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静
-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脐血T淋巴细胞免疫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 目的:
自60年代以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在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实体瘤及某些先天遗传性疾病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用于临床移植的造血干细胞来源主要有三种:骨髓、外周血和脐血。脐血作为骨...
- 宇静
- 关键词:脐血GVHD
- 文献传递
- 长春瑞滨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8例ⅢB、Ⅳ期NSCLC患者,采用长春瑞滨25mg/m2,第1天和第8天,静滴,顺铂25mg/m2,第1~3天,静滴,21d为1周期,治疗至少2周期后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结果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16例,进展(PD)4例,总有效率(CR+PR)为28.6%。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NSCLC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 宇静孙秀华张阳
- 关键词:顺铂非小细胞肺肿瘤
- 吉非替尼-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研究2005年11月~2007年5月1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PS≥2,一线口服吉非替尼治疗,250mg/日,观察其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14例患者中CR 0%(0/ 14),PR 35.7%(5/14),SD 50%(7/14),PD 14.3%(2/14)。临床获益率85.7% (12/14)。毒副作用为唑疮样皮疹42.86%(6/14),皮肤干燥脱屑28.57%(4/14),皮肤瘙痒14.3%(2/14),腹泻35.7(5/14),转氨酶升高14.3%(2/14)。结论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轻微,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孙秀华张阳张弦宇静李英华
- 关键词: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GP方案和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比较GP方案和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晚期NSCLC患者57例,分别接受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或长春瑞滨+顺铂(NP)方案治疗。GP组29例,吉西他滨1 000 mg/m2,d1、d8,静滴,顺铂25 mg/m2,d1-3,静滴;NP组28例,长春瑞滨25 mg/m2,d1、d8,静滴,顺铂25 mg/m2,d1-3,静滴;21天为1周期,治疗2周期以上评定疗效。结果GP组有效率37.9%,NP组有效率28.6%,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6)。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GP组血小板减少高于NP组,NP组白细胞下降高于GP组。结论GP方案和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均有较好的疗效且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 宇静孙秀华张阳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吉西他滨长春瑞宾顺铂
- 脐血T淋巴细胞免疫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移植HVGR和GVHD发生低下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测定脐血和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集落(CFU-TL)的产率。体外用PHA刺激脐血和成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后,分别在48小时、72小...
- 宋振岚宇静
- 文献传递
- 不同剂量密度伊立替康联合LD-FP持续灌注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密度伊立替康(CPT-11)联合LD-FP持续灌注治疗晚期大肠癌的近期疗效、生存期和毒副作用。方法采用两种方法对38例患者进行研究。每周剂量(A组)21例,3周剂量(B组)17例。A组:CPT-1160 mg/m^2,iv,d1、8、15;B组:CPT-11 150 mg/m^2iv,d1。两组分别联合5-Fu 300 mg/(m^2.d),d1-14,微量泵持续静脉给药;DDP5 mg/d,d1-5,d8-14,iv;CF100 mg/(m^2 .d),d1-14,iv。28 d为1周期。结果 A、B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20.0%和23.5%,中位肿瘤进展期(mTTP)均为5个月,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15和14.5个月,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5.0%和76.4%。胆碱能症状、黏膜炎均表现轻微。Ⅲ/Ⅳ度迟发性腹泻发生率分别为9.5%和23.5%,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14.3%和35.2%。结论 两种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无差别,每周方案毒性反应更低,均可作为晚期大肠癌的一线、二线化疗方案。
- 赖邻宁张阳李志民唐文茜徐兵宇静
- 关键词:伊立替康氟尿嘧啶
- NP和TP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7
- 2006年
- 目的:比较两组化疗方案对蒽环类耐药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长春瑞滨(NVB)+顺铂(DDP)和紫杉醇+DDP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70例。TP方案:紫杉醇75mg/m2,持续静脉滴入3h,d1、d8和d15;DDP80mg/m2,静脉滴入,d1~d3。NP方案:NVB30mg/m2,静脉推注,d1、d8;DDP80mg/m2,静脉滴入,d1~d3。上述2个方案,每4周为1个疗程。结果:NP方案的总有效率为45.16%(14/31),其中CR3.22%(1/31),PR41.93%(13/31),中位缓解期9个月,中位生存期20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1.51%、33.33%和20.00%。TP方案的总有效率为54.54%(18/33),其中CR6.06%(2/33),PR48.48%(16/33),中位缓解期13个月,中位生存期26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59.46%、40.54%和23.33%。两组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结论:两组方案对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均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近期疗效差异无明显差异。
- 李曼赵作伟徐兵宇静赖邻宁张淑芝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