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庆 作品数:37 被引量:209 H指数:8 供职机构: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CD133、CD82/KAI1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上皮癌中CD133、CD82/KAI1蛋白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和特殊组织化学法检测9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20例正常膀胱粘膜中CD133、CD82/KAI1的表达和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形成情况。结果在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CD133、CD82/KAI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和VM检出率分别为0%、90.0%和0%,在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三者表达分别为65.6%、31.1%和31.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膀胱尿路上皮癌中,CD133、CD82/KAI1蛋白阳性表达以及VM的形成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数量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以及复发与否具有相关性(P<0.01)。癌组织中,CD82/KAI1的表达与VM的形成及CD133的表达成负相关性(r=-0.452,-0.776,P<0.01-0.05),CD133的表达与VM的形成呈正相关(r=0.487,P<0.05)。结论 CD133、CD82/KAI1参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中VM形成,并且CD133、CD82/KAI1以及VM共同参与尿路上皮癌的侵袭及复发。 俞岚 武世伍 周蕾 宋文庆 王丹娜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 CD133 血管生成拟态 免疫组织化学 抑癌基因DPC4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DPC4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食管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74例食管癌组织抑癌基因DPC4与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DPC4在癌旁正常食管黏膜和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和40.8%(P<0.005),食管腺癌中DPC4的阳性率高于食管鳞癌(P<0.05)。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DPC4的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DPC4阳性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5);而VEGF在癌旁正常食管黏膜和食管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3%和43.1%(P<0.05);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其阳性表达率呈明显上升,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5)。DPC4和VEGF两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01)。结论:DPC4的低表达是食管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DPC4的低表达可能与促进食管癌血管的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宋文庆 陶仪声 张洪福 承泽农关键词:食管肿瘤 DPC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石蜡包埋淋巴瘤组织线粒体DNA的提取及PCR扩增 2010年 目的:探讨从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获取线粒体DNA(mtDNA)并进行PCR扩增的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7例石蜡包埋的淋巴瘤组织,分别使用二甲苯/乙醇和0.5%Tween-20进行脱蜡,改进裂解缓冲液的成分及浓度,酚/氯仿抽提以获取mtDNA并进行电泳和PCR分析。结果:0.5%Tween-20法获取mtDNA纯度及浓度含量明显高于二甲苯/乙醇法(P<0.01);二甲苯/乙醇法和0.5%Tween-20法获取的mtDNA PCR扩增成功率分别为11.1%和40.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苯/乙醇和0.5%Tween-20两种方法都可以扩增出mtDNA的目的片段,但0.5%Tween-20法操作简便,PCR扩增成功率高,不用接触二甲苯等有毒化学试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mtDNA提纯方法。 马佳 宋文庆 杨清玲 王惠关键词:DNA复制 线粒体DNA 淋巴瘤 石蜡包埋组织 PLOD2和L1CAM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2023年 目的探讨赖氨酸羟化酶-2(PLOD2)和细胞黏附分子L1(L1CAM)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ESCC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mmunohistochemical,IHC)检测172例ESCC组织标本PLOD2、L1CAM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在172例ESCC组织中,PLOD2在癌旁组织表达率29.65%(51/172),癌组织表达率为70.35%(121/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1CAM在癌旁组织表达率7.56%(13/172),癌组织表达率56.98%(98/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OD2和L1CAM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PLOD2表达与L1CAM呈正相关(r=0.233,P=0.002),PLOD2和L1CAM均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r=-0.197,P=0.009;r=-0.358,P<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PLOD2和L1CAM是ESCC的独立预后因素,PLOD2和L1CAM阳性表达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PLOD2和L1CAM在ESCC表达增高,并与ESCC进展密切相关,同时可能参与调节E-cadherin表达,联合分析两者表达可能是判断ESCC转移和预后的新指标。 王爱莲 许澈 周蕾 宋文庆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 预后 上皮性卵巢癌中ALDH1和ABCG2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中乙醛脱氢酶1(ALDH1)、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G2(ABCG2)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98例EOC术后标本和6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OC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ALDH1、ABCG2及CD105蛋白(微血管标志物)的表达情况。结果:在EOC和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ALDH1和ABCG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1%、61.6%和8.3%、6.7%;MVD分别为22.6±9.7和5.03±3.35,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ALDH1和ABCG2的表达与EOC的组织学分化、FIGO分期、腹腔器官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VD与EOC的组织学分化、FIGO分期、腹腔器官及淋巴结转移和腹水形成有关(P<0.05);MVD分别与ALDH1和ABCG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同时,ALDH1和ABCG2的表达亦呈正相关(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ALDH1和ABCG2的过表达以及MVD的增加均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ALDH1和ABCG2表达阳性及MVD≥23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ALDH1和ABCG2表达阴性及MVD<23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ALDH1表达、ABCG2表达和MVD是影响EO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EOC组织中ALDH1和ABCG2过表达以及MVD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转移和预后等因素相关,这些指标的联合检测可能作为对EOC的进展及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 俞岚 宋文庆 周蕾 武世伍 王丹娜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 CD44和maspin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2014年 目的检测肺鳞状细胞癌中CD44蛋白和maspin蛋白的表达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它们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116例肺鳞状细胞癌和30例正常肺组织中CD44、maspin和CD3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肺鳞状细胞癌和正常肺组织中CD44和masp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3%、39.7%和10.0%、100%,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44和masp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与肺鳞状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的分化级别、淋巴结转移与否以及临床分期等相关(P<0.05);且CD44蛋白阳性表达率与MVD计数呈正相关关系,maspin蛋白阳性表达与CD44蛋白阳性表达和MVD计数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D44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高低于其阴性表达组患者(P<0.001);maspin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高于其阴性表达组患者(P<0.001);MVD≥21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MVD<21组的患者(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CD44和maspin蛋白的表达是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CD44和maspin的异常表达参与了肺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联合检测CD44和maspin蛋白的表达对肺鳞状细胞癌的进展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承泽农 武世伍 周蕾 俞岚 宋文庆关键词:CD44 MASPIN 微血管密度 肿瘤干细胞 CD82/KAI1和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被引量:33 2011年 背景与目的新近研究显示血管生成拟态存在于多种高侵袭性肿瘤中,并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特性有关,在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肿瘤中有多种基因表达异常。本研究旨在寻找能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浸润、转移及术后生存率的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法和特殊组织化学法检测160例NSCLC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CD82/KAI1的表达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情况。结果在正常肺组织中HIF-1α、CD82/KAI1的表达率和VM分别为0、95.0%和0,在NSCLC组织中分别为48.8%、37.5%和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水平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术后生存期有关(P<0.01);CD82/KAI1的表达与HIF-1α的表达以及VM呈负相关,HIF-1α的表达水平与VM呈正相关(P<0.05);CD82/KAI1、HIF-1α的表达以及VM均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有关联性(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HIF-1α的过表达和VM均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阳性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者(P<0.01);而CD82/KAI1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者(P<0.01);MVD≥22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MVD<22的的生存率(P<0.01)。多因素分析:pTNM分期、CD82/KAI1、HIF-1α的表达以及VM是影响NSCL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 CD82/KAI1、HIF-1α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VM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转移和预后等均有关,CD82/KAI1。 武世伍 承泽农 俞岚 宋文庆 陶仪声关键词:肺肿瘤 HIF-1Α 血管生成拟态 预后 朗格汉斯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肉瘤(Langerhans cell sarcoma,LCS)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LCS的认识及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报道两例LCS,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肿瘤大体及组织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及患者预后,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镜检,两例瘤细胞均呈弥漫排列,瘤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沟易查见,可见核仁,异型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其中一例肿瘤间质内尚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两例CD1α、S-100蛋白、CD68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40%-50%。患者临床预后差。结论朗格罕斯细胞肉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有助于该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俞岚 周蕾 武世伍 宋文庆 李涤臣 郭冰沁关键词: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s of normal,ULN)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临床特征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将110例行肝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按照ALT≤1×ULN和1×ULN0.05)。2组中共有21.82%的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2级,29.09%的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程度≥S2期,19.09%的患者肝组织学表现为肝硬化(S4期)。HBV DNA载量≥107(拷贝/ml)的患者年龄分布相对较年轻,肝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也相对较轻。共有81例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显示肝组织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核心抗原(HBcAg)的表达,2组患者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的免疫染色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生化和病毒学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肝脏病变的真实情况,对年龄较大的、病程较长的患者,无论ALT水平如何,均建议行肝活检,尤其可早期发现隐匿性肝硬化。 徐葵花 张莉 陈家盛 李伟 宋文庆 承泽农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肝组织学 非小细胞肺癌中血管生成拟态和VEGF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NSCLC术后标本160例和20例正常肺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和组织化学法检测NSCLC和正常肺组织中VM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在NSCLC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VM和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36.9%、51.3%和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含有VM的NSCLC的VEGF表达高于无VM者(P<0.05),且VM与NSCLC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等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PTNM分期、VM、VEGF的表达是影响NSCL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VM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7%和4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4%和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具有VM的NSCLC组织分化低,患者临床预后差;VEGF的表达水平和VM与NSCLC的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承泽农 武世伍 俞岚 宋文庆 陶仪声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生成拟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