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波
- 作品数:47 被引量:170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急性脑梗死患者糖化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以及血清和肽素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研究血清和肽素(CPP)、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脑梗死(ACI)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本院ACI患者80例,同时选取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相匹配的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集ACI患者住院3d和14d以及健康志愿者血清CPP、CRP以及Hb A1c水平变化趋势,分析对比血清CPP、CRP以及Hb A1c水平与ACI患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入院后3d及14d ACI患者与健康对照组CPP、CRP和Hb A1c水平对比,结果提示ACI重度组CPP、CRP和Hb A1c水平最高,其次是中度和轻度组,均P<0.01。NIHSS评分与CPP、CRP和Hb A1c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NIHSS评分分别与CPP呈正相关性(r=0.78,P<0.01)、与CRP呈正相关性(r=0.82,P<0.01)、与Hb A1c呈正相关性(r=0.59,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RP、CPP以及Hb A1c均是影响ACI病情的危险因素,且OR值均高于5,(P<0.01)。结论血清CPP、CRP和Hb A1c水平变化趋势能够预测ACI患者病情发展,并且作为早期ACI诊治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陈林芳田向阳孙波赵卫东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CRPHBA1C
- 双链特异性核酸酶介导的放大策略联合液质联用的准定向蛋白质组学定量检测乳腺癌干细胞中的miRNA
- MicroRNAs(mi RNAs)在许多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涉及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各种癌症[1-2]。其异常而独特的表达,使得它们成为临床诊断、预后与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尤其是它们在肿瘤干细胞(CSCs)中的存在...
- 孙波许飞飞陈芸
- 文献传递
- 双链特异性核酸酶介导的放大策略联合液质联用的准定向蛋白质组学定量检测乳腺癌干细胞中的miRNA
- MicroRNAs(miRNAs)在许多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涉及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各种癌症[1-2]。其异常而独特的表达,使得它们成为临床诊断、预后与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尤其是它们在肿瘤干细胞(CSCs)中的存在与...
- 孙波许飞飞陈芸
- 脉络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 目的:评价重要中文文献数据库的资料中脉络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医用信息资源系统(维普)(截止至2009年6月)及其参考文献,筛选所...
- 陈蓝王蔚丁新生王选解渊孙波张云云柯先金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META分析脉络宁
- 松龄血脉康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松龄血脉康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松龄血脉康(SL-xmk)预处理组、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SL-xmk预处理组采用SL-xmk悬浮液(937.5mg/kg)对大鼠进行为期8周的预防性灌胃处理(n=15),假手术组(n=15)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15)采用等容量生理盐水预防性灌胃处理。在预处理时程终点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h再灌注24h模型。观察SL-xmk预处理对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水含量和梗死体积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缺血脑组织MMP-9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结果SL-xmk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1±0.25对2。37±0.35,P=0.000)、脑水含量[(76.24±7.09)%对(88.78±6.57)%,P=0.000]、梗死体积百分比[(22.62±2.17)%对(27.84±3.43)%,P=0.000)]以及MMP-9阳性细胞数量[(16.20±2.17)个/mm对(20.60±2.71)个/mm,P=0.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松龄血脉康预处理能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MMP-9表达,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脑组织水含量,缩小梗死体积。
- 梁汝庆孙波丁新生华烨张云云姜婧周昊
- 关键词:松龄血脉康基质金属蛋白酶9脑缺血脑水肿
- 丁苯酞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机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丁苯酞(dig-n-butylpbthafide,NBP)对过氧化氢(hydrogenperoxide,H2O2)诱导的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atbonemal Towmesencbymalstemcell,rBMSC)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rBMSC分为对照组、H2O2组以及不同浓度NBP预处理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H2O2组以终浓度为600μmol/L的H2O2处理4h建立氧化应激损伤模型,NBP预处理组以不同浓度NBP(0.1、1、10和100μmol/L)预处理rBMsC24h后,再予以终浓度为600μmol/L的H2O2处理4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试剂盒检测SOD活性和MDA水平。结果H2O2组细胞活性(A)为(0.487±0.0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750±0.016)(P=0.000);NBP1、10和100μmol/L预处理组分别为(0.597±0.024)、(0.666±0.033)和(0.658±0.012),均显著高于H2O2组(P均=0.000),呈剂量依赖性。H2O2组细胞凋亡率为(44.96±2.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5±0.07)%(P=0.000)。NBP1、10和100μmol/L预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1.794-1.60)%、(21.41±1.92)%和(22.59±1.78)%,均显著低于在H2O2组(P均=0.000),呈剂量依赖性。H2O2组SOD活性为(24.01μ2.85)U/m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58±2.72)U/rag(P=0.000);NBP1、10和100μmol/L预处理组分别为(28.29±1.19)、(34.06±1.83)和(31.76±1.75)U/mg,均显著高于H2O2组(P均=0.000)。H2O2组MDA含量为(7.98±0.55)nmol/mg,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3±0.53)nmol、mg(P=0.000);1、10、100μmol/L预处理组分别为(6.97±0.29)、6.09±0.28)和(6.15±0.41)nmol/mg(P=0.000),均显著低于H2O2组,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NBP对H2O2诱导的rBMSC氧化应激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
- 孙波张云云柯先金陈敏徐艳时建铨丁新生
- 关键词:氧化性应激间质干细胞神经保护药
- 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预测接受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比值(eosinophil to neutrophil ratio,ENR)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时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ENR与静脉溶栓后3个月时转归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评估ENR水平对静脉溶栓后3个月转归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352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男性240例(68.1%),年龄(66.46±12.00)岁,中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8分(四分位数间距5~13分)。发病后3个月时215例(61.0%)转归良好,137例(38.9%)转归不良。单变量分析显示,转归不良组中位ENR×10^(2)水平显著低于转归良好组(Z=–7.305,P<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NR×10^(2)较低为静脉溶栓后3个月时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0.619,95%置信区间0.514~0.74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ENR×10^(2)预测静脉溶栓后转归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731(95%置信区间0.678~0.784;P<0.01),最佳截断值为0.625,其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和40%。结论AIS患者静脉溶栓前ENR较低与3个月时转归不良独立相关。
- 高洁孙波赵卫东陈向远田向阳
- 关键词:血栓溶解疗法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 辛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观察辛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星形胶质细胞及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辛醇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取4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和辛醇干预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不造模,其余3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时间为2 h,再灌注时间为24 h。辛醇干预组于缺血前30 min按5 mmol/kg体质量腹腔注射辛醇溶液,溶剂对照组于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等容积5%二甲基亚砜溶液,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于同时腹腔注射等容积0. 9%氯化钠注射液。各组大鼠处死前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尼氏染色法观察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半暗带GFAP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24 h后,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2. 8±0. 4)分比0分](P <0. 05);溶剂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 8±0. 4)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辛醇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 1±0. 4)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 <0. 05)。缺血再灌注24 h后,模型组缺血半暗带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假手术组(P <0. 05);溶剂对照组缺血半暗带GFAP阳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辛醇干预组缺血半暗带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组(P <0. 05)。缺血再灌注24 h后,假手术组缺血半暗带GFAP蛋白表达较少,模型组GFAP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多,溶剂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辛醇干预组GFAP蛋白表达量明显少于模型组。结论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可能是辛醇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吴嶛孙颖孙波倪小宇徐欣左鹏倪贵华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辛醇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 血栓弹力图评价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抗栓效果和预测血管事件的价值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的抗栓效果及预测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住院治疗的急性大动脉粥样性脑梗死患者268例,氯吡格雷治疗≥5d后,用TEG测血小板反应性,分为敏感组192例和抵抗组7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因素,随访3个月内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抵抗组糖尿病明显高于敏感组,高体质量指数(>26kg/m^2)明显低于敏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体质量指数(OR=2.262,95%CI:1.129~4.531,P=0.021),糖尿病(OR=2.494,95%CI:1.211~5.135,P=0.013)与氯吡格雷抵抗相关。Cox回归分析,年龄(HR=1.048,95%CI:1.006~1.093,P=0.026)、氯吡格雷抵抗(HR=2.355,95%CI:1.067~5.201,P=0.034)和糖尿病(HR=1.591,95%CI:1.021~3.481,P=0.029)是血管性事件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TEG能评价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反应性和预测血管性事件复发风险。
- 倪贵华梁晨赵卫东孙波倪小宇田向阳陈林芳
- 关键词:血栓弹力描记术动脉粥样硬化
- 丁基苯酞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保护机制的研究
- 目的:研究丁基苯酞(NBP)对双氧水(H202)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H202制作rBMSCs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H202损伤组、不同浓度NBP预处理组...
- 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