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增芳

作品数:88 被引量:729H指数:18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6篇农业科学
  • 2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植物
  • 12篇鹅掌
  • 12篇鹅掌楸
  • 8篇玉兰
  • 8篇种子
  • 8篇细胞
  • 8篇超微
  • 8篇超微结构
  • 7篇萌发
  • 7篇花粉
  • 6篇中国鹅掌楸
  • 6篇种子萌发
  • 4篇杂交
  • 4篇生物学
  • 4篇污染
  • 4篇胁迫
  • 4篇美洲黑杨
  • 4篇黑杨
  • 4篇二乔玉兰
  • 4篇发育过程

机构

  • 69篇南京林业大学
  • 7篇南京大学
  • 2篇井冈山大学
  • 2篇江苏沿江地区...
  • 1篇福建省林业厅
  • 1篇湖南省林业科...
  • 1篇南京晓庄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71篇尹增芳
  • 14篇樊汝汶
  • 8篇方炎明
  • 8篇何祯祥
  • 6篇沈超
  • 6篇王莹
  • 5篇尤录祥
  • 5篇丁雨龙
  • 5篇钦佩
  • 5篇蒋政
  • 4篇王雷
  • 4篇魏海英
  • 4篇张倩云
  • 3篇陈叶
  • 3篇徐棉芬
  • 3篇尤禄祥
  • 3篇马清滢
  • 2篇施季森
  • 2篇周兵
  • 2篇王淑安

传媒

  • 6篇植物研究
  • 4篇林业科学
  • 4篇林业科技开发
  • 4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植物学通报
  • 3篇植物资源与环...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浙江林学院学...
  • 2篇植物资源与环...
  • 2篇植物科学学报
  • 2篇第二届长江三...
  • 2篇第十届中国林...
  • 2篇江苏省植物生...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Acta B...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生物学教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0
  • 2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0
  • 2篇1999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b、Cd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弯叶灰藓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9
2003年
主要研究了Pb、Cd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弯叶灰藓外部形态及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Pb、Cd对弯叶灰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随着Pb、Cd胁迫浓度的增加,弯叶灰藓表现出逐渐严重的伤害症状,总叶绿素的含量也随之下降,并且复合污染效应明显大于单一污染效应。
魏海英方炎明尹增芳
关键词:单一及复合污染叶绿素
基于DIVA-GIS的紫玉兰地理分布及适生性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基于39个地理分布信息和19个生物气候因子,利用BIOCLIM生态位模型对紫玉兰(Yulania liliiflora(Desr.) D. L. Fu)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显示,紫玉兰自然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甘肃、重庆、福建等地海拔300~1600 m的中低山区。当前气候条件下,贵州苗岭是其主要适生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CO2浓度倍增情况下),紫玉兰的适生区有向高海拔地区收缩的趋势,而在分布区的东北界,其潜在分布范围将扩散至湖南中部和浙江东部地区。影响紫玉兰地理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是水热条件的综合效应。ROC曲线检验的AUC值(0.998)表明,采用BIOCLIM模型对紫玉兰潜在分布区的预测结果准确性较高。本研究在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分析紫玉兰的适生性,可为紫玉兰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依据。
孙李勇蒋政刘晨妮尹增芳
关键词:紫玉兰气候因子
生物和土壤样品中δ<Sup>15</Sup>N与δ<Sup>13</Sup>C值的自动校正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学领域。运用本申请方法,可以对生物和土壤样品中由EA-IRMS系统测定的δ<Sup>15</Sup>N与δ<Sup>13</Sup>C值进行自动校正,给出每次试验标准物质δ<Sup>15</Sup>N与δ<...
何祯祥钦佩尹增芳王光周文宗
文献传递
铅和镉污染对大羽藓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4
2005年
This paper dealt with the effects of Pb 2+,Cd 2+ and their combined pollution on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potassium and calcium in Thuidium cymbifolium.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cept at 0.1 mg Cd 2+·L -1,the chlorophyll conten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b 2+ and Cd 2+ concentrations,which was 18% of the control at 100 mg Cd 2+·L -1,and decreased by 48.6% at 200 mg Pb 2+·L -1.The potassium and calcium contents also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ollutants concentrations,being decreased by 61.1% at 100 mg Cd 2+·L -1.Cd 2+ had a stronger toxicity than Pb 2+,and the toxicity of their combined pollution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each pollutant.Pb 2+ could increase the toxicity of Cd 2+.
魏海英方炎明尹增芳
关键词:生理特性镉污染CD^2+PB^2+CONTENT
中国麻栎研究:种源试验、造林和森林经营被引量:5
2017年
可持续经营栎林对于优化我国人工林结构、改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与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介绍了我国栎树中代表树种——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的森林经营现状,综述了近10年来在遗传变异研究、种源试验与育苗、造林与森林经营技术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未来栎树产业发展提出建议和策略。
尤禄祥李垚李垚方炎明
关键词:麻栎栎树种源试验造林
植物木质部发育生物学研究被引量:32
1999年
本文主要介绍植物木质部发生和发育的研究历史及其进展情况,涉及的学科有生理学、系统发育学、遗传学和结构植物学等。评述了从整体、器官、组织细胞直至分子水平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机理分析的各种结果和假说。
樊汝汶尹增芳周坚
关键词:木质部发育生物学植物
外源Ca^(2+)对南林895杨扦插苗生长及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动态分布的影响
2010年
利用形态检测与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不同质量浓度外源Ca2+(CaCl2)处理下,南林895杨扦插苗株高、地径、生物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各营养器官δ13C,δ15N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Ca2+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苗木的生长。外源喷施Ca2+后,扦插苗株高、地径、生物量均优于对照,其中以200mg·L-1质量浓度的Ca2+处理效果最好,其单株平均株高、地径、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4.82%,18.01%,19.7%。随着Ca2+质量浓度(0,2,20,100,200,300mg·L-1)的升高,南林895苗木叶、茎、根中δ13C,δ15N值均呈现逐渐上升然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且最大值出现在Ca2+质量浓度为200mg·L-1处。δ13C,δ15N值在植株中的分布遵从"库"器官大于"源"器官的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源"器官δ13C,δ15N值与株高、地径呈显著性负相关,与生物量呈正相关;"库"器官δ13C,δ15N值与株高、地径、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营养器官δ13C,δ15N值的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南林895杨扦插苗"源""库"器官间光合同化物积累与再分配格局对外源Ca2+质量浓度的响应。
王雷尹增芳尤禄祥李建银于明祥徐棉芬
关键词:南林895杨外源CA^2+Δ^13C
二乔玉兰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储藏物质与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2014年
木兰科植物的种子具有后熟休眠特性,造成播种育苗时出苗不整齐。以二乔玉兰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生理生化测定方法,研究了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储藏物质含量和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坚硬种皮对于种子吸水率具有一定的影响。种子含水率在种子萌发初期呈上升趋势,完整种子和去掉坚硬的种皮种子饱和吸水率分别为34.97%和50.7%,但两者保持一致的吸水进程;(2)种子内储藏物质的含量在种子萌发期间逐渐降低,淀粉和粗脂肪的含量在胚根长3 cm时分别下降了0.29%和9.08%。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胚根长1 cm时下降速度减慢,随后两者的含量呈缓慢升高的趋势。(3)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淀粉酶活性总体呈增强的趋势,其中β-淀粉酶活性最大为α-淀粉酶的11倍,酶活性的变化与淀粉、脂肪含量的变化呈显著性负相关。说明二乔玉兰种子吸水促进了酶活性的增加,有效地降解种子内储存的物质为种子萌发提供的充足的营养物质。
沈超王莹张倩云尹增芳
关键词:二乔玉兰种子萌发酶活性
一种美国玉兰与紫玉兰杂交制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美国玉兰与紫玉兰杂交制种的方法,为父本的紫玉兰花期早于美国玉兰2个月,首先对父本的紫玉兰花期的花粉保存,获得维持紫玉兰花粉活力的条件:采集微开紫玉兰花朵,取出雄蕊,均匀平铺在硫酸纸上,室温自然干燥;待雄蕊...
尹增芳王莹尤录祥张倩云沈超
文献传递
干旱胁迫对入侵种大狼把草及本地伴生种山莴苣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以入侵种大狼把草(Bidens frondosa)和本地伴生种山莴苣(Lactuca indica)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控制实验,设定轻度干旱(LD)、中度干旱(MD)、重度干旱(SD)和正常灌水(CK)4个处理,对两个物种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率(Rd)、潜在最大光合速率(Amax)、无CO2时的光下呼吸(RP)、Rubisco最大羧化速率(Vcmax)、Ru BP最大再生速率(Jmax)等气体交换参数以及光合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两个物种各参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入侵种大狼把草大部分参数值的变化幅度显著低于伴生种山莴苣,甚至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山莴苣地上死亡,并且复水后难以恢复。干旱胁迫下,大狼把草光合作用下降的主要原因为气孔限制,而山莴苣则为非气孔限制。相对于本地种山莴苣,入侵种大狼把草在相同的呼吸消耗(Rd)下具有更高的呼吸效率(RE),能够积累更多的光合作用产物;其更高的光呼吸速率(Rp),可保护光合机构免受伤害;在干旱胁迫下大狼把草能够保持更高的光化学反应和Ru BP的羧化能力,可维持更高的光合作用能力。可见,入侵种大狼把草和本地种山莴苣的光合特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趋势基本一致,但大狼把草具有更强的极端干旱耐受性和复水恢复能力,显示了更好的干旱适应性,将有助于其入侵。
闫小红周兵胡文海王宁尹增芳
关键词:入侵种干旱胁迫光合特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