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玉林

作品数:328 被引量:1,795H指数:26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清华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4篇期刊文章
  • 69篇会议论文
  • 18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5篇动力工程及工...
  • 85篇机械工程
  • 83篇交通运输工程
  • 62篇理学
  • 42篇水利工程
  • 15篇一般工业技术
  • 8篇化学工程
  • 8篇农业科学
  • 6篇电气工程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生物学
  • 2篇冶金工程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4篇水轮机
  • 51篇数值模拟
  • 51篇值模拟
  • 44篇混流式
  • 40篇混流式水轮机
  • 35篇转轮
  • 31篇叶轮
  • 28篇离心泵
  • 24篇水力机械
  • 23篇压力脉动
  • 23篇空化
  • 22篇流场
  • 21篇湍流
  • 19篇水泵
  • 19篇水轮机转轮
  • 19篇湍流计算
  • 19篇PIV
  • 16篇湍流模型
  • 16篇轴流式
  • 15篇定常

机构

  • 322篇清华大学
  • 11篇北京大学
  • 11篇山东科技大学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中国农业大学
  • 6篇哈尔滨大电机...
  • 5篇中国长江三峡...
  • 5篇湖北清江水电...
  • 5篇国核电力规划...
  • 4篇鲁东大学
  • 4篇西安理工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辽宁工程技术...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北京控制工程...
  • 2篇上海理工大学

作者

  • 328篇吴玉林
  • 119篇刘树红
  • 22篇陈铁军
  • 21篇张梁
  • 21篇曹树良
  • 19篇唐学林
  • 18篇李永
  • 16篇许洪元
  • 16篇邵杰
  • 15篇杨建明
  • 15篇罗先武
  • 14篇杨帆
  • 13篇陈乃祥
  • 13篇周大庆
  • 13篇李金伟
  • 13篇梅祖彦
  • 12篇袁辉靖
  • 12篇许兆峰
  • 12篇吴墒锋
  • 12篇徐宇

传媒

  • 64篇工程热物理学...
  • 36篇水力发电学报
  • 22篇清华大学学报...
  • 16篇水泵技术
  • 9篇大电机技术
  • 9篇水利学报
  • 9篇排灌机械工程...
  • 8篇机械工程学报
  • 8篇中国工程热物...
  • 7篇2006中国...
  • 6篇流体机械
  • 6篇2007年流...
  • 6篇中国工程热物...
  • 6篇中国工程热物...
  • 5篇中国工程热物...
  • 4篇农业机械学报
  • 4篇力学学报
  • 4篇流体工程
  • 4篇中国工程热物...
  • 4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1篇2019
  • 8篇2015
  • 1篇2014
  • 8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10篇2010
  • 17篇2009
  • 24篇2008
  • 25篇2007
  • 31篇2006
  • 30篇2005
  • 23篇2004
  • 21篇2003
  • 21篇2002
  • 19篇2001
  • 12篇2000
  • 16篇1999
  • 7篇1998
  • 8篇1997
3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巨型混流式水轮机低频流致振动的物理根源
<正> 我国三峡等在建和将要建设的一系列大型水电站使用的巨型混流式水轮机,在非设计工况下都可与结构发生共振的超设计指标的低频流致振动,对机组的稳定运行构成严重威胁。计算和实验业已发现这种低频振动来源于尾水管中自发形成的非...
张日葵吴介之吴玉林刘树红
文献传递
三维湍流冲击射流流动与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6
2006年
采用SIMPLE算法和RNGk-ε湍流模型,通过求解三维Navier-Stokes方程和能量方程,对矩形管和方管湍流冲击射流的流动及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模拟结果显示出在矩形管和方管射流的冲击面附近分别存在主流方向速度的两个和四个偏心峰值,偏心速度峰值的形成是当射流冲击壁面时,沿壁面射流方向的涡量扩散和旋涡拉伸作用而引起的;偏心速度峰值的形成与射流Re数和喷嘴-冲击板间距的大小密切相关,而偏心速度峰值的个数则取决于射流喷嘴的几何形状;冲击射流的传热特性受流场结构的控制,偏心速度峰值的存在导致了冲击壁面上局部Nu数偏心峰值的形成。
陈庆光王涛吴玉林张永建张永超
关键词:冲击射流数值模拟流场结构传热特性
水轮机叶片三维边界层计算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用有限差分法计算混流式可逆水力机械水轮机工况叶片表面上的三维边界层。水轮机转轮核心区的三维势流由边界元法给定。叶片表面附近的粘性流动,用三维半正交坐标系中的边界层方程表示。为了提高边界层流动的计算速度和精度采用贴体坐标生成计算网格,并利用Cebeci变换函数及Keller分块解法。计算的叶片表面压力分布曲线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梅祖彦吴玉林阎超
关键词:水轮机叶片边界层
我国300MW火电机组用泵运行情况分析
1999年
本文通过对华北、东北、华东、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300MW以上火电机组常用泵运行情况的调查,特别是对火电比较集中的中部和东部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火电厂和水泵生产厂,了解给水泵、循环水泵和前置泵的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并简要分析原因,寻求解决方法,以促进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
穆志波吴玉林
关键词:火力发电火电机组
蓄能机组压力脉动测试研究被引量:11
2001年
本文对某 30 0 MW蓄能机组压力脉动进行了测试研究。就测点布置、测试系统基本参数确定、测点信号特性及其作用域进行了分析研究。测试结果表明 :导叶前后压力脉动总是显著存在 ,其特征频率为叶片倍数转频 ;水轮机工况 ,负荷为 2 0 0 MW时发生严重尾水管涡带振动 ,频率为 2 .1 Hz,此时在机组各个振动信号中都有该频率成分存在。其测试结果与分析结论对于机组疲劳设计、设备维护和测试系统开发有重要意义。
张伟吴玉林陈乃祥李承军
关键词:蓄能机组压力脉动测点布置振动
灯泡式贯流泵空化流的数值研究和性能预测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完全空化模型对低扬程灯泡式贯流模型泵设计工况下的空化流动进行全流道数值计算,并预测其汽蚀性能曲线.选择包括空化开始出现、临界汽蚀余量点、空化严重时6个工况比较分析贯流泵内部空化流动的发展情况.计算获得了不同汽蚀余量时灯泡式贯流模型泵叶轮叶片吸力面静压、气体体积分数分布以及不同轴截面上的气体体积分数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计算流量条件下,空化发生初期,空化发生在叶轮叶片吸力面的进口边,随着有效汽蚀余量的降低,预测了叶轮流道内的空化区域的演变,这些现象将会影响贯流泵的能量特性;在给定流量的其他空化条件下,当汽蚀余量为0.81 m时,Z=-20 mm横截面上的气体体积分数超过10%的区域占据了Z=-20 mm横截面进口流道的1/3,此时大量气泡严重堵塞叶轮流道.该灯泡式贯流泵空化流动的所有计算成果都可以被用来优化贯流泵的水力与结构设计.
唐学林黄微王福军吴玉林刘竹青
关键词:湍流湍流模型汽蚀特性
轴流式水轮机三维非定常湍流计算及压力脉动预测被引量:7
2006年
水轮机的稳定性研究是目前工程上大型水轮机组流动分析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某水电站的大型轴流转桨式水轮机原型为基础建立计算模型,完成了从蜗壳进口到尾水管出口整个流道的非定常湍流计算,预测了固定导叶进口、转轮后、尾水管进口等多个位置的压力脉动,并利用FFT变换进行分析得到了压力脉动的频率和幅值,探讨了水轮机全流道内压力脉动产生和传播的原理.
吴墒锋吴玉林林琳刘树红
关键词:轴流转桨式水轮机三维湍流计算非定常压力脉动
水泵吸水池内流场的PIV试验分析被引量:10
2002年
对一种新型封闭式吸水池及其改进设计(增加一个T形涡旋阻止器)的内部流场进行了PIV(粒子成像测速技术)试验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吸水池结构能够很好地避免和减少各种涡的发生,优化了吸水池内部的流动状态,从而提高了泵站的效率和性能。
徐宇吴玉林李永
关键词:PIV泵站
应用三维导叶的混流式水轮机湍流计算被引量:3
2008年
对两种采用了新型三维导叶的混流式模型水轮机采用RNGk-ε湍流模型进行了全流道数值计算,得到了其能量性能,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对水轮机内部流场进行了详细分析,讨论了通流部件的内部流动情况。通过与二维导叶的结果对比,分析了新型三维导叶对水轮机内部流动的影响。结果显示,三维导叶对于减少吸力面叶道涡有明显效果,对水轮机的内部流动情况有很大的改善。
张宇宁刘树红吴玉林杨建明
关键词:水力机械混流式水轮机叶道涡
热力学空化模型的改进及数值应用被引量:6
2010年
空化发生时,热力学效应使得流场内温度发生变化,从而通过气泡界面与液体的传热控制气泡的生长。本文考虑了这一空化热力学的影响,对已有的热力学空化模型进行了改进;采用改进的空化模型对NACA0015翼型及一种超小型泵在25℃和100℃下的空化流场进行了模拟。通过与实验值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在高温环境下空化的热力学效应显著,其影响不可忽略;在高温时空化的热力学效应抑制了超小型泵空化,从而改善了泵的空化性能。
张瑶罗先武许洪元吴玉林
关键词:TEM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