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立生

作品数:17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肿瘤
  • 6篇胃癌
  • 4篇手术
  • 4篇胃肿瘤
  • 4篇细胞
  • 4篇癌患者
  • 4篇病理
  • 4篇肠癌
  • 3篇直肠
  • 3篇受体
  • 3篇术后
  • 3篇免疫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可溶性
  • 2篇预后
  • 2篇早期胃癌
  • 2篇诊治
  • 2篇直肠癌
  • 2篇死因
  • 2篇切除

机构

  • 16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17篇周立生
  • 4篇李继坤
  • 4篇郑淼
  • 3篇仇生龙
  • 3篇吴晴
  • 2篇许晔
  • 2篇周小寒
  • 2篇项富海
  • 2篇黄群
  • 2篇徐治康
  • 2篇胥幼群
  • 2篇蒋永新
  • 1篇潘常青
  • 1篇江弢
  • 1篇温玉刚
  • 1篇裘正军
  • 1篇彭志海
  • 1篇李旭
  • 1篇李继坤
  • 1篇王裕发

传媒

  • 5篇中国癌症杂志
  • 3篇腹部外科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肿瘤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1996年
用ELISA方法测定了30例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水平。结果表明,肝癌患者血清sTNFR-Ⅰ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血清sTNFR-Ⅰ水平与临床分期相关。治疗有效者,血清sTNFR-1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2~8月,3例无癌生存者,血清sTNFR-1水平降至正常,而7例局部未控或复发转移者,血清sTNFR-1水平则进行性上升。提示,血清sTNlFR-Ⅰ测定对肝癌患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吴晴黄群周小寒王建丰周立生
关键词:肝肿瘤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闭塞的误诊原因及对策(附九例报告)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闭塞的误诊原因。方法 对 1987~ 1999年收治的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就诊时明确诊断 2例 ,术前明确诊断 5例 ,误诊 4例。抢救成功 3例 ,死亡 6例。结论 误诊原因可概括为 :①本病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 ;②首诊医生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 ;③缺乏既方便又准确的诊断手段 ;④手术时机把握不准。
周立生蒋永新郑淼彭志海
关键词:急腹症误诊
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的变化及其意义
1996年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坏死因于受体(sTNF-Ⅰ)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的方法测定了34例胃癌患者sTNFR-Ⅰ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sTNFR-Ⅰ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且与临床分期有关,病情越晚,sTNFR-Ⅰ水平越高,sTNFR-Ⅰ水平超过3.00ng/ml者预后不良;治疗有效者sTNFR-Ⅰ均显著下降(P<0.01),24例治疗后4~8个月再次采血检验,8例无瘤生存者sTNFR-Ⅰ水平降至正常,其余16例肿瘤未控制或复发转移者血清sTNFR-Ⅰ水平升高。结论血清sTNFR-Ⅰ测定对胃癌疗效观察、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吴晴周小寒陈栋晖王裕发金涛郑淼乐可赞叶正宝周立生许晔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坏死因子受体预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r-huEPO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缪传文李继坤温玉刚周立生李旭
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胃肠道恶性肿瘤
大肠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探讨大肠粘液腺癌(MUC)与大肠非粘液腺癌(non-MUC)的临床病理差异及其综合治疗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1994~2003年收治的1 715例大肠癌中粘液腺癌为197例.比较MUC与non-MUC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结果:MUC中年轻人(年龄<45岁)比例明显升高MUC:(21.3%vs非MUC:12.6%) ,部位多见于直肠、升结肠;MUC组更易向肠周组织浸润及播散(侵润至浆膜外:MUC:59.9%vs非MUC: 35.1%),亦易发生周围的淋巴结转移(MUC:41.6%对非MUC 21.6%);MUC晚期患者比例增高(D期:MUC:44.1%对非MUC: 22.1%);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低(MUC组:34%vs非MUC组:69%),术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结论:大肠粘液腺癌的预后差,与其临床病理特点相关,对大肠粘液腺癌应采取较积极的综合治疗方式.
郑淼李继坤周立生
关键词:大肠癌临床病理学
术中腹腔灌洗液检测对胃癌患者预测腹膜转移及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术中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测(peritoneal lavage cytology,PLC)和癌胚抗原蛋白测定(pCEA)对胃癌患者术后预测腹膜转移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术中采集5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和8例胃良性疾病患者的腹腔灌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测和放射免疫法测定pCEA水平。结果 胃癌患者腹腔液pCEA阳性率(43.9%)明显高于PLC(26.3%)(P<0.05),PLC和pCEA阳性率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0.01)。与PLC相比,pCEA对胃癌术后预测腹膜转移有较高的敏感度(94.7%)和较低的假阴性率(5.3%)。PLC阳性组及pCEA阳性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PLC阴性组及pCEA阴性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pCEA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胃癌患者术后腹膜转移的预测和预后判断,术中pCEA测定是一种较PLC更加灵敏、可靠的指标。
李继坤郑淼周立生武文森
关键词:腹腔灌洗液胃癌腹膜转移预后细胞学检测放射免疫法
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肝转移作为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尚缺乏有效的预测、评估指标,本文即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比较术后2年发生肝转移107例Dukes B或C期结直肠癌患者与术后2年无肝转移100例患者的血清CEA水平、分析病理切片分化级别、转移淋巴结、淋巴管侵袭以及静脉侵袭的情况。结果:发生肝转移患者远距离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袭及镜下静脉侵袭发生率升高,术后CEA持续升高,与无肝转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中未发现肝转移但有远距离淋巴结转移、淋巴管侵袭或镜下静脉侵袭以及术后CEA持续升高,预示发生肝转移的危险性增加。
周立生李大鹏王斌李继坤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病理CEA
消化道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意义
2003年
目的 :研究端粒酶活性在消化道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并评价TRAP ELISA检测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TRAP ELISA方法检测了 112例肿瘤组织 (其中食管癌 12例、胃癌 36例、肝癌 15例、胰腺癌 11例、大肠癌 38例 )及 94例相应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大肠癌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分别为 83.33%、86 .11%、86 .6 7%、90 .90 %和 84 .2 1%。肿瘤组织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 (P <0 .0 0 1) ,端粒酶的活性与肿瘤大小、转移、分化程度、分期均不相关。结论 :端粒酶活性是消化道肿瘤诊断的一个很好的指标 ,而且TRAP ELISA检测法是一种非放射性同位素方法 。
仇生龙周立生项富海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端粒酶
管状吻合器辅以荷包钳治疗直肠癌209例分析
2005年
目的评价吻合器辅以荷包钳技术在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4年间治疗直肠癌应用吻合器辅以荷包钳进行结直肠吻合术209例的经验.结果209例应用荷包钳关闭远端直肠和吻合器结直肠吻合的进程顺利,术后发生吻合口漏4例(1.9%),吻合口出血3例(1.4%),吻合口狭窄3例(1.4%),术后病理切缘均阴性,无手术死亡.结论吻合器辅以荷包钳低位结直肠吻合技术能帮助外科医生为更多低位直肠癌病人进行保肛手术,且安全可靠.
周立生郑淼李继坤
关键词:吻合器荷包钳管状吻合器荷包钳结直肠吻合术术后病理
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在胃癌中异常表达的意义及相关功能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AFAP1-AS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在胃癌细胞株中验证其细胞学功能.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我院60例胃癌患者的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AFAP1-AS1的水平,分析AFAP1-AS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使用RT-qPCR检测5个不同的胃癌细胞株中AFAP1-AS1的表达水平.对于高表达AFAP1-AS1的细胞株使用慢病毒载体下调基础表达.进而检测下调AFAP1-AS1后对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胃癌组织中AFAP1-AS1的相对表达量△Ct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水平(6.349±1.966比3.065±1.015,P<0.01),且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水平有关(P<0.05);胃癌细胞株MGC-803及SGC-7901高表达(2.239±0.020及2.488±0.021),有效干扰AFAP1-AS1的表达后可以显著抑制MGC-803及SGC-7901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并促进凋亡(P<0.01).结论 AFAP1-AS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沉默AFAP1-AS1后可以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并促进凋亡。
周立生邓标裘正军
关键词:胃癌细胞功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