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华
- 作品数:48 被引量:1,157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1961—2015年阜新地区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12
- 2017年
- 采用滑动平均法和趋势分析法分析了1961—2015年阜新地区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及风速等气象要素的长期气候变化趋势与显著性,并利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各气象要素的气候突变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近55 a阜新地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的趋势,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的上升趋势最显著,年平均最高气温上升最慢;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分别在1991年、1975年发生气候突变后显著上升,进入明显增暖期;冬季气温上升最显著,夏季气温上升最慢;2001—2010年为气温最高的10 a,20世纪60—70年代冬季气温最低。近55 a阜新地区降水量总体呈减少的变化趋势,1996年降水量出现一次明显突变后进入偏少期;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减少显著,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则略增多。近55 a阜新地区日照时数呈减少的变化趋势,1976年日照时数发生突变后进入偏少期。近55 a阜新地区风速呈减小的变化趋势,1978年发生突变后风速明显减小。本研究可以为阜新地区科学和有效利用气候资源,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参考。
- 孙宝利孙凤华孙可曹铭书杨晓彤张建国
- 关键词: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检验
- 东北地区1959-2002年最高、最低气温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2
- 2005年
- 选用东北地区74个代表站近44a的月均最高、最低气温观测数据,分析了年和季节变化规律;采用趋势系数方法分析年和各季节增温趋势及其地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44a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表现为明显的增温趋势;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变化趋势存在非对称性,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明显高于最高气温,但区域内的显著变暖并未加强这种非对称性;两者都是冬季增温最强,秋季最弱。
- 孙凤华袁健
- 关键词: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 站点选择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4
- 2013年
- 根据城郊站间距离等对辽宁56个气象站进行筛选,采用城郊温差法对选站和未选站时郊区站点数量有变化的大连、丹东、锦州和铁岭4个城市的月和年热岛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年热岛特征而言,1980—2011年,大连、丹东、锦州和铁岭4个城市选站和未选站时热岛强度大小明显不同,但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4城市相比,选站和未选站时均表现为铁岭年热岛强度最大,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53℃和1.85℃,变化范围分别为1.17—1.80℃和1.55—2.15℃,变化幅度分别为0.63℃和0.60℃。1980—2011年,铁岭热岛强度等级发生变化的年份最多,占25%。总体来讲,选站对年热岛特征影响不是很大。对于月热岛特征而言,大连选站和未选站时热岛强度变化较大,但其他3个城市选站和未选站时变化不大,尤其是锦州选站和未选站时变化基本一致。4城市均呈冬半年热岛效应明显,夏半年热岛效呈不明显的特征。1980—2011年,各月平均热岛强度等级在选站和未选站时变化均较大,最大为丹东10月和11月,等级变化的年份占90.6%,总体而言,选站对月热岛强度特征影响较大。
- 李丽光王宏博赵梓淇刘晓梅万志红孙凤华董国平
- 关键词:气象站
- 气象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预报方法研究
- 孙凤华班显秀马雁军关颖赵丽张文兴张淑兰胡伟陈刚齐丽丽
- 1、首次确立了日最高最低体感温度的计算、预报模型。体感温度是一项比气温更适合描述人体感觉冷暖程度的一项综合了温压湿风的气象指标,合理的体感温度预报结果会使公众更清楚的了解未来的大气环境状况。本部分着重研究了城市效应对温度...
- 关键词:
- 关键词:气象环境
-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与同期东亚副热带急流年代际异常的关系被引量:34
- 2009年
- 利用中国738个台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我国降水和200hPa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揭示了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的南北移动与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北降水异常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夏季(7、8月)降水异常主要表现为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少)雨,华北及华南地区少(多)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这种异常分布型发生转折的时间。与此同时,东亚高空副热带急流轴位置从70年代末开始逐渐偏南,急流轴位置的变动将引起对流层低层水汽辐合区和高层散度分布以及垂直环流相应的变化,进而引起降水区域的变化。相关分析发现,当急流位置偏南时,25°~35°N西风增强,42°~50°N西风减弱,华北夏季降水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增多;反之,当急流位置偏北时,华北夏季降水增多,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减少。与70年代末开始的我国东部地区急流轴位置逐渐南移相对应,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呈现逐渐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呈现逐渐增多的变化趋势。分析低层水汽通量和高层的散度分布以及垂直环流的差异发现,1980年以来华北地区对流层中低层水汽通量辐合减弱,水汽供应减少,垂直上升运动减弱,造成了华北夏季降水减少,而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汽通量辐合增加,水汽供应增多,垂直上升运动增强,导致该地区降水增加。
- 孙凤华张耀存郭兰丽
- 关键词:中国东部降水夏季年代际异常
- 沈阳地区气象条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及预报被引量:13
- 2004年
- 应用丰富的常规气象观测数据、非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和医疗数据建立了沈阳地区适用的气象与健康服务业务系统 ,包括气象条件对疾病的影响和气象条件对人的生活影响 ;采用多种统计理论建立了各种指数指标的预测模型 ;针对沈阳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人的适应性 ,重新界定了各种指数指标的分级。
- 孙凤华杨素英
- 关键词:气象条件
-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东北地区气温变化规律
- 研究所指的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东北地区是位于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应是气候变暖最显著的区域,发生气温异常事件的强度可能更强,频率可能更高。同时东北又是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且具有广泛的海岸线...
- 孙凤华
- 关键词:气温变化全球气候变暖
- 文献传递
- 沈阳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分析了2009年11月30日~12月2日沈阳地区持续性大雾天气的发生机理,揭示出沈阳地区平流雾的典型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大雾天气发生于冬季高空槽前的暖湿气流中,雾区范围广、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大雾随着高空槽所携带的冷空气过境逐渐消散;逆温层的高度变化可以作为大雾发生、发展、消散的预报着眼点。
- 路爽孙凤华孟鹏李大为侯亚红
- 关键词:大雾逆温
- 中国东北地区及不同典型下垫面的气温异常变化分析被引量:66
- 2005年
- 利用6个代表站1905-2001年较长时期的月平均气温,对缺测年代的数据进行了插补,建立了东北地区近百年平均季、年气温序列。对所建温度序列与同一区域内26个代表站平均温度序列的近46年同期资料做了相关分析,检验了序列的代表性。在所建序列基础上,分析了东北百年气温的年代、年和季节等不同时间尺度变化特点和地域分布特征,采用谱分析方法探讨了序列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并采用Mann-Kendall和Yamamoto方法对经过滑动平均的气温序列进行了突变分析。结果表明,东北近百年年平均温度表现为明显的增暖趋势,但为起伏式增暖;冬季增温非常强烈,夏季在1995年以前不仅没有升温,反而有明显降温趋势,但1995年以后夏季气温明显升高,春秋季的升温趋势与冬季类似,但幅度小得多;在区域内,增温强度似乎并不随纬度增大,纬度较低的沈阳增温最强;三种典型下垫面中以山地的增温幅度最强;功率谱分析表明了百年气温变化的2.3年和4.2年的主周期,其中2.3年周期比较显著。
- 孙凤华任国玉赵春雨杨素英
- 关键词:气温突变检测
- 中国东北南部冬季气温异常及其大气环流特征变化被引量:34
- 2005年
- 该文在对东北冬季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了影响其异常的同期因子———该地区上空大尺度环流异常特征。发现:东北冬季气温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处于冷期,60年代达到低谷,80年代中期以后一直处于暖期,90年代为49年来最暖期,1986年是由冷转暖的明显突变点;气温异常存在3~4年、8~9年的年际周期及16~18年的年代际周期;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与黄河以北地区一致性非常好,是49年全国增暖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冷、暖冬年,欧亚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异常存在显著的差异,西伯利亚高压、亚洲极涡、贝加尔湖高压脊、东亚大槽及极锋急流是影响其异常的同期重要因子。
- 杨素英王谦谦孙凤华
- 关键词:冬季气温异常大气环流特征NCEP/NCAR再分析资料大气环流异常大尺度环流东亚大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