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悦

作品数:7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体外
  • 2篇细胞
  • 1篇毒性
  • 1篇学科
  • 1篇学科服务
  • 1篇学科服务平台
  • 1篇学科馆员
  • 1篇叶酸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医药高等院校
  • 1篇医药院校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胰腺癌细胞
  • 1篇院校
  • 1篇质谱
  • 1篇色谱
  • 1篇肾缺血
  • 1篇肾缺血再灌注

机构

  • 6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孙悦
  • 4篇李范珠
  • 3篇李晶晶
  • 2篇徐秀玲
  • 2篇张蓉蓉
  • 2篇韩顺平
  • 1篇谷满仓
  • 1篇陈眉
  • 1篇钱亚芳
  • 1篇诸佳珍
  • 1篇魏颖慧
  • 1篇马小琼
  • 1篇刘敏臣
  • 1篇郑红月
  • 1篇郭曼曼
  • 1篇费伟东
  • 1篇胡春健
  • 1篇施晓伟
  • 1篇郑均环

传媒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图书馆学研究
  • 1篇2013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薏苡仁脂调控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Survivin增强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敏感性的研究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研究薏苡仁脂增强胰腺癌细胞系BXPC3对吉西他滨化疗敏感性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薏苡仁脂与吉西他滨对BXPC3细胞系增殖活性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料标记-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药物对BXPC3细胞系凋亡率;Western bolt技术检测不同药物处理对BXPC3细胞系Caspase-3、Bax、Bcl-2及Survivin蛋白表达影响。结果薏苡仁脂可明显降低吉西他滨杀伤BXPC3细胞的IC50,增强吉西他滨诱导细胞凋亡作用,逆转吉西他滨诱导的Bcl-2、Survivin蛋白表达上调,提高Bax/Bcl-2比值。结论薏苡仁脂可通过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Survivin表达,增强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强胰腺癌细胞BXPC3对吉西他滨的化疗敏感性。
谷满仓钱亚芳孙悦郑均环陈眉
关键词:吉西他滨BCL-2SURVIVIN胰腺癌
基于“学科馆员—临床”的中医药院校嵌入式学科服务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文章基于中医药院校从事临床教学与科研人员的个性化信息需求,针对24所中医药院校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中医药院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较好地呼应了中医药特色学科,但存在临床学科服务落后、学科馆员数量偏少、资源共享性不足等问题。认为在循证医学背景下,应建立"学科馆员—临床"分层参考咨询的服务模式,分为常规性问题与非常规性问题;建立中医药特色学科服务联盟云平台;加强嵌入式学科馆员团队建设,完善馆员培养机制。
郑红月胡春健孙悦
关键词:中医药高等院校嵌入式学科服务学科服务平台
当归补血颗粒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和嘌呤代谢途径分析,探讨当归补血颗粒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0组,n=5);缺血再灌注组(IR组,n=20);肾缺血再灌注当归补血颗粒组(IR当归补
诸佳珍张蓉蓉李晶晶孙悦李范珠
关键词:肾缺血再灌注
LC-MS/MS法测定去甲斑蝥素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从低、中、高3种剂量研究去甲斑蝥素(NCTD)在体内变化特征。方法液相色谱分离采用CAPCELL PAK MG II C_(18)色谱柱,乙腈-水(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柱温为室温。质谱检测采用ESI离子源,离子对监测(MRM)模式下测定(离子对n/z 169.3→123.1,NCTD;m/z 267.1→135.1,内标利巴韦林)。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于特定时间点处死动物,取各组织,匀浆,沉淀蛋白后,采用LC-MS/MS法测定NCTD在大鼠各组织中的浓度。结果 NCTD在心、肝、肺中的线性范围为(0.01~10.00)mg/L,在脾和肾中的线性范围为(0.10~10.00)mg/L。各组织样品的日内与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4%,提取回收率在81.0%~106%之间。3种剂量NCTID静注给药后在大鼠体内呈现相似的动态变化过程(脾除外),给药后1 h达最大浓度,随后快速消除。NCTD在肝和肾中分布较高,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本文建立了一种简便、灵敏、准确的LC-MS/MS测定方法,可用于NCTD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NCTD高剂量给药时,其在肾中较高的浓度可能与肾毒性有关,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依据。
李武超刘敏臣马小琼魏颖慧张蓉蓉孙悦李范珠
关键词:去甲斑蝥素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聚乙二醇接枝率对第五代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体外毒性与细胞摄取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PEG)不同接枝率对第五代聚酰胺-胺(polyanfido-amine,PAMAM G5)树状大分子体外毒性与细胞摄取的影响。方法合成4种不同接枝率的PEG-PAMAM G5,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红外光谱(FT-IR)、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进行结构鉴定和表征,溶血毒性和细胞毒性实验考察体外安全性,细胞摄取实验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摄取情况及胞内定位。结果 4种PEG-PAMAM G5的PEG接枝率分别为7.8%,14.1%,20.3%和24.2%,粒径依次为(17.05±1.77)nm<(20.77±1.02)nm<(21.68±1.04)nm<(23.19±0.54)nm,Zeta电位由PAMAM G5的(25.57±1.37)mV降低至PEG_(31)-PAMAM G5的(9.27±0.40)mV。PAMAM G5经PEG修饰后,溶血毒性、细胞毒性和细胞摄取均显著降低(P<0.05),仍可被HBMEC细胞摄取并进入细胞核。结论 PEG修饰可显著降低PAMAM G5的体外细胞毒性,随着PEG接枝率的增大,Zeta电位降低,减毒效果越显著;经修饰后的PEG-PAMAM G5仍具有进入细胞核的能力。因此,PEG化树状大分子可作为基因或细胞核靶向药物的载体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韩顺平李晶晶黄安皓孙悦施晓伟徐秀玲李范珠
关键词:聚乙二醇细胞毒性细胞摄取
共修饰冰片和叶酸的阿霉素聚酰胺-胺纳米给药系统的制备及体外评价被引量:12
2015年
本文基于聚酰胺-胺[poly(amido amine),PAMAM G5]树状大分子,通过化学合成叶酸(folic acid,FA)介导的、冰片(borneol,BO)修饰的新型纳米载体(FA-BO-PAMAM),并包载抗癌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DOX),以达到增加药物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透过性和提高脑胶质瘤靶向性的目的。通过1H NMR验证合成载体的结构,采用透射电镜(TEM)和纳米粒度-电位分析仪(DLS)分别对FA-BO-PAMAM的形貌、粒径和表面电势进行表征;另外基于脑血管内皮细胞(HBMEC)和脑胶质瘤细胞(C6)双细胞模型考察载体的细胞毒性,以及载药复合物体外跨BBB膜转运的能力、细胞摄取效率和体外抗肿瘤的效果。1H NMR的结果表明FA-BO-PAMAM合成成功,在TEM下呈类圆形,大小分布均匀,粒径为(22.28±0.42)nm,zeta电位为(7.6±0.89)m V(n=3)。细胞毒性和体外跨BBB转运实验结果显示,PAMAM功能化修饰冰片显著地降低了PAMAM毒性,提高了生物安全性,同时增加了载药复合物跨BBB转运率。细胞摄取和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叶酸的修饰增加了C6细胞对载药复合物的总摄取量,且提高了体外对C6细胞的抑制率。因此,该新型靶向纳米载体增加了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蓄积量,显示了其在治疗脑胶质瘤应用中的潜能。
李晶晶郭曼曼韩顺平孙悦费伟东徐秀玲李范珠
关键词:聚酰胺-胺冰片叶酸阿霉素体外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