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海燕

作品数:14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矫治
  • 4篇正畸
  • 3篇酸蚀
  • 3篇托槽
  • 3篇氟化泡沫
  • 3篇安氏
  • 2篇多曲方丝弓
  • 2篇多曲方丝弓技...
  • 2篇牙釉质
  • 2篇牙周
  • 2篇釉质
  • 2篇釉质表面
  • 2篇头影
  • 2篇头影测量
  • 2篇磨牙
  • 2篇口腔
  • 2篇矫治器
  • 2篇方丝弓
  • 2篇方丝弓技术
  • 1篇第一前磨牙

机构

  • 11篇大连市友谊医...
  • 7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吴海燕
  • 9篇李惠山
  • 9篇刘红彦
  • 2篇李雁
  • 1篇周静
  • 1篇宋建红

传媒

  • 2篇口腔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口腔正畸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疗美容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黄素与BTXA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创面的治疗作用
目的:使用大肠杆菌感染电灼仪灼伤的C57BL/6J小鼠创面,建立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利用此模型评价大黄素与A型肉毒素(BTXA)这两种药物能否促进伤口愈合以及减少瘢痕的产生,为临床治疗创面愈合和预防瘢痕形成提供实验和理论...
吴海燕
关键词:大肠杆菌创伤修复瘢痕模型大黄素A型肉毒素
种植体支抗及口外弓推磨牙向后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种植体支抗推磨牙向后的临床效果并与口外弓推磨牙进行比较。方法选择恒牙初期牙列轻中度拥挤患儿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8~11岁,随机分成A、B2组,A组采用种植体支抗,植入位置在两前磨牙间或第二前嘻牙与磨牙之间根方,4周后加力;B组用头帽口外弓,4周后力值恒定为2.94~3.92N。结果B组有1例患儿因不合作,治疗7个月后停止口外弓改为拔牙矫治,其余均在治疗10个月后基本达预期效果;A组患者在治疗后3—6个月均达预期效果,且下牙轴较治疗前直立,ANB角改变,面型更和谐。结论2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矫形变化;采用种植体支抗推磨牙组临床疗效、各项指标均好于口外弓组,头影测量分析差别无显著性,但种植体支抗组不依赖于患者配合,疗效迅速。
李惠山刘红彦吴海燕
关键词:种植体支抗口外弓推磨牙向后
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的效果,观察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方法:选取2008-2013年就诊于本院处于青春发育期的22例正畸患者,通过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结合种植体支抗技术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分析矫治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结果:所有病例矫治结束后的SNA角、ANB角、U1-NA角、U1-NA距离(mm)、前牙覆合、前牙覆盖、上唇突度、下唇突度、角U1-L1、角L1-MP、A-Npog等结果较矫治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牙列整齐,覆合覆盖正常,侧貌良好,上下唇突度减小,上唇突度减小更加明显。结论:在临床中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单纯减数上颌第一前磨牙,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面型及咬关系。
吴海燕宋建红周静刘红彦李惠山
关键词:X线头影测量软组织侧貌
益生菌含片联合基础牙周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口臭患者口腔微生态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 探讨益生菌含片联合基础牙周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口臭患者口腔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74例慢性牙周炎伴口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基础牙周治疗,观察组采用益生菌含片联合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两组的唾液白介素-6、白介素-10、口腔致病菌群、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水平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唾液白介素-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介素-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腔致病菌群各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牙周炎伴口臭患者中采用益生菌含片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白介素-6和基质金属蛋白质酶-9,提升白介素-10,改善口腔致病菌群,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具有一定的运用价值,应该广泛运用于临床.
李雁吴海燕王玉娥李惠山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口臭口腔微生态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牙周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组织应力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牙周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组织应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6月就诊的牙周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进行正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矫治,观察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治疗后均完成10个月随访,比较两组牙周健康状况、炎性因子水平及组织应力。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0个月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及龈沟出血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0个月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炎性因子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IL-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托槽隐形矫治后10个月组织部位等效应力为32.59 MPa高于对照组等效应力(22.15 MPa)(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用于牙周病患者中能改善牙周健康状况,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并提高组织应力。
吴海燕刘红彦李惠山
关键词:牙周病牙周健康状况组织应力
不同氟处理方法对托槽抗剪强度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测定应用不同氟处理方法对托槽抗剪强度影响对比。方法挑选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96颗双尖牙,随机分为对照组、酸蚀前加氟组、酸蚀液中加氟组、酸蚀后加氟组,粘接托槽后进行冷热循环实验,测定并记录托槽抗剪切强度及黏接剂残留指数计分评估。结果方差分析显示四组值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抗剪切强度平均值最大,其次为酸蚀后加氟组。结论三种加氟方法抗剪切强度均高于正畸所需最小的抗剪强度,酸蚀后加氟组效果较好;酸蚀前加氟组和酸蚀后加氟组托槽断裂位置较为理想。
李惠山吴海燕刘红彦
关键词:正畸氟化泡沫酸蚀抗剪切强度
不同氟处理方法釉质表面超微结构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托槽粘结前应用不同方法氟处理以及去托槽后,釉质表面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挑选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96颗双尖牙,随机分为对照组,酸蚀前加氟组,酸蚀液中加氟组,酸蚀后加氟组,每组牙釉质经酸蚀和不同方法氟处理后做扫描电镜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酸蚀中加氟组和酸蚀后加氟组釉质表面产生的反应物较多且去托槽后残留较多。结论酸蚀剂中加氟和酸蚀后加氟方法可能对固定正畸治疗中防止釉质脱矿有较好的效果。
李惠山吴海燕刘红彦
关键词:正畸氟化泡沫酸蚀牙釉质
乳牙期应用MRC与功能性矫治器矫治安氏Ⅲ类错颌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比较乳牙期应用MRC与功能性矫治器(FR-Ⅲ)矫治安氏Ⅲ类错颌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乳牙期安氏Ⅲ类错颌患儿,随机分为FR-Ⅲ组与MRC组,各28例。FR-Ⅲ组应用FR-Ⅲ功能矫形器,MRC组应用I3系列矫形器,配合肌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颅底-上牙槽座角(∠SNA)、颅底-下牙槽座角(∠SNB)、上下牙槽座角(∠ANB)、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下中切牙长轴与NB连线之下交角(∠L1-NB)。结果治疗前,FR-Ⅲ组∠SNA(78.31±1.72)°、∠SNB(79.64±1.73)°、∠ANB(-2.00±0.87)°、∠U1-SN(104.07±1.07)°、∠L1-NB(23.71±1.06)°;MRC组∠SNA(78.08±0.98)°、∠SNB(79.71±0.99)°、∠ANB(-1.85±0.66)°、∠U1-SN(103.78±1.62)°、∠L1-NB(24.35±1.54)°。治疗后,FR-Ⅲ组∠SNA(79.54±1.39)°、∠SNB(78.28±1.38)°、∠ANB(1.21±0.80)°、∠U1-SN(105.14±1.41)°、∠L1-NB(22.64±1.22)°;MRC组∠SNA(78.12.±1.35)°、∠SNB(78.85±1.16)°、∠ANB(-0.64±0.84)°、∠U1-SN(104.85±1.70)°、∠L1-NB(22.14±1.83)°。治疗后,两组患儿∠SNB、∠ANB、∠U1-SN、∠L1-NB均优于本组治疗前,FR-Ⅲ组∠SNA大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C组∠SNA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R-Ⅲ组平均疗程(6.8±0.5)个月短于MRC组的(7.9±0.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C矫治器和FR-Ⅲ矫治器都有临床效果,能够解除临床反颌,舒适度方面FR-Ⅲ不如MRC,但唇挡和颊屏能够拉开唇颊肌肉,更好促进上颌骨发育。
吴海燕李雁陈金朝
关键词:乳牙期MRC功能性矫治器
安氏二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治疗中二类牵引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安氏二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者治疗中应用二类牵引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68例安氏二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口腔正畸治疗,治疗组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二类牵引技术。比较两组口腔正畸治疗效果、牙齿外观恢复正常时间、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X线检查结果各项指标、牙齿整齐度、咬合能力评分。结果治疗组口腔正畸治疗总有效率为91.2%,高于对照组的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P<0.05)。治疗组牙齿外观恢复正常时间、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治疗总时间分别为(3.06±0.81)、(5.39±1.50)、(9.13±1.75)个月,均短于对照组的(6.85±1.20)、(8.61±1.75)、(13.51±2.6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1/34),低于对照组的17.6%(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牙齿整齐度评分、咬合能力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SNB角大于本组治疗前,SNA角、ANB角小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牙齿整齐度评分、咬合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NB角大于对照组,SNA角、AN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二类Ⅰ分类错颌畸形患者在治疗中应用二类牵引技术,可以大幅度改善X线检查结果,使牙齿整齐度和咬合能力得以提升,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缩短疾病治疗及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吴海燕
关键词:错颌畸形口腔正畸
多曲方丝弓技术在前牙开合矫治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多曲方丝弓在矫治前牙开合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开合患者32例进行矫治,矫治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SNA角、SNB角、ANB角、SN-MP角、U6-PP(mm)、L6-MP(mm)、U1-PP(mm)、L1-MP(mm)、U1-SN(mm)、L1-MP(mm)、ODI角、OB(mm)。结果:矫治结束后患者咬合关系良好,覆合覆盖正常,统计学分析上下磨牙呈轻微压低,上下前牙内收,下前牙直立。结论:多曲方丝弓技术能对开合取得良好效果。
吴海燕李惠山刘红彦
关键词:多曲方丝弓技术正畸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