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伟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青藏高原
  • 3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中部
  • 2篇壳幔
  • 1篇地壳
  • 1篇地壳上地幔
  • 1篇地壳上地幔速...
  • 1篇地球动力
  • 1篇地球动力学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层析
  • 1篇地震层析成像
  • 1篇地质
  • 1篇地幔
  • 1篇东北缘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圈
  • 1篇造山带
  • 1篇震群
  • 1篇山带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6篇唐伟
  • 5篇赵俊猛
  • 4篇徐强
  • 4篇王伟
  • 3篇程宏岗
  • 3篇裴顺平
  • 3篇刘宏兵
  • 2篇黄英
  • 2篇杨磊
  • 2篇高星
  • 1篇姚长利
  • 1篇嘉世旭
  • 1篇张进
  • 1篇黎益仕
  • 1篇张衡
  • 1篇黄英

传媒

  • 1篇地震研究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应用地震层析成像研究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地震层析成像是随着反演理论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等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较新的地球物理方法。在过去的二十几年里,该方法不断进步,并广泛地应用到许多领域,尤其是在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中,应用较广泛。   本文详细介绍了地震层...
唐伟
关键词:区域地质地震层析成像反演理论青藏高原
伽师强震群的深部动力学条件被引量:9
2006年
根据天山造山带及其两侧的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岩石圈二维速度结构、二维密度结构、二维电性结构、壳幔过渡带的详细结构以及大地热流和震源深度的分布,再结合对新疆西北部的蛇绿岩带、高压变质带和岩浆岩分布的综合分析,建立了天山造山带的地球动力学“层间插入消减”模型。该模型认为,塔里木板块的中上地壳在库尔勒断裂附近向天山造山带的中下地壳层间插入;而下地壳连同岩石圈地幔向天山造山带的上地幔俯冲消减。在天山的西段(哈萨克斯坦境内),费尔干纳地块由北向南插入到南天山之下约180km的深处,在其东段(中国境内),塔里木盆地由南向北插入南天山之下。这两个具有不同方向的下降板片的接触部位为费尔干纳走滑断裂。我国的伽师、喀什、乌恰地震区均落在这两个具有不同俯冲方向板块的结合部位附近,有着特殊的深部构造背景。南、北两大板块的双向挤压必定产生强大的应力,在地震区附近,这种应力的积累与释放具有4个显著的特点:(1)板片的俯冲消减速度约高达每年22mm左右;(2)应力的积累与释放速率加快;(3)应力释放较容易;(4)应力释放较为集中。这4个特点可能是伽师地区在较短的时间内连续发生数次强震的构造因素。
赵俊猛卢芳嘉世旭徐强唐伟
关键词:天山造山带走滑断裂伽师强震群
青藏高原中部壳幔各向异性研究
1.引言研究地震波传播的各向异性是探测地球内部构造和变形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地震波传播各向异性的研究,我们能够获得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构和应力应变状态信息,估计深部构造的埋深和延展。在构造稳定区,各向异性被认为是该区最后一...
赵俊猛黄英刘宏兵裴顺平高星程宏岗唐伟徐强王伟杨磊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密度与磁化强度及动力学含义被引量:14
2006年
利用横贯柴达木盆地南北的格尔木—花海子剖面岩石圈二维P波速度结构以及地震波速度与介质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该剖面岩石圈二维密度结构与二维磁化强度的初始模型。依据重磁同源原理,在柴达木盆地重、磁异常的二重约束下完成了重磁联合反演,获得了该剖面岩石圈二维密度结构与二维磁化强度分布。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地壳厚度沿测线变化较大,平均厚度约60km。在柴达木盆地南缘地壳厚约50km,达布逊湖附近地壳最厚为63km左右,大柴旦附近地壳较薄,为50km左右。柴达木盆地的地壳纵向上可分为三层,即上地壳、中地壳与下地壳。位于盆地中部的中、下地壳分别发育大范围的壳内低密度体,并处于上地幔隆起的背景之上;横向上可将盆地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分界在达布逊湖附近。整个剖面结晶基底埋深变化也很大,在达布逊湖附近为12km,在昆仑山北缘基底几乎出露地表。结晶基底的展布形态与地壳底界,即莫霍面呈近似镜像对称。综合研究认为,柴达木盆地的岩石圈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南北差异,其分界在达布逊湖的北面。在盆地南部,岩石圈介质横向变化较小,各层介质分布正常;在盆地的北侧,岩石圈结构特别在中、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横向上发生了变化。壳内低密度体的存在意味着柴达木盆地具有较热的岩石圈和上地幔,加之基底界面与莫霍面的镜像对称分布,形成与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构造差异。多种地球物理参数所揭示的地壳上地幔结构及其横向变化特点为柴达木盆地构造演化及青藏高原北部边界的地球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岩石圈尺度的地球物理证据。
赵俊猛唐伟黎益仕姚长利张进王伟黄英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磁化强度地球动力学
青藏高原中南部莫霍面结构形态
<正>1.引言莫霍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地震波在通过该界面时其速度、能量都会出现台阶式跃变。莫霍面的埋藏深度直接影响地壳厚度,莫霍面的起伏形态直接反映了岩石圈地幔的变形特征,而莫霍面自身的组成与复杂程度又指示了构造活动...
赵俊猛王伟刘宏兵裴顺平徐强程宏岗唐伟张衡刘启明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中部壳幔速度结构研究
<正>1.引言最近,在青藏高原中部进行了樟木-茫崖剖面的宽频带流动台阵观测研究,目的是获得高原中部详细的壳幔速度结构与构造,研究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的碰撞接触关系,印度岩石圈地幔向欧亚大陆俯冲的角度、深度,以及亚洲大陆岩石...
赵俊猛唐伟裴顺平刘宏兵高星程宏岗王伟徐强黄英杨磊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