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晨朝
- 作品数:48 被引量:242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佑安肝病/艾滋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人血白蛋白及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诱导建立大鼠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
- 2007年
-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至今国内外尚无统一定义。国外部分学者把将其描述为既往有相对功能稳定的慢性肝病基础,由脓毒症、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重叠嗜肝病毒感染、酒精或药物等毒物损伤等因素诱发的在2~4周内出现肝脏功能急性失代偿。我国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
- 刘旭华陈煜王泰龄闾军张立洁宋晨朝张晶段钟平
-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D-氨基半乳糖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白及
- 论如何提升医学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执行力被引量:1
- 2016年
- 提升医学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执行力对于医学科研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分析了医学博士研究生执行力欠缺的原因并提出了提升医学博士研究生科研执行力的措施和保障。
- 谢放黄成宋晨朝陈德喜
- 关键词:博士研究生
- 庚型肝炎病毒抗原在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 1999年
-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庚型肝炎病毒(HGV)的存在状况及其与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以抗—HGVNS5单克隆抗体对27例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尸检肝组织中的HGV等抗原进行了检测;结果:27例肝组织中检测出HGVNS5阳性6例(22.2%)。HGVNS5Ag阳性着色颗粒表达于残存的肝细胞胞浆内,阳性细胞呈片簇状分布于汇管区周围。6例中4例重叠有HBV或/和HCV感染,肝组织中HBsAg或/和HCVNS5Ag检测阳性,另2例肝组织中仅见HGVNS5抗原表达,回顾病史,其中1例于住院期间接受过输血,住院后次日死去,另1例入院后不久死去,未输用任何血制品;
- 郎振为廖慧钰张天舸宋晨朝周育森陈万荣
- 关键词:庚型肝炎病毒重型肝炎
-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患者肝穿组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总结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符合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临床诊断并行肝组织穿刺活检的病例共84例,血清学检测其乙肝病毒(HBV)标志物、HBVDNA病毒载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所有标本均行HE染色、Masson、网状纤维、D—PAS特殊染色以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评价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及HBsAg和HBcAg分布及表达模式。结果:84例患者中男:女=2:1,发病年龄0~35(19.01±7.54)岁;57.14%的患者有明确家族史;HBVDNA载量10^7~10^10copies/ml;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分期处于G抵者最多(51/84,60.71%),最少的为G1/S2和G2/S2,分别各占2.38%(2/84);不同炎症活动度及不同纤维化程度之间HBVDNA载量无明显差异(P〉0.05);毛玻璃样肝细胞量与HBsAg表达量呈明显正相关(r=0.472,P=0.001),与HBcAg表达量无相关性(r=-0.005,P=0.973);肝组织内HBcAg的表达量较HBsAg多,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HBcAg的表达以核型为主。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患者病毒复制力强。虽然炎症及纤维化均呈静止状态,但仍有轻度的炎症及纤维化存在,应密切随访。警惕其进展。
- 刘晖祖可佳常静吕福东孙琳孔贺利张世杰宋晨朝戴洁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耐受病理
- 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理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差异。方法选择2008年01—05月在北京佑安医院住院并作活体肝组织穿刺病理学诊断(肝穿)且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137例,其中HBeAg(+)组87例,HBeAg(-)组50例,对2组间的血清学指标及肝穿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HBeAg(+)组和HBeAg(-)组HBV DNA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 0);②HBeAg(+)组患者的ALT异常率要高于HBeA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③HBeAg(+)组的病理炎症分级要重于HBeA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1),但2组间纤维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HBeAg(-)组中HBVDNA(+)组的病理炎症分级要重于HBVD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但2组间纤维化程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BeAg阳性是判断HBV复制的良好指标。对HBeAg阴性患者应常规测定血清HBV DNA水平,筛查前C区变异。尤其应对HBeAg阴性且HBV DNA高水平的患者加以重视,结合肝穿结果综合评估病情以指导临床诊疗。
- 祖可佳张立洁孟欣王欣欣孙琳张世杰宋晨朝汤宏金荣华赵景民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HBEAGHBV病理
- 乙肝病毒载量对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TGF-β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观察不同乙肝病毒载量的轻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中细胞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表达的区别。方法 :检测87例轻度CHB患者血清HBVDNA并同期行肝穿刺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组织中TGF -β1的蛋白表达。结果 :血清HBVDNA>1×10 3 拷贝/mL组 (61例 )与血清HBVDNA≤1×103拷贝组/mL(26例 )肝组织TGF -β1表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乙肝病毒载量对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TGF -β1表达无显著影响。
- 刘勇钢卢建华王欣欣郎振为杨建林孟忻张立洁孙琳张世杰李俊强宋晨朝
- 关键词:TGF-Β1轻度肝组织乙肝病毒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3例尸检病理分析
-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病变的病理形态特点及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3例SARS死亡病例进行尸体解剖,光镜观察各脏器的病理变化,并与临床表现进行联系。结果肉眼突出的病理改变为双肺的弥漫性出血,镜下为...
- 郎振为张立洁张世杰孟忻李俊强宋晨朝孙琳周育森
-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尸体解剖病理学
- 文献传递
- 原位杂交法检测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肝组积中新型肝炎病毒DNA被引量:4
- 1998年
- 目的证实在非甲-非庚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一种新型肝炎病毒(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TTV)的存在.方法采用地高辛素标记TTVDNA探针以原位杂交技术对51例血清学病毒标记非甲-非戊型、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HGVNSS阴性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石蜡包埋肝组织进行了检测.结果各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TTV基因的总检出率为27.5%,其中急性轻型肝炎的检出率为30.8%(4/13),急性重型肝炎(1/8,12.5%),亚急性重型肝炎(3/7,42.9%),慢性肝炎(2/6,33.3%),活动性肝硬变(2/9,22.2%),慢性重型肝炎(1/4,25%),原发性肝癌(1/4,25%)TTVDNA表达于肝细胞核或胞浆内,以核型多见.在急性肝炎,TTV阳性细胞弥漫分布于肝小叶内,慢性肝炎于汇管区附近较为密集,而在肝硬变病例,阳性细胞在假小叶内多呈片簇状不规则分布结论在不明原因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TTVDNA的检出表明TTV为一种新型的肝炎病毒,TTV为一种嗜肝性病毒。
- 郎振为周育森阎惠平黄德庄许德军黄呈辉胡翔鹄宋晨朝王海涛
- 关键词:肝炎病毒原位杂交
- 蛋白酶K浓度对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7
- 2000年
- 郎振为廖慧钰罗朝霞李俊强宋晨朝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
- 人血白蛋白及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诱导建立大鼠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建立与人慢加急性肝衰竭病理过程、生化改变相似,实用性、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为研究慢加急性肝衰竭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药物筛选及疗效评价提供适宜的模型。方法用人血清白蛋白免疫诱导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至肝纤维化达S4时予以D-氨基半乳糖与脂多糖联合攻击,计算动物病死率及生存时间,动态观察给药后4、8、12h肝功能、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及病理变化,并以TUNEL法检测原位细胞凋亡,计算凋亡指数。结果人血白蛋白攻击6周时绝大多数大鼠形成经典肝硬化或重度肝纤维化。D-氨基半乳糖与脂多糖联合同时腹腔注射后90%大鼠死于肝衰竭,平均生存时间(16.1±3.7)h,病理表现为肝硬化再生结节内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纤维间隔保留。转氨酶及胆红素的变化符合肝细胞大片坏死时的功能改变,血清TNFα明显增高并与凋亡程度相一致。IL-10随给药时间延长而增高,与临床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变化相似。结论对人血白蛋白免疫诱导型肝硬化及肝纤维化大鼠给予D-氨基半乳糖/脂多糖联合急性攻击可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模型,本实验模拟了临床经常遇到的慢性肝病基础之上发生急性肝衰竭的部分病理生理过程。TNFα介导的肝细胞凋亡可能是该慢加急性肝衰竭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 刘旭华陈煜王泰龄闾军张立洁宋晨朝张晶段钟平
-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脂多糖类D-氨基半乳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