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爱霞
- 作品数:54 被引量:244H指数:9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胆总管难取性结石42例
- 2004年
- 宫爱霞马静冷静
- 关键词: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并发症胆总管结石
- 胃癌组织癌胚抗原(CEA)测定的临床意义
- 宫爱霞
- 早期胃癌内镜下特征及诊断方法的研究
- 2003年
- 宫爱霞马静郭世斌谭育红葛林梅冷静
- 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
- 清胰汤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研究清胰汤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清胰汤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TUNEL技术检测胰腺腺泡细胞的凋亡;RT-PCR检测胰腺组织Bax和Caspase-8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分析胰腺组织Bax和Caspase-8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清胰汤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显著增多(P<0.01),Bax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淀粉酶及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P<0.05),胰腺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结论:清胰汤可能通过上调Bax基因的表达促进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减轻胰腺组织病理损害。
- 张桂信陈海龙曲淑贤宫爱霞
- 关键词:清胰汤腺泡细胞BAXCASPASE-8
-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癌变机制及内镜诊断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1年
-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以往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近10年的研究表明其具有恶性潜能,锯齿状途径被认为是除腺瘤—癌、炎症—异型增生—癌变、de novo癌途径外新的结直肠癌癌变途径。据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锯齿状病变分为增生性息肉、无蒂锯齿状病变和传统锯齿状腺瘤3种类型。由于锯齿状病变具有相对特异的癌变途径及内镜下特点,本文对其恶变机制及内镜下诊治方面作一综述。
- 宋曜如宋顺喆宫爱霞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内窥镜检查癌变机制内镜治疗
- 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研究
- 目的研究采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微创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
- 尚东毕伟齐清会宫爱霞陈海龙关凤林
- 关键词: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十二指肠镜腹腔镜
- 文献传递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降低重型病死率的系列研究
- 2006年
- 本课题包括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中医学一直以“结胸”辨治本病,西方医学于1857年命名为“急性胰腺炎(AP)”,开始认真研究。其重症包括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和爆发性急性胰腺炎(FAP),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病死率居高不下。
- 关凤林陈海龙尚东沈忠义贺瑞麟裴德恺刘承训齐清会毕伟刘忠王长淼闻庆平宫爱霞姜喆李海龙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AP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死率重症急性胰腺炎
-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与食管静脉套扎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对照研究
- 2003年
- 目的 通过对照研究的方法 ,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 (TIPSS)和食管静脉套扎术 (EVL)在治疗难治性或反复发作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 1 2例经胃镜确诊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行急诊或择期TIPSS治疗 ,并另选取 1 2例有相似病情和一般条件的患者 ,采取急诊或择期EVL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 2年随诊期内不同时间的死亡率、再出血率、肝功能和外周血小板的变化。结果 TIPSS组在术后 30d死亡率低于EVL组 (1 6 .67%vs 33 .33 % ) ,1年时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1 6 .67%vs 41 .67% ) ,到 2年时 ,两组死亡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50 0 0 %vs 58.33 % )。随诊期内 ,EVL组的再出血率要高于TIPSS组 (75 %vs 2 5 % )。与EVL组比较 ,TIPSS组术后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两组病人术后外周血的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TIPSS治疗的近期疗效优于EVL治疗 ,中远期观察 ,两种方法似无差别。TIPSS组的病人术后主要死亡原因是肝功衰竭引发的肝肾综合征和严重的肝性脑病 。
- 诸葛宇征朱佩锦王英德刘丽娜王锋宫爱霞晋佩禹
- 关键词:食管静脉套扎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 缺血性结肠炎的内镜及临床特征分析
- 李春艳孟华郭世斌宫爱霞
- 美沙拉秦对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美沙拉秦对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于我院治疗的缓解期UC患者15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及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美沙拉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临床疗效、病情复发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8%(P<0.05);观察组的血清IL-6、IL-8、IL-17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DA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2.6%)显著低于对照组(21.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秦治疗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抑制患者的炎症反应,同时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 张静宫爱霞赵亚静卢英李华伟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美沙拉秦炎性因子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