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祥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小儿
  • 3篇囊肿
  • 2篇胆总管
  • 2篇胆总管囊肿
  • 2篇引流
  • 2篇诊治
  • 2篇儿童
  • 1篇胆道
  • 1篇胆道重建
  • 1篇胆道重建术
  • 1篇新生儿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胰腺
  • 1篇胰腺囊肿
  • 1篇引流术
  • 1篇幼兔
  • 1篇诊治分析
  • 1篇诊治体会
  • 1篇手术

机构

  • 5篇安徽省立医院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孔祥
  • 5篇徐兵
  • 5篇王忠荣
  • 4篇王德生
  • 4篇苏义林
  • 4篇吴圣军
  • 3篇李巍松
  • 2篇张敬杰
  • 2篇孙华
  • 1篇陈多炎
  • 1篇卜跃晨
  • 1篇胡闻
  • 1篇刘虎
  • 1篇陈柯
  • 1篇张亚

传媒

  • 2篇肝胆外科杂志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小儿血管瘤局部注射疗法的评价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评估局部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 (包括囊状淋巴管瘤 )的临床价值。方法 :总结局部注射治疗 2 86例血管瘤的选药、方法及疗效。结果 :显效 183例 ,有效 10 1例 ,无效 2例。发生并发症 36例 ,占 12 6 %。经0 5~ 5年随访 ,92 1%的肿瘤完全消退。结论 :应用激素、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 ,方法简单 ,疗效显著 ,且较其他方法外观效果佳。本法可作为治疗小儿血管瘤的临床首选 ,但有部分患者无效 。
徐兵王忠荣王德生张敬杰李巍松孔祥吴圣军
关键词:血管瘤局部注射疗法儿童疗效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介绍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Soave法)的方法。方法 13例年龄18天~4岁患儿,经肛门游离直肠黏膜管至腹膜反折水平,横断肌鞘进入腹腔。直肠肌鞘沿后正中线切开,在直视下分离系膜,拖出病变结肠切除。结肠下端与肛门黏膜一期吻合,或肛门外保留5~10 cm肠管,待二期处理。结果 除1例早期并发全结肠脱出肛门、再手术复位,13例均痊愈出院。随访15天~5个月,13例均恢复自主排便,每天1~6次。1例吻合口狭窄伴肠炎保守治疗好转。结论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不需剖腹,方法简单有效,初开展此术要慎防各种并发症。
徐兵王忠荣李巍松苏义林孔祥吴圣军王德生
关键词:HIRSCHSPRUNG病巨结肠外科手术
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52例回顾被引量:2
2000年
本文对 1989年至 1999年 5 2例手术治疗的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进行回顾性研究。以了解其病情特点、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结果 近年来因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就诊早 ,其临床表现越来越不典型 ;B超可作为诊断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方法。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是唯一的根治方法。胆道重建的方式应因具体情况而定。小儿重症胆总管囊肿病人行 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置管外引流术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术中于胆肠吻合口置支撑外引流管可有效防止吻合口漏。
孔祥王忠荣
关键词: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外引流胆道重建术儿童
幼兔灌肠与肠道细菌移位关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了解经肛门途径清洁灌肠及经口服途径全肠道灌洗对幼龄兔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细菌移位的影响 ,以期选择更为安全的方法 ;并对灌肠后细菌及内毒素移位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选用幼龄兔 30只 ,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10只 ,分别为经肛灌肠组 (A) ,经口全肠道灌洗组 (B)及空白对照组 (C)。依次取肠系膜淋巴结 (MLN)、肝、脾、肺匀浆 ,并抽取门静脉血液、胆汁 ,分别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 ,并行血浆内毒素测定。结果 口服清肠组及灌肠组与对照组三者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灌肠组和口服清肠液组 ,都可明显地引起肠道细菌移位 。
王忠荣张敬杰徐兵李巍松孔祥苏义林吴圣军孙华王德生卜跃晨陈多炎陈柯胡闻
关键词:幼兔灌肠肠道细菌细菌移位内毒素移位
小儿胰腺囊肿的诊治体会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小儿胰腺囊肿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 1988~ 2 0 0 0年收治的 15例小儿胰腺囊肿临床资料 ,其中真性囊肿 2例 ,假性囊肿 13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10例 ,囊肠内引流 2例 ,囊肿及部分胰腺切除 3例。结果 :15例均痊愈出院 ,B超随访 1年以上无复发。结论 :真性囊肿多表现为腹部无痛性肿块 ,术前不易确诊 ;假性囊肿常有明显的外伤、手术或胰腺炎史 ,结合B超、CT不难诊断。前者应手术切除 ,后者首选置管引流 ,疗效满意。
徐兵孔祥苏义林
关键词:小儿胰腺囊肿引流术
新生儿、婴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5例诊治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新生儿、婴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治、误诊及肝损害等。方法 对我院 1 989~2 0 0 3年 9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按年龄分为 A组 1 5例 (0~ 1 Y)、B组 76例 (>1 Y)作比较分析。结果  1临床表现 :A组的黄疸、白陶土大便明显高于 B组 (P<0 .0 5 ) ,腹痛以 B组为多 (P<0 .0 5 ) ,腹部包块、发热则两组无明显差别 ;两组三联征仅占 1 1 %。 2术中所见 :A组囊肿呈囊型较 B组为多 ,胆总管下端狭窄或梗阻远较 B组为高 (P<0 .0 5 )。 3肝硬化率 :A组为 5 0 % ,B组为 1 5 .4 %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4误诊率 :A组 (4 0 .0 % )明显高于 B组 (1 3.2 % ) (P<0 .0 5 )。 5 A组保守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结论 新生儿、婴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治等方面具有自身特点 ,易造成延误诊治 ,掌握这些特点对其早期诊断、及时和合适的治疗。
孙华王忠荣徐兵孔祥苏义林张亚吴圣军刘虎王德生
关键词:新生儿胆总管囊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