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晓楠

作品数:12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单眼
  • 3篇单眼形觉剥夺
  • 3篇多巴
  • 3篇形觉剥夺
  • 3篇神经节
  • 3篇神经节细胞
  • 3篇视皮质
  • 3篇视网膜
  • 3篇皮质
  • 3篇左旋多巴
  • 3篇网膜
  • 3篇节细胞
  • 2篇应激
  • 2篇受体
  • 2篇缺氧
  • 2篇网膜神经节细...
  • 2篇小鼠
  • 2篇小鼠视网膜
  • 2篇角膜

机构

  • 12篇沈阳市第四人...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孙晓楠
  • 6篇郝旭红
  • 6篇陶军
  • 4篇裴涌
  • 3篇张劲松
  • 2篇李若溪
  • 2篇徐丽
  • 1篇洪晶
  • 1篇王海林
  • 1篇刘驰
  • 1篇刘宁宁
  • 1篇乔光
  • 1篇冯云
  • 1篇肖格格
  • 1篇张晓宇
  • 1篇吴迪
  • 1篇柳姗姗

传媒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3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华眼外伤职...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旋多巴及胞二磷胆碱对单眼形觉剥夺大鼠视皮质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GluR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背景研究表明α-氨基-3-羟基-5-甲基±异嗯唑丙酸(AMPA).GluR2与弱视的发生发展有关,左旋多巴及胞二磷胆碱对改善弱视患者的视功能有一定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了。目的检测敏感期单眼形觉剥夺(MD)大鼠分别应用左旋多巴及胞二磷胆碱后视皮质中AMPA—GluR2的表达情况,探讨左旋多巴及胞二磷胆碱改善视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周龄健康SD大鼠60只行单侧眼睑缝合31d制作MD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与年龄匹配的正常大鼠15只在自然光条件下一起饲养。将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D组、左旋多巴组、胞二磷胆碱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5只大鼠。造模后第32天左旋多巴组大鼠给予溶于1ml生理盐水中的左旋多巴40mg/kg灌胃,每日1次;胞二磷胆碱组大鼠给予胞二磷胆碱80mg/kg肌内注射,每日1次;生理盐水组给予1ml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给药28d。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blot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皮质中AMPA—GluR2的表达情况。结果MD组大鼠视皮质中AMPA—GluR2蛋白及mRNA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2±O.02VS.0.64±0.05,t=13.287,P〈0.05;0.30±0.01VS.0.8±t-O.03,t=38.184,P〈0.05);左旋多巴组视皮质中AMPA—GluR2蛋白及mRNA表达均高于生理盐水组(0.59±0.04VS.0.33±0.03,t=11.628,P〈0.05;0.71±0.06VS.0.33±0.02,t=13.435,P〈0.05);胞二磷胆碱组大鼠视皮质中AMPA—GluR2蛋白及mRNA表达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2±0.04VS.0.33±0.03,t=8.497,P〈0.05;0.48±0.04VS.0.33±0.02,t=7.500,P〈0.05)。结论AMPA-GluR2与视觉发育的可塑性有关,左旋多巴、胞二磷胆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MD引起的AMPA.GluR2表达下降。这一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改善视功�
孙晓楠陶军郝旭红徐丽李若溪张劲松
关键词:左旋多巴胞二磷胆碱单眼形觉剥夺
左旋多巴活化NMDAR1/ERK1/2信号对单眼剥夺弱视大鼠视皮质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活化NMDA受体1(NMDAR1)/ERK1/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对单眼剥夺弱视大鼠视皮质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方法实验研究。54只SD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9组:正常对照组、弱视模型(MD)组、低剂量左旋多巴治疗组、高剂量左旋多巴治疗(H-左旋多巴+MD)组、高剂量左旋多巴+MK801组、高剂量左旋多巴+PD98059组、MK801组、PD98059组、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每组6只。通过右眼缝合制备弱视大鼠模型,左旋多巴灌胃治疗,MK801、PD98059通过侧脑室注射,免疫印迹法检测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1)、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ERK1/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1/2)、神经生长因子(NGF)、即刻早期基因c-FOS的表达,Nissl染色检测神经元细胞形态学变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标记(TUNEL)法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神经元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NGF和c-FOS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或双因素方差分析联合LSD-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神经元尼氏小体完整,形态清晰;MD组视皮质区神经元尼氏小体体积缩小,神经元丢失和核固缩。与对照组相比,MD组神经细胞凋亡显著增多(23.09±2.00、2.20±0.35,t=12.120,P=0.000),Caspase-3阳性细胞增多(22.70±1.50、3.30±0.54,t=12.120,P=0.000),NGF(0.31±0.04、0.74±0.09,t=7.674,P=0.000)和c-FOS(0.25±0.03、0.57±0.07,t=5.919,P=0.000)表达降低,NGF(8.30±0.82、35.18±2.01,t=12.370,P=0.0000)和c-FOS(10.84±1.02、35.68±2.55,t=9.056,P=0.0001)阳性细胞数减少,视皮质区NR1(0.40±0.05、0.55±0.07,t=4.533,P=0.001)、p-ERK1/2(0.68±0.17、0.88±0.11,t=0.920,P=0.142)的表达降低;左旋多巴治疗后,神经细胞形态恢复正常,尼氏小体染色清晰;有效缓解神经细胞凋�
孙晓楠王海林乔光陶军刘驰郝旭红
关键词:弱视视皮质左旋多巴神经组织蛋白质类MAP激酶信号系统
P2X_7受体对缺氧诱发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嘌呤受体P2X_7对缺氧诱发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株RGC-5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处理因素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G1)、缺氧组(G2)、缺氧+激动剂(BzATP)组(G3)、缺氧+拮抗剂(BBG)组(G4);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用Annxin V/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cleave-caspase-3和cleave-PARP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GC-5细胞经缺氧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显著升高;细胞内cleavecaspase-3和cleave-PARP蛋白表达增加;P2X_7受体激动剂BzATP能明显加重缺氧诱发的细胞凋亡,而BBG预处理可以显著拮抗缺氧所致的细胞凋亡。结论:缺氧能激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嘌呤受体P2X_7,并参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
郝旭红裴涌孙晓楠
关键词:缺氧细胞凋亡
视觉发育敏感期单眼形觉剥夺大鼠视觉电生理及视皮质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检测视觉发育敏感期单眼形觉剥夺大鼠视觉电生理功能,并观察其视皮质超微结构。方法:健康14日龄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大鼠缝合封闭单侧眼,制作单眼形觉剥夺动物模型。与对照组在同等自然光照环境下饲养至45日龄。分别对两组鼠进行电生理检测,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两组大鼠视皮质的超微结构。结果:正常大鼠F-VEP呈现典型的NPN波形,P1波峰潜时短,波峰陡直。形觉剥夺大鼠F-VEP检测结果:P1波峰潜时明显延长,波峰显著降低。电镜观察单眼形觉剥夺动物视皮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发现:形觉剥夺动物视皮质中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受到破坏。结论:单眼形觉剥夺可以影响大鼠视觉电生理的变化,使P波峰的潜时延长,振幅降低,这一改变是形觉剥夺性弱视视觉生理功能改变的体现;单眼形觉剥夺可以引起大鼠视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破坏,这一改变是形觉剥夺性弱视的形态学基础。
孙晓楠陶军郝旭红徐丽李若溪张劲松
关键词:视觉发育敏感期超微结构视觉电生理
左旋多巴对单眼形觉剥夺大鼠视皮质NMDAR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检测敏感期内单眼形觉剥夺大鼠应用左旋多巴后视皮质中NNMDAR1的表达情况并与对照组对比,探讨左旋多巴改善视功能的作用部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取60只2周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15只,另外45只行单侧眼睑缝合制作单眼形觉剥夺动物模型,制模成功后随机分为单眼形觉剥夺组(MD组),生理盐水组(NS组),左旋多巴组(LD组),每组各15只。各组大鼠均在正常日光照射条件下饲养至45日龄。处死MD组及正常组大鼠,分别用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记,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这两组大鼠视皮质中NMDAR1的表达情况。LD组和NS组在46日龄时分别给予左旋多巴(40mg/kg)和生理盐水灌胃,连续28d,分别用前述方法检测视皮质中NMDAR1的表达。结果:MD组大鼠视皮质中NMDAR1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低于对照组;LD组大鼠视皮质中NMDAR1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高于NS组。结论:NMDAR1与视觉发育的可塑性有关,左旋多巴能够逆转因形觉剥夺引起的NMDAR1表达下降。这一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改善视功能的作用有关,其作用部位可能在于视皮质。
孙晓楠陶军张劲松
关键词:左旋多巴NMDA受体单眼形觉剥夺
沈阳市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对沈阳市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危险及保护因素,探索积极的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3-9月在沈阳市区内8所小学作为样本,对在校生共5525人进行近视眼患病特征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及保护因素。结果近视眼患病率随学年增长而增加,女生的近视发病率高于男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平均每日读写时间小于6h,平均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大于3.5h,父母均无近视可降低近视发病率。结论读写姿势,日平均近距离读写时间以及日平均户外活动时间是近视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学校和家长应重视小学生的近视发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户外活动时间。
刘宁宁孙晓楠陶军
关键词:近视流行病
角膜移植术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与内皮型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被引量:11
2016年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由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而导致眼组织的免疫能力下降,从而引起炎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术眼角膜内皮炎症反应,常见有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和内皮型排斥反应,二者的临床症状相似,但治疗方法和预后有所不同,因此二者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观察和比较角膜移植术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和内皮型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在北京大学眼科中心接受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内皮炎症反应的2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项目包括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病毒血清学检测,并采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组17例和内皮型排斥反应组12例,分别行抗病毒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局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眼压升高者局部用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和/或马来酸噻吗心安滴眼液点眼,根据二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和治疗结果总结2种病变的鉴别点.结果 2个组患者接受的术式均为穿透角膜移植术,组间患者术前不同角膜原发病例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内皮型排斥反应组患者眼压为(16.00±3.19) mmHg(l mmHg=0.133 kPa),明显低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组的(34.00±3.84)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98,P=0.000);内皮型排斥反应组患者术后发病时间为(21.92±8.60)个月,明显长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组的(14.41±5.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6,P=0.009);内皮型排斥反应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4.00±16.71)岁,明显小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组的(57.24±12.6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9,P=0.022).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眼角膜后沉着物(KP)呈色素羊脂状,排列散乱,角膜严重水肿,�
孙晓楠肖格格冯云裴涌洪晶
关键词:角膜移植角膜内皮炎
白藜芦醇对高浓度葡萄糖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拮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高糖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氧化损伤的拮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实验研究.使用不同浓度(5.5、15.0、25.0、35.0、45.0 mmol/L)葡萄糖培养LEC;25.0 mmol/L葡萄糖培养LEC不同时间(0、6、12、24、48、72 h)并建立(5.0、15.0、25.0、35.0 mg/L)白藜芦醇干预模型.连接素V-碘化丙锭双染色流式细胞法测定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中活性氧(ROS)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蛋白Bcl-2、Bax、iNOS、NF-κB、IκB、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表达,试剂盒分析氧化损伤标记物MDA的含量变化.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高糖诱导SRA01/04细胞凋亡表现为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多.葡萄糖诱导的细胞内ROS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也具有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5.5 mmol/L组相比,高糖培养ROS产生量显著增加[15.0 mmol/L(F=14.06,P=0.035),25.0 mmol/L(F=17.46,P=0.000),35.0 mmol/L(F=16.58,P=0.001)、45.0 mmol/L(F=12.88,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5.5 mmol/L培养相比,25.0 mmol/L高糖培养6h(F=6.778,P=0.014)、12 h(F =6.551,P=0.001)、24 h(F=7.327,P=0.001),48 h(F=10.84,P =0.000)、72 h(F=13.36,P=0.000)的LEC中ROS产生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5.5 mmol/L组相比,高糖培养MDA含量显著增加15.0 mmol/L(F=1.177,P=0.035),25.0 mmol/L(F=1.704,P=0.000),35.0 mmol/L(F=2.412,P =0.001)、45.0 mmol/L(F=2.347,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5.5 mmol/L培养相比,25 mmol/L高糖培养6 h(F=1.704,P=0.014)、12 h(F=5.676,P=0.001)、24 h(F=3.325,P=0.001),48 h(F =6.669,P=0.000)、72 h(F=3.011,P=0.000)的LEC中MDA含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0 mmol/L高糖培养中加入5.0、15.0、25.0、35.0 mg/L白藜芦醇后细胞的凋亡减少,促凋�
陶军孙晓楠
关键词:抗氧化剂上皮细胞氧化性应激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清创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真菌性角膜炎71例(71只眼)。患者随机分为药物联合机械清创组及药物联合低温等离子射频清创组,两组患者根据病情再各分为轻、中、重组。机械组与射频组分别应用手术刀片与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进行病灶清创,术后给予相同的药物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机械组与射频组患者致病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6,P=0.893)。术后3周轻度患者的治愈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术后4周中度患者的治愈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术后6周重度患者的治愈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2)。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88,P<0.05)。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12,P=0.470)。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3,P=0.965)。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清创安全有效,能够更快地控制感染,缩短病程。
张硕孙晓楠
关键词:角膜炎消融术
雷帕霉素对体外培养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生、移行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 观察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mTOR)通路抑制剂雷帕霉素对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生和移行的抑制作用.方法 收集2015年5—7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初发翼状胬肉患者术中切除的胬肉组织,利用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翼状胬肉组织成纤维细胞(PFBs),波形蛋白细胞免疫荧光法进行细胞鉴定,取第3~5代细胞进行后续实验.利用甲基偶氮四唑(MTT)法检测不同摩尔浓度雷帕霉素处理条件下的细胞活力.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雷帕霉素组,划痕试验观察各组细胞的迁移情况,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24 h MKI67、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fibronectin、caspase3、mTOR及LC3B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体外培养的PFBs为长梭形,波形蛋白表达阳性.MTT检测显示,雷帕霉素处理的PFBs细胞活力呈剂量依赖性.30μmol/L雷帕霉素组细胞活力为0μmol/L雷帕霉素组的(76.67±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0μmol/L被选择为后续实验工作浓度.划痕后48 h,正常对照组细胞相对划痕宽度为(2.45±0.76)%,明显低于雷帕霉素组的(35.40±1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雷帕霉素组细胞增生标志物MKI67、细胞成肌纤维化标志物 α.SMA和细胞骨架蛋白fibronection、mTOR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自噬标志物LC3B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1).结论 雷帕霉素可能通过阻断mTOR通路抑制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生、移行和纤维化,其具体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雷帕霉素可能成为预防翼状胬肉进展及术后复发的有效药物.
吴迪孙晓楠杜林张晓宇柳姗姗孙晶许林张绍丹
关键词: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雷帕霉素抗纤维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