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扬

作品数:36 被引量:194H指数:7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7篇细胞
  • 8篇肿瘤
  • 7篇蛋白
  • 6篇细胞癌
  • 6篇肝细胞
  • 5篇原发性
  • 5篇增殖
  • 4篇原发性肝细胞
  • 4篇原发性肝细胞...
  • 4篇转录
  • 4篇转录酶
  • 4篇瘢痕
  • 4篇细胞增殖
  • 4篇免疫
  • 4篇胶质
  • 4篇肝癌
  • 4篇癌细胞
  • 3篇端粒
  • 3篇端粒酶
  • 3篇端粒酶反转录...

机构

  • 33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巴中市中心医...

作者

  • 36篇宋扬
  • 19篇冯英明
  • 13篇张贺龙
  • 13篇姬统理
  • 12篇闵婕
  • 8篇马宁强
  • 7篇苏海川
  • 7篇李刚
  • 6篇张伟
  • 5篇盛伟斌
  • 5篇赵鹏
  • 5篇徐韬
  • 4篇杨静
  • 3篇尤向辉
  • 3篇王红玫
  • 3篇聂娜
  • 2篇杨明坤
  • 2篇朱少君
  • 2篇王宏
  • 2篇张惠中

传媒

  • 15篇现代肿瘤医学
  • 5篇陕西医学杂志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肿瘤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河南科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现代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第十四届21...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4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RBMS3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及其上皮-间质转化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研究RNA结合基序单链相互作用蛋白3(RNA-binding motif,single-stranded-interacting protein 3,RBMS3)对胃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以及胃癌细胞MKN-28、MKN-45、NCI-N87和SGC-7901中RBMS3的表达水平。然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RBMS3过表达载体[RBMS3-pcDNA3.1(+)]转染至胃癌MKN-45和SGC-7901细胞中,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转染的阴性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RBMS3过表达效果后,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以及Wnt信号通路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变化。最后,用Wnt通路激动剂氯化锂(lithium chloride,LiCl)处理RBMS3过表达的胃癌MKN-45和SGC-7901细胞后,再次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与正常胃黏膜细胞相比,4种胃癌细胞中RBMS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RBMS3过表达质粒转染后,胃癌MKN-45和SGC-7901细胞中RBMS 3基因过表达,2种细胞的侵袭能力随之明显降低(P值均<0.05)。在RBMS3过表达的胃癌MKN-45和SGC-7901细胞中,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而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05)。用LiCl处理RBMS3过表达的MKN-45和SGC-7901细胞后,RBMS3对2种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均被部分抵消(P值均<0.05)。结论:RBMS3可能通过阻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人胃癌细胞的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
赵鹏刘冬张卉宋扬
关键词:基因表达调控肿瘤侵润上皮-间质转化WNT信号通路
PCNA与P53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CNA、P5 3蛋白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3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 19例非肝癌肝组织中P5 3蛋白与PCNA的表达。结果  3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CNA及P5 3蛋白的表达率为 86 .4 9%和 6 4 .86 % ,19例非肝癌肝组织PCNA及P5 3蛋白的表达率为5 2 .6 3%和 36 .84 % ,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 ,PCNA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远处转移正相关 ,P5 3蛋白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远处转移、肝内转移以及肿瘤的Edmondson分级相关 (P<0 .0 5 ) ,而且PCNA表达与P5 3蛋白的表达相关 (P <0 .0 5 )。结论 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的PCNA及P5 3蛋白的表达 ,可以为临床上认识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 ,选择合理的化疗用药及估计预后提供依据。
闵婕冯英明姬统理李刚宋扬马宁强王红玫
关键词:肝细胞蛋白质P53增殖细胞核抗原
Raf-1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Raf-1蛋白激酶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Raf-1蛋白激酶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raf-1及干涉核苷酸片段Raf-1-siRNA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进而应用MTT法绘制HUVECs生长曲线,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HUVECs转染真核表达载体后,细胞内Raf-1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而转染Raf-1-siRNA后,HUVECs细胞中Raf-1表达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阻滞于G_1期。结论:Raf-1蛋白激酶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
尤向辉兰飞宋扬贺新苏海川
关键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肿瘤转移
耐药基因蛋白P-gp、Topo-Ⅱ在原发型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探讨原发型肝细胞癌中耐药基因蛋白P-gp、Topo-Ⅱ的表达与原发型肝细胞癌病理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之间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7例原发型肝细胞癌组织中P-gp、Topo-Ⅱ的表达,分析其与病理特征及肿瘤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P-gp的表达与AFP的增高,HBV的感染以及肝癌的远处转移有关,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形成、肝内转移以及转氨酶变化均无关。Topo-Ⅱ的表达与肝内转移有关,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HBV感染、门静脉癌栓形成、AFP值、远处转移及转氨酶高低之间无关。P-gp的高表达与Topo-Ⅱ的低表达相关。结论 临床检测肝癌耐药基因蛋白P-gp、Topo-Ⅱ的表达不仅可以作为原发型肝细胞癌化疗方案选择的参考,也可以用于预测肿瘤发展。
闵婕冯英明李刚宋扬马宁强王红玫
关键词:肝细胞癌
人生长分化因子15单克隆抗体制备、鉴定及药用价值初探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制备稳定分泌抗人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单克隆抗体(m Ab)的杂交瘤细胞系,并对其分泌的m Ab进行鉴定。方法:根据人GDF15氨基酸序列特征,设计合成了8条能够免疫产生GDF15特异性抗体的抗原多肽,与VLP载体偶联后,免疫雌性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鼠源抗人GDF15的m Ab,用间接ELISA检测m Ab腹水效价。结果:获得针对7个抗原多肽的12株稳定分泌抗人GDF15的杂交瘤细胞系,腹水m Ab效价可达1×104~1×109。结论:获得了针对不同抗原多肽的抗人GDF15的特异性m Ab,为进一步研发以GDF15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奠定了基础。
郑蕾冯英明宋扬李红聂娜苏海川
关键词:杂交瘤单克隆抗体
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87例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8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见小脑上动脉压迫38例,接触11例;小脑前下动脉压迫19例,接触7例;小脑上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同时压迫9例;无名静脉接触3例。伴蛛网膜粘连增厚43例。结果:术后痊愈78例(89.7%),部分缓解7例(8.0%),无效2例(2.3%)。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尤其对神经受动脉压迫而出现明显压迹者效果更佳。
刘乐宋扬张玉龙贾栋高国栋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Topo-Ⅱ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Topo-的表达以及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生物学特征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42例非肝癌肝组织中Topo-的表达。结果:显示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Topo-表达率为58.33%,42例非肝癌肝组织Topo-的表达率为40.00%,两者有显著差异;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Topo-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的门静脉癌栓形成以及肝内转移相关。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Topo-表达,不仅是药物敏感性的指标,还可以为临床上认识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估计预后提供依据。
闵婕冯英明张贺龙姬统理李刚宋扬张伟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免疫组织化学S-P法门静脉癌栓形成肝内转移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雌激素受体α与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 ( ER) α与 β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分布规律。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6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 63例非肝癌肝组织的 ERα与 ERβ的表达。结果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 ERα与 ERβ的阳性率分别为 2 7% ( Edmondson分级 级的肝癌为 2 3%、 级为 2 8%、 级为 2 9% )和 1 3% ( Edmondson分级 级的肝癌为31 %、 级为 8%、 级为 7% ) ,非肝癌肝组织中 ERα与 ERβ的阳性率分别为 32 % (肝硬化 :30 %、肝海绵状血管瘤 :32 %、正常肝组织 :5 0 % )和 2 9% (肝硬化 :30 %、肝海绵状血管瘤 :2 6%、正常肝组织 :2 5 % )。肝癌与非癌肝组织比较 ERα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 P>0 .0 5 ) ,但ERβ阳性率有显著意义 ( P<0 .0 5 ) ;Edmondson分级 级的肝癌 ERβ的阳性率与 、 级肝癌比较 ,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肝癌组内 ERα阳性较 ERβ有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可能具有一定的激素依赖性 ,肝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与ERα的表达无关 ,但与肝癌组织中
宋扬冯英明张惠中闵婕张贺龙姬统理张伟马宁强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ERΒ阳性率ERΑ肝组织雌激素受体Α
Ese-3基因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
2017年
目的:研究表皮特异性转录因子Ese-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靶向沉默Ese-3基因表达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se-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利用慢病毒干扰系统感染Ha Ca T细胞,建立Ese-3基因敲减的Ha Ca T细胞系,MTT实验检测Ese-3敲除后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Ese-3敲减后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se-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皮肤组织。MTT和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下调Ese-3表达后,Ha Ca T细胞增殖加快,S期细胞增多,G0-G1期细胞和G2/M期细胞减少。结论:Ese-3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降低,抑制Ese-3基因表达可促进Ha Ca T细胞生长,提示Ese-3表达缺失可能通过促进细胞恶性增殖进而促进皮肤癌的发生发展。
金雪荣宋扬王翔杨静李俊强苏海川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HACAT细胞
携带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siRNA慢病毒载体对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5年
背景:端粒酶反转录酶对端粒酶的激活和活化有重要的作用,利用端粒酶反转录酶的慢病毒载体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对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鲜见报道。目的:利用靶向大鼠脊髓源星形胶质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并观察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对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及传代培养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实验分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siRNA慢病毒载体转染组、单纯慢病毒转染组和空白组,转染后并测其转染率,且在转染后的不同时间段测量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siRNA慢病毒载体转染组及单纯慢病毒转染组对星形胶质细胞的转染率达85%-90%。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siRNA慢病毒载体转染组在转染后24-48h细胞凋亡率达50%-60%。在单纯慢病毒转染组及空白组细胞凋亡率并无显著改变。结果说明,携带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siRNA慢病毒载体可促进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凋亡。
梁亮徐韬宋扬盛伟斌
关键词:细胞端粒酶端粒酶反转录酶慢病毒载体星形胶质细胞凋亡胶质瘢痕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