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淑敏
- 作品数:41 被引量:287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素类物质防治眼部疾病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1999年
- 肝素类物质是一种聚合阴离子酸性粘多糖。近年发现肝素及低分子量肝素除具有传统抗凝血功能外,在眼科方面尚具有与有关的生长因子结合,抑制成纤维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及视网膜胶质细胞的增殖与趋化,减少手术后的纤维渗出及角膜的水肿混浊,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等作用。本文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 杨庆松孟淑敏
- 关键词:眼部疾病
- 炎症与视网膜动脉阻塞的关系被引量:6
- 1998年
- 目的分析白细胞计数和眼部以外的炎症与视网膜动脉阻塞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4例视网膜中央或分支分动脉阻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伴有炎症组和不伴有炎症组,并设立年龄和性别配对的对照组。结果54例(58%)伴有炎症性疾病,其中只有14例(26%)炎症直接侵犯眼部。白细胞计数在2组视网膜动脉阻塞组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部以外组织的炎症可能是视网膜动脉阻塞的诱发因素之一。
- 卢宁中川杨一王光璐张风焦淑玲孟淑敏玉井信
- 关键词:视网膜动脉闭塞病因学炎症并发症
- 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特点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在≤40岁和〉40岁年龄组中的发病特点和发病危险因素及其视力预后。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将随访6个月以上的非缺血型CRVO患者按年龄分为≤40岁和〉40岁组两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矫正视力、眼底彩色照像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测资料等。结果共148例(151只眼)CRVO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至15年,平均1年零5个月。其中≤40岁组39例(40只眼),发病年龄15~40岁,平均27岁;男性20例(20只眼),占51%;女性19例(20只眼),占49%。〉40岁组共109例(111只眼),发病年龄41~76岁,平均57岁;男性53例(54只眼),占49%;女性56例(57只眼),占51%。≤40岁组中,仅有2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无其他全身疾病;而〉40岁组中,40%以上的患者合并有全身疾病史(包括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两组患者初诊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检验,Х^2=0.087,P=0.769)。但两组间末诊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检验,Х^2=4.692,P=0.047);其中≤40岁组中,有18只眼视力30.3(45%);〉40岁组中,有25只眼视力30.3(23%)。〉40岁组中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较≤40岁组中明显增多,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检验,Х^2=8.763,P=0.006)。结论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为〉40岁组患者CRVO的致病危险因素,但对视力预后无明显影响。≤40岁组患者较少发生并发症,视力预后虽然较〉40岁组者佳,但仍有35%的患者末诊视力≤0.1。相比之下〉40岁组患者视力预后较差,发生并发症者较多。两组患者均需积极治疗。
- 卢宁王光璐张风彭晓燕孟淑敏
-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闭塞年龄因素预后
-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在眼底病诊断中的应用
- 2003年
-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的激发光和吸收波均在近红外光范围,可以穿透RPE和薄层出血.其染料不易漏出脉络膜血管,可以显示出脉络膜血管的形态和功能状态.
- 张风王光璐卢宁李雪非孟淑敏焦树玲严伟
- 关键词: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眼底病
- 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点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分析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点,进一步探索其发病机制。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方法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2004~2006年门诊诊断的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行FFA检查。主要指标FFA表现。结果全部患者FFA显示后极部斑驳状、点状透见荧光。背景荧光部分增高,部分减弱。视盘高荧光或部分高荧光8例。2例环以低荧光。动脉血管变细18例,但其中仅3例出现血管充盈迟缓。4例视网膜血管闭塞,且全部位于周边部。3例视网膜后极部血管渗漏。仅1例出现无灌注区。6例黄斑拱环结构破坏或结构不清。结论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的FFA特点显示:其病变主要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改变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的萎缩,同时累及神经视网膜及其视网膜血管组织。
- 张娟美朱晓青段安丽孟淑敏刘月月李根林
- 关键词: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 多波长激光在视网膜血管畸形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视网膜血管畸形性病变的不同波长的激光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视网膜血管畸形性疾病患者 85例 ( 86只眼 )使用不同波长的激光对不同性质病变区域光凝治疗的效果。结果 视网膜血管渗漏消失 49只眼 ,渗漏明显减少 3 7只眼 ;血管瘤一次光凝封闭 1 5只眼 ,2~ 3次完成 68只眼 ,3次以上的有 3只眼。结论 多波长的激光对视网膜血管畸形性病变治疗是有效的。
- 张风彭晓燕王光璐孟淑敏卢宁焦树玲马彦
- 关键词:先天畸形视网膜血管疾病激光光凝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Terson氏综合征二例被引量:2
- 1993年
- 例1,男,38岁,1990年12月17日入院。患者有高血压病,于6个月前大量饮酒后突然昏迷,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28天后清醒,双眼仅有光感,双眼底看不进,诊断为:眼底出血,半年后左视力稍改善。入院检查:全身无异常。视力右光感,可定位;左0.1,视野极小。双眼压及前节正常。双玻璃体致密混浊机化。
- 张风王光璐孟淑敏
- 关键词:玻璃体出血巩膜环扎术巩膜外加压术视网膜前出血视网膜复位纤维增殖
- 莱姆病的眼底表现及其治疗被引量:1
- 1993年
- 莱姆病系由硬蜱传播包柔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可累及眼部多个部位而致视力丧失。1989年以来收治了51例,88只眼,其眼底表现以视网膜血管炎合并增殖性改变为主。依据病史、检查和血清莱姆病抗体(≥1∶128)作出诊断。3例玻璃体发现螺旋体。采用玻璃体切除术(11只眼)、氩离子激光(27只眼)和先锋霉素V等药物综合治疗,莱姆病抗体阴转率约80%,致盲率45.1%。
- 王光璐张风孟淑敏艾承绪许金波霍云燕
- 双眼Coats病的临床观察
- 1997年
- 目的:探讨双眼Coats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情况。方法:对7例双眼Coats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及治疗。结果:Coats病双眼发病较少(本组占11.7%),双眼病变多不平衡,病变较轻眼可不典型,位于颞侧周边,常无症状,可缓慢进展。结论:对Coats病患者检查双眼眼底和全身关联疾病实为必要。
- 张凤王光璐孟淑敏焦树玲彭晓燕卢宁严伟周辉
- 关键词:COATS病视网膜疾病
- 近视眼矫治手术系列研究
- 陆文秀齐颖周跃华李志辉王钢张葵刘学宗杨晓宇孟淑敏李冬梅马彦郭宁
- 该课题对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眼的技术革新进行研究。该研究对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手术)进行了详尽的疗效分析,进行了RK术后散光增加的原因分析;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手术)矫正近视的方法做了早期与较长期的临床观察与研...
- 关键词:
- 关键词:近视眼矫治手术视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