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梅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东亚飞蝗
  • 3篇飞蝗
  • 2篇绿僵菌
  • 1篇毒力
  • 1篇烟粉虱
  • 1篇体温调节
  • 1篇体温调节能力
  • 1篇取食
  • 1篇吡蚜酮
  • 1篇孢子
  • 1篇孢子萌发
  • 1篇孢子萌发率
  • 1篇酶活
  • 1篇酶活力
  • 1篇蜜露
  • 1篇免疫
  • 1篇耐高温能力
  • 1篇粉虱
  • 1篇风速
  • 1篇辐射热

机构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4篇岳梅
  • 3篇雷仲仁
  • 2篇姚君明
  • 1篇李硕
  • 1篇孟涛
  • 1篇王兆勇
  • 1篇纪云亮
  • 1篇朱彬洲
  • 1篇王海鸿

传媒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东亚飞蝗耐高温能力及其体温调节行为被引量:11
2009年
为明确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的耐高温能力和体温调节行为,采用高温饲养、提供辐射热源和风力等方法,对东亚飞蝗各发育期的高温耐受能力、体温(body temperature,Tb)与环境温度(air temperature,Ta)和辐射温度(radi anttemperature,Tr)的关系、飞蝗对辐射热的选择行为、体温升高速率以及辐射角度和风力对体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亚飞蝗44℃下饲养,LT90最长为326.4h;50℃下,LT90可达20.6h。无辐射热条件下,Tb随Ta的上升而升高,当Ta升至32℃,蝗虫出现体温调节行为;Ta以0.5℃/min速率上升时,出现体温波动的个体数占试虫总数的53.7%,Tb平均波动温差为1.15℃,平均波动时间为5.2min,Tb平均波动起始温度为47.2℃,成虫致死时间略长于若虫。有辐射热条件下,随笼顶辐射温度的逐渐升高,飞蝗趋向选择温度相对较低的笼底,试虫体温调节较无辐射热条件下强;辐射角度和风力均对飞蝗的体温有显著影响。结果显示东亚飞蝗对高温的耐受能力较强,并且具有明显的体温调节行为,可调节体温达到最佳生理状态。
岳梅雷仲仁朱彬洲姚君明
关键词:东亚飞蝗耐高温能力辐射热风速
吡蚜酮对烟粉虱取食干扰效应的探讨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甘兰叶片浸液法测定了吡蚜酮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成虫、卵、1龄若虫和3龄若虫的致死作用。在所测试的浓度范围(9.38~300mg/L)内,烟粉虱若虫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均随吡蚜酮浓度的增大而顺次显著增大。取食75~150mg/L、9.38~37.5mg/L吡蚜酮处理叶片和清水处理叶片的存活成虫个体单头蜜露量(分别为0.37~0.42、0.59~0.72、1.48mm2)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用EPG技术研究了吡蚜酮对烟粉虱口针刺吸的不同阶段和取食活性的影响。接触低浓度吡蚜酮(75mg/L)时,最初粉虱能够正常开始取食,但不能从韧皮部正常吸取汁液。高浓度的吡蚜酮(300mg/L)抑制了口针向植物的插入。综合上述结果,说明吡蚜酮可望成为防治番茄黄曲叶病毒病载体-烟粉虱的重要药剂之一。
王海鸿雷仲仁岳梅李硕纪云亮
关键词:吡蚜酮烟粉虱蜜露
温度对绿僵菌LA菌株孢子萌发、酶活力及毒力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为明确温度对绿僵菌LA菌株生物学特性和毒力的影响,采用微室萌发、酶标仪测定A值以及体外涂抹法,对不同温度下LA菌株孢子萌发率、胞外蛋白酶、几丁质酶活力以及对东亚飞蝗的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LA菌株在30℃下孢子萌发速率最快,对东亚飞蝗的致死速率也最快;38℃下培养,孢子萌发率开始受到限制,40℃下培养孢子的萌发率接近于0;高温处理转至适温培养,对孢子萌发速率产生一定影响,48℃下处理不同时间,孢子萌发速率、萌发率均显著降低,转至30℃下培养24h仅有10.6%~20.9%的孢子可萌发;LA胞外蛋白酶活力培养至第6天达到最高,为31.37U/mL,不同温度下活力测定表明37℃下胞外蛋白酶活力最高,几丁质酶在培养至第5天酶活力达到最高,为34.62U/mL,最高酶活温度为50℃。
岳梅雷仲仁孟涛王兆勇姚君明
关键词:绿僵菌东亚飞蝗孢子萌发率酶活力毒力
东亚飞蝗体温调节能力及其与绿僵菌致病性的关系研究
在应用微生物治蝗方面,常会遇到在室内测试效果很好,田间防治效果却不理想,如致死速度慢,死亡率低,对有的蝗虫防效很差或不稳定等。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与蝗虫的体温调节行为密切相关。体温升高,提高虫体免疫能力的...
岳梅
关键词:东亚飞蝗绿僵菌体温调节免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