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少武

作品数:54 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理学
  • 24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8篇催化
  • 23篇丁二烯
  • 22篇催化剂
  • 20篇二烯
  • 13篇丁二烯聚合
  • 13篇聚丁二烯
  • 10篇相态
  • 9篇动力学
  • 8篇镍系
  • 6篇电导
  • 6篇电导率
  • 6篇胶体
  • 6篇光谱
  • 6篇催化活性
  • 6篇U
  • 6篇I
  • 6篇PHEN
  • 5篇丁基
  • 5篇异丁基
  • 5篇C_(60)

机构

  • 40篇青岛化工学院
  • 14篇青岛科技大学
  • 4篇青岛海洋大学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青岛教育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54篇夏少武
  • 18篇夏树伟
  • 10篇魏庆莉
  • 6篇宋昭峥
  • 6篇张书圣
  • 6篇王建新
  • 4篇王泽新
  • 3篇赵纯洁
  • 3篇杨泽福
  • 3篇刘彧
  • 2篇葛晓萍
  • 2篇王保银
  • 2篇牛军峰
  • 2篇刘新鹏
  • 2篇左银雪
  • 2篇钟永军
  • 2篇赵学庄
  • 2篇徐香
  • 1篇徐玲
  • 1篇隋卫平

传媒

  • 18篇青岛化工学院...
  • 6篇青岛科技大学...
  • 4篇高等学校化学...
  • 4篇高分子学报
  • 4篇化学学报
  • 4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分子催化
  • 2篇Chines...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工业催化
  • 1篇石油学报(石...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齐鲁石油化工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3
  • 7篇2002
  • 6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9篇1998
  • 9篇1997
  • 4篇1996
  • 4篇1992
  • 2篇1991
  • 2篇1989
  • 2篇1985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镍系胶体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的研究——Ⅰ.催化剂的相态被引量:6
1998年
研究了Ni(naph)_2—Al(i-Bu)_3—(BF_3·OEt_2+n-C_8H_(17)OH)催化体系的相态.通过Tyndal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证明镍催化体系在溶有丁二烯的加氢汽油中以小颗粒分散,粒径在1~100nm之间,为胶体催化剂,属高度分散的多相催化体系.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位于胶粒表面,催化剂颗粒是无定形的.催化剂各组分配比影响胶粒形态,其中以较佳配比所得到的催化剂颗粒较小、分布均匀,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活性高.
夏少武魏庆莉左银雪张书圣
关键词:催化剂聚丁二烯顺丁橡胶镍系相态
镍系胶体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的研究——Ⅱ.催化剂组分的电导率和紫外光谱
1998年
在加氢汽油介质中Ni(naph)_2—Al(i-Bu)_3—(BF_3·OEt_2+n-C_8H_(17)OH)体系为胶体催化剂的基础上,本文从电导率、UV-Vis光谱对催化剂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作进一步的分析.得出催化剂组分以离子对的形式参与反应;Ni^0在Ni(naph)_2—Al(i-Bu)_3陈化液中以团簇粒子形式存在,因吸附Ni^+naph^-而稳定,因加入BF_3·OEt_2而失去稳定性、聚结为胶粒,活性中心位于胶粒表面的观点.
夏少武魏庆莉李宁张书圣
关键词:催化剂电导率光谱镍系聚丁二烯橡胶
镍系胶体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的研究——Ⅲ.催化剂组分的红外光谱被引量:1
1998年
已知在加氢汽油介质中Ni(naph)_2—Al(i-Bu)_3—(BF_3·OEt_2+n-C_8H_(17)OH)体系为胶体催化剂.本文应用FT-IR谱结合Tyndall效应,电导率,UV-Vis,ESR谱对催化剂各组分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得出Ni(naph)_2被Al(i-Bu)_3还原的主要产物是Ni^0;被(i-Bu)_2AlO(i-Bu)还原的主要产物Ni^+(naph)^-,Ni^0聚结成胶粒(Ni^0)_n,胶粒表面的Ni^0或吸附的Ni^+是活性中心组分,与(i-Bu)~2AlBF_4形成配合物,给出了活性中心模型.丁二烯对形成活性中心无影响,仅起稳定胶粒的作用.
夏少武魏庆莉张书圣杨泽福
关键词:催化剂红外光谱镍系聚丁二烯顺丁橡胶
丁二烯聚合反应用FeCl_3-Al(i-Bu)_3-Phen催化剂体系相态的研究被引量:9
1997年
通过Tynda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发现FeCl3Al(iBu)3Phen催化剂在溶有丁二烯的加氢汽油介质中为胶体分散系,活性中心位于胶体催化剂的胶粒表面.催化剂各组分间的配比影响着胶粒形态,以较佳配比所得到的催化剂颗粒较小,分布均匀。
夏少武葛晓萍李凯夏树伟
关键词:三氯化铁三异丁基铝菲咯啉
氢分子在Li(100)面的吸附旋转势能面研究
1992年
利用推广的LEPS势分析H_2在Li(100)面的吸附、迁移、旋转等行为.给出的这种作用是短程相互作用,它因吸附位、吸附方式不同而不同,使H_2分别呈稳定分子吸附态、亚稳分子吸附态.这些吸附态通过H_2沿表面迁移而相互转换;通过H_2绕质心的转动而进行立式与卧式吸附方式之间的转变.并指出亚稳分子吸附态具有变型小、属弱化学吸附,迁移性强,不易解离成原子等特性.
夏少武王泽新王建新贺传腾牛节光
关键词:吸附态活化分析
四价钼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动力学被引量:5
1985年
本文报导了MoCl2(n-C8H17O)2-(i-Bu)2AlOph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动力学研究结果,得到聚合速率方程式R=k(C)O(2)[M]=kpa(c)o(M),表观活化能18.6千卡/摩尔,指数前因子1.6×10^(10)分^(-1),以及不同温度下的催化剂利用率,活性中心浓度,活性中心平均寿命等,还证明了等聚合速率的聚合时间tO与活性中心平均寿命相近。
夏少武王昌民徐玲唐学明
关键词:丁二烯聚合活性中心聚合速率平均寿命表观活化能
C_(60)甲苯介质聚结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梁玉华夏少武夏树伟牛军峰
关键词:C60粘度富勒烯
钼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催化剂相态的研究被引量:4
1996年
钼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催化剂相态的研究夏少武,夏树伟,赵菁,张平(青岛化工学院应化系,青岛,266042)关键词胶体催化剂,Tyndall效应,陈化MoCl3(OC8H17)2~(i-Bu)2AIOPhCH3(间)体系在加氢汽油溶液中具有较高的催化...
夏少武夏树伟赵菁张平
关键词:胶体催化剂丁二烯
丙烯腈在Cu(100)表面化学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利用密度泛函方法,模拟金属铜原子簇Cu14(9,4,1)的(100)表面,对丙烯腈(CH2=CHCN)在Cu(100)面上不同吸附位的吸附状况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丙烯腈分子通过端位N原子垂直吸附在金属表面上为弱化学吸附,部分电荷从丙烯腈分子转移至铜金属簇;由N原子的孤对电子与金属铜形成弱σ共价键;顶位是最佳吸附位,吸附能为40.7391kJ?mol-1,N原子与金属表面间的平衡距离为0.2279nm;其次为桥位和穴位,吸附能分别为36.2513和30.2158kJ?mol-1,平衡距离为0.2194和0.2886nm;吸附后C≡N键的强度降低,活化了丙烯腈分子.化学吸附使体系的熵减小,是由于丙烯腈分子的平动和转动因吸附而被限制.
夏树伟高林娜徐香孙雅丽夏少武
关键词:CU(100)化学吸附
关于活化能经验计算的研究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介绍了目前采用经验方法计算活化能的主要研究成果。对于分子裂解为自由基反应、原子转移反应、简单加成反应等已经总结出由反应热或由键解离能或由极化率计算活化能的经验公式。
夏少武刘春华
关键词:活化能自由基反应极化率解离能反应速率常数键能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