组一次再通及最终血管再通患者比例均高于支架取栓组(一次再通:16/17比12/22,P=0.011;最终血管再通:17/17比14/22,P=0.006),中位穿刺至再通时间及补救措施患者比例均低于支架取栓组[分别为20(14,31)min比41(24,71)min,P=0.002;1/17比9/22,P=0.024]。抽吸取栓组总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支架取栓组(2/17比10/2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两组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远端栓塞、夹层、再闭塞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支架取栓相比,基底动脉尖闭塞首选抽吸取栓可能具有更高的血管再通率和更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林铎邢鹏飞林煌斌吴健恒杨鹏飞沈红健李子付张磊杨楠彭慧渊吴宗艺张永巍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取栓抽吸
7例特殊类型的癫痫发作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临床发作后神经功能缺损(PEND)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7例特殊形式的PEND病例的特点,并进行相关的文献回顾分析。结果:7例PEND患者中,6例出现于癫痫持续状态(SE)后,5例存在颅内结构性病灶。PEND存在多种形式,如肢体瘫痪(Todd麻痹)、失语、认知障碍、凝视麻痹及偏盲等。神经功能缺损时间可持续达3个月。结论:PEND多发生于SE之后,患者多存在颅内器质性脑损害的基础,PEND存在多种形式,持续时间从效天到3个月,多数预后良好。
王本国杨楠钟原蔡娴珊郑利群吴宗艺
关键词:癫痫TODD瘫痪
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对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评价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与单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动静脉联合治疗(联合组)和22例经静脉溶栓(静脉组)的病例资料,分析两组的血管再通、临床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联合组和静脉组溶栓后闭塞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0.8%和18.2%(P<0.05);症状性颅内出血率分为12.5%和9.1%,死亡率分别为8.3%和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个月后Rankin量表(m RS)评分联合组明显优于静脉组(P<0.01)。结论:相对于静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治疗血管再通率、疗效可能更佳,但结果仍有待于大样本、双盲、对照试验证实。
成峰吴宗艺
关键词:静脉溶栓
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2024年
目的 探索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VBAO)行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搜集2015年12月—2018年12月,中国21家卒中中心确诊为急性VBAO,并预计于闭塞24 h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577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368例,非SAP组20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卒中相关病史、卒中分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后循环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颅内血管侧支循环分级、麻醉方式、预计闭塞至穿刺时间、穿刺至再通时间、成功再通及症状性颅内出血情况,分析SAP的相关影响因素,结合90 d随访数据,进一步分析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两组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_(1),Q_(3))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参数纳入以SAP为因变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与非SAP组相比,SAP组的NIHSS评分更高、GCS评分更低、颅内血管侧支循环情况更差、全身麻醉占比更高、穿刺至再通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评分(OR:0.908,95%CI:0.860~0.960,P=0.001)、全身麻醉(OR:2.507,95%CI:1.519~4.138,P<0.001)、穿刺至再通时间长(OR:1.003,95%CI:1.000~1.006,P=0.033)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预后相关分析显示,SAP与90 d良好预后呈显著负相关(OR:0.605,95%CI:0.386~0.948,P=0.028)。结论 VBAO血管内治疗患者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是GCS评分较低,全身麻醉及较长的穿刺至再通时间,合并SAP的患者预后更差。
吴宗艺易继龙张盼胡淼淼许英杰徐国强孙文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肺炎血管内治疗
浅述从肺论治抑郁被引量:6
2007年
在现代医学中抑郁症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在中医药治疗中常常注重以肝、心辨证,这里从肺方面论述其与抑郁症的关联以及诊治。
陈惠军蔡彦吴宗艺
急性中风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分析急性中风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辨证特点。方法:选取中风合并高血压患者426例,其中合并H型高血压患者236例(H组),非H型高血压患者190例(非H组),依据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辨证,比较分析两组的证候分布特点。结果:1两组基本证候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风证、痰证、血瘀证,其中H组痰证、气虚证较非H组明显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基本证候以2个组合最多,其次是3个组合;3H组最多见的临床证型为痰瘀证,占16.1%;其次为风痰瘀证和气虚痰瘀证,各占11%和8.1%,属仅次于最常见的证型;非H组最多见的为风瘀证,占14.2%;其次为风痰瘀证,占9.5%。结论:中风病临床证候表现复杂多变,合并H型高血压的证候特点更多表现在痰、瘀、气虚等基本症候的组合上,可作为特殊类型中风病辨证治疗的参考。
吴宗艺
关键词:急性中风H型高血压中医证候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病灶的演变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CMB)病灶的演变。方法选择47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CMB患者,常规行MRI梯度回波T2加权扫描,1年后复查MRI,统计CMB的好发部位及其病灶数目的变化。结果CMB病灶在基底节、皮质—皮质下、小脑及脑干的发病率分别为66.0%、38.3%、14.9%及12.8%,MRI复查前后病灶数目分别为(10.62±16.04)、(11.94±18.31)个(P<0.01)。结论 CMB是一个逐渐进展的脑血管病,好发于基底节、皮质—皮质下区。
王本国林棉杨楠钟原吴宗艺汪峰
关键词:脑微出血脑血管意外
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中医证候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中医证候演变。方法:收集9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或其家属当时采取的治疗方法,分治疗组(介入治疗)46例及对照组(静脉溶栓或保守治疗)52例,治疗前后以《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证候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基本证候以风、火、痰、瘀证为主。2火热证、痰证为中风病极期表现,瘀证几乎贯穿整个病程。3介入治疗后可使临床证候演变提前。结论:1急性脑梗死临床证候表现复杂,介入治疗后能使中风病极期表现提前,多为痰热瘀结之证,为辨证治疗提供依据。2中风病的病机虽为本虚标实,但急性期仍以标实为主,如患者在急性期即出现虚证的表现,扶正治疗应尽早应用。
吴宗艺黄润超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证候分析
动态脑电监测对急危重症脑血管病的预后评估被引量:7
2016年
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72小时内发病的急危重症脑血管病患者112例,对其进行动态脑电检测(AEEG)监测,确定患者的EEG分级。结果表明,AEEG监测及其分级可以准确、客观地反映出急危重症脑血管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并能较好地对预后进行预测,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曾静汪峰刘星辰王本国张志强吴宗艺王寅
关键词:卒中脑电描记术重症监护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