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岑国桢

作品数:73 被引量:589H指数:15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哲学宗教
  • 21篇文化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道德
  • 18篇儿童
  • 16篇心理
  • 11篇心理学
  • 10篇教育
  • 8篇大学生
  • 8篇少年
  • 8篇青少年
  • 8篇理学
  • 7篇道德发展
  • 7篇价值观
  • 6篇少年学生
  • 6篇青少年学生
  • 6篇公正
  • 5篇德教
  • 5篇情感
  • 5篇自我
  • 5篇公众观
  • 4篇道德教育
  • 4篇道德判断

机构

  • 63篇上海师范大学
  • 9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温州大学
  • 5篇中国民用航空...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衡阳师范学院
  • 2篇巢湖学院
  • 2篇青岛职业技术...
  • 1篇太原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安大略大学
  • 1篇上海旅游高等...

作者

  • 72篇岑国桢
  • 7篇郑信军
  • 5篇唐芳贵
  • 5篇王丽
  • 4篇顾海根
  • 3篇李胜男
  • 3篇许有云
  • 3篇李伟强
  • 2篇李丹
  • 2篇侯晓晖
  • 2篇崔丽莹
  • 1篇李正云
  • 1篇杜卫
  • 1篇林彬
  • 1篇邓芸菁
  • 1篇郭本禹
  • 1篇任强
  • 1篇吴玮
  • 1篇张丽
  • 1篇阳谦

传媒

  • 30篇心理科学
  • 3篇心理学报
  • 3篇宁波大学学报...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心理发展与教...
  • 2篇心理学探新
  • 2篇现代基础教育...
  • 2篇第九届全国心...
  • 2篇第十届全国心...
  • 2篇中国心理学会...
  • 1篇教育科学
  • 1篇教育理论与实...
  • 1篇教育研究
  • 1篇课程.教材....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全球教育展望
  • 1篇应用心理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0篇2005
  • 5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8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小学生及其教师、家长的“可交流集体责任”观的研究
在通过道德判断来探究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中,J.Piaget提出了“集体的和可交流的责任”(collective and commumcable responsibility)问题,它指集体因其个别成员的过错行为而承担起相...
岑国桢王丽
文献传递
新时期道德心理与道德教育研究思考被引量:2
1998年
在对国内外的道德心理研究及据此进行的道德教育进行了历史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发展新时期的时代特点,提出了建立社会道德新关系。确立主流道德价值观、道德“慎独”、塑造社会道德风貌、营造道德环境、培养道德素质六项道德建设要求,并主张从基本道德素质及其培养、道德价值观和主流道德价值观教育、道德自我教育和慎独、发挥学校家庭社会道德教育功能诸方面开展新时期道德心理和道德教育的研究。
岑国桢
关键词:道德心理道德教育
全文增补中
7~15岁儿童对“集体可交流责任”的心理反应特点之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编撰不同内容、背景和投射情境的故事为刺激材料 ,以 1 73名 7- 1 5岁儿童为被试 ,探究他们在集体可交流责任问题上的认知、情感、承担倾向的反应。结果表明 :我国 7- 1 5岁儿童也具有Piaget发现的集体可交流责任观 ;对它的理解接受在 7- 9岁之间有明显的变化 ;对它的情感反应均为消极的体验 ;对它的承担倾向上 7、9岁比 1 1、1 3、1 5岁儿童更为明显 ;一般和角色的两种投射情境、不知道犯过者和不揭发犯过者两种故事背景对认知反应、承担倾向反应有明显影响 ;声誉损害、财物损坏、人身伤害三种内容对认知反应、情感反应会有不同的影响。
王丽岑国桢
关键词:儿童情感反应
行为矫正的目标、方法与原则述略被引量:11
2001年
岑国桢
关键词:心理问题学习心理学义学心理工作心理干预艾森克
青少年学生的生态价值观——心理学的研究
目的:从心理学角度探究我国青少年学生在生态问题上的价值观状况。方法:采用情境投射法,在生态问题公众观的调研基础上遴选出被提及频次最高“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节约能源”三项作为生态价值观的内容,编撰相应的情境故事,每...
余骏岑国桢
关键词:生态价值观情感反应
文献传递
问题特征与呈现方式对情境性道德敏感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以20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两个无结构性问题,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情境问题特征和呈现方式对个体道德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近性、后果可能性等问题的道德强度特征不同程度地影响特定情境条件下被试对无结构性问题的道德敏感;问题呈现的道德框架变量在部分场景中影响被试对无结构性问题的道德敏感;
郑信军岑国桢任强
关键词:道德强度
自我管理研究回顾与前瞻:心理学的视角被引量:7
2012年
采用目录法和内容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从发展的、历史的两条线索对国内外自我管理的心理学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首先,从发展的视角,就自我管理的内涵变迁、心理结构、发生与发展、心理机制及研究方法四个方面综述了迄今自我管理之研究成果。然后,从历史的视角,按四个时期述评了自我管理研究的历史脉络及各时期的特征和传承创新。最后,展望了自我管理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
唐芳贵岑国桢
关键词:自我管理自我调节
从公正到关爱、宽恕──道德心理研究三主题略述被引量:51
1998年
岑国桢
关键词:道德心理公正关爱宽恕
在公正价值观上青少年学生公众观的一项研究——关于公正价值观者的特征被引量:5
2005年
以211名大学生为被试、用开放式问卷作了预调查,筛选后得到了公正价值观者的71项特征。正式调查以432名大学、高中、初中三个学龄段学生为被试,对这些特征项作重要性评价。结果表明:对公正价值观者,青少年学生心目中认为最应该具有的特征是守信、诚实、责任心、人格健康、明辨是非5项;因素分析表明,“亲和凝聚”、“严明公平”、“学识历练”、“生活态度”、“处事方式”和“个性特征”是公正价值观者的6个品质因素,其中“亲和凝聚”品质因素最为特出,在“学识历练”品质因素上初、高中学生比大学生更为重视,在“生活态度”品质因素上初中生比高中生、大学生更为重视。
许有云岑国桢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公众观
我国青少年主流价值观及其含义、取向被引量:12
2010年
研究由3项调查组成。其一,调查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目中的主流价值观。以1285名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为对象的开放式调查研究表明,主流价值观有14项,即自我观、法制观、审美观、亲情观、公正观、国家观、友情观、健康观、群体观、财富观、生态观、人权观、集体观、关爱观。其二,调查这些主流价值观的含义。基于文献研究结合专家研讨、征询后形成了表达14项主流价值观含义的命题句,并在以570名中学生为对象的匹配反应作业中获得确认,表明命题句能反映主流价值观的含义。其三,调查这些主流价值观的取向。以334名年龄22~25岁的大学研究生和公司职员为对象的两项作业表明,国家观、法制观、集体观、群体观、生态观5项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取向,健康观、自我观、财富观、亲情观、审美观5项具有明显的个体性取向,人权观、友情观、公正观、关爱观4项则兼具个体/社会两种价值取向。
岑国桢
关键词:青少年主流价值观价值观取向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