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宪梁

作品数:122 被引量:56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113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2篇动脉
  • 32篇心肌
  • 31篇血压
  • 29篇高血压
  • 28篇心肌病
  • 28篇肌病
  • 26篇基因
  • 24篇型心
  • 24篇肥厚
  • 21篇肥厚型
  • 20篇肥厚型心肌病
  • 18篇厚型
  • 17篇血管
  • 15篇突变
  • 13篇动脉炎
  • 13篇大动脉
  • 13篇大动脉炎
  • 11篇原发性
  • 11篇醛固酮
  • 9篇预后

机构

  • 63篇中国医学科学...
  • 49篇中国医学科学...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巢湖市第一人...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济南市历下区...

作者

  • 120篇周宪梁
  • 43篇张慧敏
  • 43篇吴海英
  • 42篇宋雷
  • 27篇蒋雄京
  • 26篇邹玉宝
  • 20篇刘亚欣
  • 19篇孙凯
  • 17篇蔡军
  • 17篇马文君
  • 15篇娄莹
  • 15篇田涛
  • 13篇孟旭
  • 12篇王继征
  • 12篇肖嫣
  • 11篇杨延坤
  • 9篇刘力生
  • 9篇卞瑾
  • 9篇樊晓寒
  • 9篇郑德裕

传媒

  • 33篇中国循环杂志
  • 26篇中国分子心脏...
  • 7篇中华心血管病...
  • 7篇中国心脏大会...
  • 6篇中华高血压杂...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国外医学(分...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科技潮

年份

  • 3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8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11篇2014
  • 10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1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08例次肺栓塞溶栓资料分析
肺栓塞(PE)是一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误诊率的常见病.本文对阜外医院1990年1月~2003年1月PE患者108例次溶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讨溶栓治疗适应证.
柳志红赵智慧赵彦芬陈白屏程显声史蓉芳李建蓉戴汝平高莹熊长明倪新海周宪梁
关键词:肺栓塞溶栓治疗
文献传递
药物与手术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伴室壁瘤的疗效对比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伴室壁瘤的发生率、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连续收集在我院诊治的1844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通过超声、心脏核磁和左室造影筛选室壁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随访。结果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室壁瘤患者22例(患病率1.1%),其中11例患者反复发作持续性室速,9例伴有附壁血栓。随访4.5±3.0年后,18例无手术患者左心扩大、收缩功能下降,其中11例发生心脏性死亡、进展性心衰或卒中;另4例经室壁瘤切除术后左室功能逆转,无不良事件发生。2例瘤内有存活心肌的室壁瘤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另1例手术后存活。结论肥厚型心肌病伴室壁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持续性室速和附壁血栓,其预后极差,室壁瘤切除术可有效改善预后,而瘤部位存活心肌可能是其心脏性猝死的预测因子和早期手术指征。
肖嫣田涛周宪梁惠汝太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室壁瘤预后
单中心住院患者内分泌性高血压病因构成及基本临床情况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近2年高血压住院患者中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高血压病房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高血压首次住院的患者中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构成及基本临床情况。结果高血压患者4782例,其中内分泌性高血压371例,占7.76%。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病因构成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47例(66.58%),甲状腺功能减退症52例(14.0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8例(10.24%),多囊卵巢综合征22例(5.93%),皮质醇增多症8例(2.16%),嗜铬细胞瘤4例(1.08%)。与原发性高血压组[(50.31±15.10)岁]相比,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组年龄稍小[(48.21±11.63)岁],甲状腺功能异常组年龄较大[(55.20±14.68)岁],多囊卵巢综合征组明显年轻[(33.03±3.01)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组中男性占59.92%,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中女性占56.67%,多囊卵巢综合征组均为育龄期年轻女性,皮质醇增多症组以青年女性为主(占75%)。与原发性高血压组相比,内分泌性高血压组血压高[收缩压:(150.23±20.51)mmHg比(143.21±20.01)mmHg,舒张压:(91.38±15.72)mmHg比(87.20±15.03)mmHg],尿微量白蛋白/肌酐高[(43.12±79.41)mg/g比(39.41±134.57)mg/g],并发外周动脉狭窄/闭塞者多(9.43%比4.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内分泌性高血压并不少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最常见病因。内分泌性高血压多为中青年患者,且血压高,靶器官损害重。
宋晶京刘小宁蔡军马文君张慧敏宋雷吴海英周宪梁卞瑾
关键词:内分泌性高血压病因学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成年川崎病冠状动脉瘤致心肌梗死一例
2005年
刘亚欣周宪梁郑德裕顾晴吉金荣惠汝太
关键词:心肌梗死川崎病冠状动脉瘤成年心血管病婴幼儿
以心力衰竭起病的大动脉炎误诊为先天性主动脉缩窄一例被引量:1
2019年
1 临床资料女性 23岁,因"血压升高 1 年、胸闷憋气 2 个月余"就诊.患者1年前发现血压升高,未诊治,2个月前患者怀孕37周开始间断出现胸闷憋气,有时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就诊于当地医院,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62 mm,左心室射血分数 31%,诊断为"围产期心肌病"收当地医院治疗,抗心力衰竭治疗症状缓解不明显,故于妊娠38周行剖宫产术.
樊家俐周月张慧敏马文君娄莹赵青蔡军宋雷周宪梁蒋雄京吴海英
关键词:大动脉炎主动脉缩窄心力衰竭
分支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合并重度低钾血症1例被引量:3
2013年
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I))是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原因之一。约占全部肾动脉狭窄的10%。本文报道l例FMD导致继发性离血压合并重度低钾血症。
杨新玮马文君关婷蒋雄京张慧敏周宪梁华伟吴海英郑德裕
关键词: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低钾血症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的关系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利用高脂餐诱导的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_2)、MMP_2的调节因子MT1_MMP和MMP组织抑制因子_1(TIMP_1)、MMP_3、TIMP_3,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早期病变中的表达,以及在此过程中增生内膜降解基质的能力、胶原含量、内弹力板的变化;方法6周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NZW),饲以高脂餐。在高脂餐前随机选取6只,取主动脉,液氮速冻,以后每隔2周随机选取8只,直至第10周。以免疫组化检测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MT1_MMP、MMP_2、TIMP_2、MMP_3、TIMP_3与COX_2的表达,检测组织原位明胶酶和酪蛋白酶活性。结果主动脉标本呈现5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高脂餐负荷时间与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分级正相关(相关系数:0.893,P<0.001)。主动脉内膜MT1_MMP.TIMP_2.MMP_2、MMP_3、TIMP_3随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表达逐渐增多,主动脉内膜降解明胶与酪蛋白的能力随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而增强,内膜胶原含量亦增加。内弹力板的破坏可见于Ⅱ-Ⅳ级斑块中,但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进展过程中,伴有MMPs激活,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内膜胶原含量亦增加。内弹力板的稳定与否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周宪梁孙凯李昭晖孙莉邹玉宝惠汝太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基质金属蛋白酶细胞外基质
Lp(a)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表达和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通过研究脂蛋白a对巨噬细胞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内源性组织拟制剂(TIMPs)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脂蛋白a促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利用从新鲜混合血浆经超速离心和亲和层析纯化的脂蛋白a刺激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_1细胞经豆蔻酰佛波醇乙酯诱导24 h转化而成的巨噬细胞,孵育10 h和36 h后收集细胞裂解液和条件培养基分别进行MMPs/TIMPs mRNA和蛋白检测及明胶酶谱分析MMPs活性。结果免疫印迹结果显示脂蛋白a可使巨噬细胞培养基中MMP_1、MMP_2、MMP_9、MT1_MMP水平明显上调,其中MMP_2和MT1_MMP的活性形式明显增加;而其抑制剂TIMP_1、TIMP_2水平则明显减少,以前者的剂量效应最为明显。明胶酶谱分析表明条件培养基中MMP_9活性增强。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显示,MMP_1、MMP_2、MMP_9 mRNA水平随Lp(a)刺激增强而增加,TIMP_1 mRNA水平则梯度降低,而MT1_MMP、TIMP_2的mRNA水平未见明显改变。结论研究发现Lp(a)可促进巨噬细胞表达多种MMPs,同时抑制TIMPs的表达,由此所致的MMPs/TIMPs表达及活性失衡最终可致基质过度降解,在整体情况下则可能促进斑块进展成不稳定斑块并破裂。为阐明Lp(a)的促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孙凯周宪梁李昭晖孙莉邹玉宝惠汝太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NEDD4L基因变异与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关系
2015年
目的上皮钠通道通路(ENa C-NEDD4L-SGK1)在调节机体血压方面起到重要作用,NEDD4L是该通路的关键调控点。N EDD4L功能相关基因变异rs4149601(G/A)可影响血压的变化,增加高血压的易感性。肥胖是高血压的中间表型之一,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旨验证NEDD4L基因变异rs4149601与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关联。方法本研究纳入高血压患者及对照人群共1686名,留取基线临床资料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腹围等指标,检测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在高血压人群中,按是否肥胖或超重、是否肥胖、是否向心性肥胖分为3个不同的病例对照组,rs4149601的基因型频率在各病例对照组中均无有临床意义的统计学差异。在高血压人群中BMI、腹围与rs4149601的基因频率无关。在肥胖或超重、肥胖、向心性肥胖三组人群中,高血压组及非高血压组间rs4149601基因型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NEDD4L基因变异rs4149601与肥胖相关性高血压无关。
罗芳汪一波孙凯张禅那周宪梁惠汝太
关键词:基因变异高血压肥胖
阵发性高血压鉴别诊断的实例溯因
2019年
阵发性高血压不是一种病,是人群中常见的一种临床现象,主要表现为血压阵发性升高,同时可有多种伴随症状,如头痛、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甚至出现烦燥、焦虑、胸痛、恶心、呼吸急促、震颤、濒死感等,而发作间歇期血压正常或轻度增高。临床上,阵发性高血压主要从发作的诱因、时间、频率、发作时血压的高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方面来描述[1]。本文结合4个常见的临床病例对阵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思路进行简要的临床解析。
赵青马文君娄莹宋雷周宪梁张慧敏吴海英蔡军
关键词:高血压嗜铬细胞瘤阵发性平均血压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