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扬
- 作品数:36 被引量:197H指数:7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电气工程更多>>
- RBMS3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及其上皮-间质转化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研究RNA结合基序单链相互作用蛋白3(RNA-binding motif,single-stranded-interacting protein 3,RBMS3)对胃癌细胞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首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以及胃癌细胞MKN-28、MKN-45、NCI-N87和SGC-7901中RBMS3的表达水平。然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RBMS3过表达载体[RBMS3-pcDNA3.1(+)]转染至胃癌MKN-45和SGC-7901细胞中,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转染的阴性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RBMS3过表达效果后,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以及Wnt信号通路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水平变化。最后,用Wnt通路激动剂氯化锂(lithium chloride,LiCl)处理RBMS3过表达的胃癌MKN-45和SGC-7901细胞后,再次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与正常胃黏膜细胞相比,4种胃癌细胞中RBMS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RBMS3过表达质粒转染后,胃癌MKN-45和SGC-7901细胞中RBMS 3基因过表达,2种细胞的侵袭能力随之明显降低(P值均<0.05)。在RBMS3过表达的胃癌MKN-45和SGC-7901细胞中,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而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05)。用LiCl处理RBMS3过表达的MKN-45和SGC-7901细胞后,RBMS3对2种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均被部分抵消(P值均<0.05)。结论:RBMS3可能通过阻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人胃癌细胞的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
- 赵鹏刘冬张卉宋扬
- 关键词:基因表达调控肿瘤侵润上皮-间质转化WNT信号通路
- PCNA与P53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PCNA、P5 3蛋白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3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 19例非肝癌肝组织中P5 3蛋白与PCNA的表达。结果 3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PCNA及P5 3蛋白的表达率为 86 .4 9%和 6 4 .86 % ,19例非肝癌肝组织PCNA及P5 3蛋白的表达率为5 2 .6 3%和 36 .84 % ,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 ,PCNA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远处转移正相关 ,P5 3蛋白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远处转移、肝内转移以及肿瘤的Edmondson分级相关 (P<0 .0 5 ) ,而且PCNA表达与P5 3蛋白的表达相关 (P <0 .0 5 )。结论 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的PCNA及P5 3蛋白的表达 ,可以为临床上认识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 ,选择合理的化疗用药及估计预后提供依据。
- 闵婕冯英明姬统理李刚宋扬马宁强王红玫
- 关键词:肝细胞蛋白质P53增殖细胞核抗原
- Raf-1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Raf-1蛋白激酶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Raf-1蛋白激酶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raf-1及干涉核苷酸片段Raf-1-siRNA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进而应用MTT法绘制HUVECs生长曲线,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HUVECs转染真核表达载体后,细胞内Raf-1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而转染Raf-1-siRNA后,HUVECs细胞中Raf-1表达水平降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减慢,阻滞于G_1期。结论:Raf-1蛋白激酶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增殖中发挥重要作用。
- 尤向辉兰飞宋扬贺新苏海川
- 关键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肿瘤转移
- 耐药基因蛋白P-gp、Topo-Ⅱ在原发型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原发型肝细胞癌中耐药基因蛋白P-gp、Topo-Ⅱ的表达与原发型肝细胞癌病理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之间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7例原发型肝细胞癌组织中P-gp、Topo-Ⅱ的表达,分析其与病理特征及肿瘤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P-gp的表达与AFP的增高,HBV的感染以及肝癌的远处转移有关,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形成、肝内转移以及转氨酶变化均无关。Topo-Ⅱ的表达与肝内转移有关,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HBV感染、门静脉癌栓形成、AFP值、远处转移及转氨酶高低之间无关。P-gp的高表达与Topo-Ⅱ的低表达相关。结论 临床检测肝癌耐药基因蛋白P-gp、Topo-Ⅱ的表达不仅可以作为原发型肝细胞癌化疗方案选择的参考,也可以用于预测肿瘤发展。
- 闵婕冯英明李刚宋扬马宁强王红玫
- 关键词:肝细胞癌
- 隐源性肝癌肝硬化与隐匿型乙肝感染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 探讨隐匿型乙肝感染与隐源性肝癌、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技术从HBsAg阴性的隐源性肝硬化与肝癌患者血清中检测HBV X DNA。应用流行病学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年龄、性别、生存地区等相匹配非肝病住院患者为对照,把检测到的HBV XDNA作为隐匿型HBV感染的暴露因素,分别统计分析隐源性肝硬化、肝癌患者组与对照组暴露因素的比数比(OR)。结果 隐匿型乙肝感染在隐源性肝癌、肝硬化中比数比分别是OR=8.1429,(95%CI=2.98~22.30)和OR=4.75(95%CI=1.62~13.90),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隐匿型乙肝感染可能是部分隐源性肝癌、肝硬化的病因。
- 马宁强冯英明张伟朱少君张贺龙姬统理闵捷宋扬
- 关键词:隐源性肝硬化肝癌病例对照研究
- 基于逆转录酶活性和基于RNA数量的HIV病毒载量测定的相关性研究
- 背景血浆中的病毒载量,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监测HIV感染者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但是,由于高昂的设备价格和试剂费用及其严格的技术要求,在我国只能在少数实验室开展这项检测。我国目前急需一种廉价、易操作、可靠的HIV病毒载量检测...
- 黄德东孙永涛翟嵩庄严宋扬刘清泉
- 关键词:病毒载量活性测定HIVRNA
- 文献传递
- 人生长分化因子15单克隆抗体制备、鉴定及药用价值初探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制备稳定分泌抗人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单克隆抗体(m Ab)的杂交瘤细胞系,并对其分泌的m Ab进行鉴定。方法:根据人GDF15氨基酸序列特征,设计合成了8条能够免疫产生GDF15特异性抗体的抗原多肽,与VLP载体偶联后,免疫雌性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鼠源抗人GDF15的m Ab,用间接ELISA检测m Ab腹水效价。结果:获得针对7个抗原多肽的12株稳定分泌抗人GDF15的杂交瘤细胞系,腹水m Ab效价可达1×104~1×109。结论:获得了针对不同抗原多肽的抗人GDF15的特异性m Ab,为进一步研发以GDF15为靶点的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奠定了基础。
- 郑蕾冯英明宋扬李红聂娜苏海川
- 关键词:杂交瘤单克隆抗体
- 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87例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8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见小脑上动脉压迫38例,接触11例;小脑前下动脉压迫19例,接触7例;小脑上动脉和小脑前下动脉同时压迫9例;无名静脉接触3例。伴蛛网膜粘连增厚43例。结果:术后痊愈78例(89.7%),部分缓解7例(8.0%),无效2例(2.3%)。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尤其对神经受动脉压迫而出现明显压迹者效果更佳。
- 刘乐宋扬张玉龙贾栋高国栋
-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Topo-Ⅱ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Topo-的表达以及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生物学特征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42例非肝癌肝组织中Topo-的表达。结果:显示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Topo-表达率为58.33%,42例非肝癌肝组织Topo-的表达率为40.00%,两者有显著差异;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Topo-的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的门静脉癌栓形成以及肝内转移相关。结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Topo-表达,不仅是药物敏感性的指标,还可以为临床上认识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估计预后提供依据。
- 闵婕冯英明张贺龙姬统理李刚宋扬张伟
-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免疫组织化学S-P法门静脉癌栓形成肝内转移
-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雌激素受体α与β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 :研究雌激素受体 ( ER) α与 β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分布规律。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 6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及 63例非肝癌肝组织的 ERα与 ERβ的表达。结果 :原发性肝细胞癌中 ERα与 ERβ的阳性率分别为 2 7% ( Edmondson分级 级的肝癌为 2 3%、 级为 2 8%、 级为 2 9% )和 1 3% ( Edmondson分级 级的肝癌为31 %、 级为 8%、 级为 7% ) ,非肝癌肝组织中 ERα与 ERβ的阳性率分别为 32 % (肝硬化 :30 %、肝海绵状血管瘤 :32 %、正常肝组织 :5 0 % )和 2 9% (肝硬化 :30 %、肝海绵状血管瘤 :2 6%、正常肝组织 :2 5 % )。肝癌与非癌肝组织比较 ERα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 P>0 .0 5 ) ,但ERβ阳性率有显著意义 ( P<0 .0 5 ) ;Edmondson分级 级的肝癌 ERβ的阳性率与 、 级肝癌比较 ,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肝癌组内 ERα阳性较 ERβ有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原发性肝细胞癌可能具有一定的激素依赖性 ,肝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与ERα的表达无关 ,但与肝癌组织中
- 宋扬冯英明张惠中闵婕张贺龙姬统理张伟马宁强
- 关键词:原发性肝细胞癌ERΒ阳性率ERΑ肝组织雌激素受体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