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凯
- 作品数:73 被引量:75H指数:5
- 供职机构:济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1.32μm与1.06μm波长激光对动物模型肝脏切割止血效果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评价1.32μm与1.06μm Nd:YAG激光对肝脏汽化切割与凝固止血能力。方法应用自主开发的双波长激光手术平台比较高能量1.32μm与1.06μm Nd:YAG混合输出激光对猪模型肝脏汽化切割与凝固止血能力,镜下观察与测量结果。结果在相同参数、剂量条件下,1.32μm激光照射产生的汽化宽度与深度值均大于1.06μm激光照射结果 ;两种激光照射创面均无活动性出血,1.32μm激光凝固层厚度比1.06μm激光凝固层厚度薄,但仍可达近3 mm。对1 mm及2 mm猪血管的切割,在肉眼均下无出血;镜下可见血管内长血栓,实验组在直径2 mm血管血栓长度为2~4 mm,对照组血栓长度2.3~4.9mm,均完全堵塞血管。结论 1.32μm波长激光的汽化切割能力强于1.06μm激光,对于2 mm以下的血管切割也能达到凝固止血的效果。
- 刘世祺高文源崔凯沈阳洋李胜
- 关键词:激光肝脏止血
-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现代手术刀的应用现状被引量:1
- 2010年
- 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已应用于临床,但由于目前腹腔镜下各种断肝器械在使用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腹腔镜肝脏切除术的开展与普及就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制约。因此,研发适合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理想切肝工具,必将使腹腔镜肝脏外科得到蓬勃发展。
- 崔凯李胜
- 关键词:腹腔镜肝切除术外科器械手术刀
- EBVaGC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及其微血管、微淋巴管生成的机制研究
- 2014年
- 目的检测EB病毒相关性胃癌(EBVaGC)的阳性率及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探讨EBVaGC微血管生成、微淋巴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利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EBV编码小RNA1,从60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筛选出EB病毒相关性胃癌组织标本,对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MP1、BHRF1、VEGF-C、LYVE-1和CD34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在600例胃癌标本中EBVaGC的阳性率为5.0%,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发现EBVaGC与性别、病理类型、发生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无关(P>0.05)。在30例EBVaGC标本中LMP1呈低表达,与性别、分期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BHRF1、VEGF-C高表达,均与TNM分期和周围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关系(P<0.05);EBVaGC中MVD与性别及周围淋巴结转移无关,而与TNM分期显著有关(P<0.05);MLVD与TNM分期和周围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BHRF1的表达与MVD无显著关系,而与MLVD有明显差异(P<0.05)。VEGF-C阳性表达的19例EBVaGC组织中,MVD和MLVD均明显高于阴性组,两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VaGC与性别、病理类型、发生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而与年龄无关。EBVaGC中LMP1的表达率低,BHRF1的表达率高,可能与EBVaGC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可能参与EBVaGC的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生成,其高表达间接促进肿瘤细胞沿新生的淋巴管迁徙和转移。
- 张志新崔凯李胜张伟靳猛王爱亮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微血管生成微淋巴管生成
- 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胃癌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循环肿瘤细胞(CTC)为存在于肿瘤患者外周血的一类特殊细胞,目前 CTC 检测已应用于胃癌患者生存期预测、术后复发的检测及个体化治疗指导等方面。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CTC 将为胃癌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帮助。
- 陆信仰崔凯李胜
- 关键词:胃肿瘤循环肿瘤细胞
- CCL21/CCR7轴与肿瘤侵袭转移的机制
- 2011年
- 趋化因子CCL21具有双向效应,其通过与多种免疫细胞表面表达的受体CCR7结合,发挥抗肿瘤、抗感染等免疫效应,而多种肿瘤细胞表面亦表达CCR7,两者结合则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导致肿瘤进展.故探析CCL21/CCR7与肿瘤侵袭转移机制,阻断其不利效应,使CCL21有希望用于肿瘤基因治疗.
- 崔凯张波李胜
- 关键词:CCR7肿瘤转移淋巴转移信号传导
- 医学研究生人文精神培养初探被引量:3
- 2009年
- 通过探析当今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现状,总结加强医学研究生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及措施,阐明了将医学研究生培养成既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又懂得对患者、对社会负责,具备完善人格和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人才势在必行。因此,应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观念和意识,重视人格修养和人文素质、交流与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使医学研究生成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 崔凯李胜
-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人文精神人文素质
- 腹膜假粘液瘤1例报道
- 2011年
- 腹膜假粘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PMP)是一种以大量黏液胶状物质分散种植于腹腔腹膜或大网膜表面为特征的临床少见肿瘤性疾病,来源多为阑尾肿瘤、黏液腺瘤、交界性黏液腺瘤或腺癌。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 王长亮崔凯张波李胜
- 关键词:假粘液瘤腹膜
- CCL21转染PANC-1细胞株及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观察CCL21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PANC-1细胞株及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的CCL21重组慢病毒载体转染胰腺癌细胞株PANC-1,通过PCR、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结果构建的重组CCL21-慢病毒成功转染胰腺癌细胞株并稳定表达,但转染后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其生物学行为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通过PCR、Western blot检测,构建的重组CCL21-慢病毒成功转染胰腺癌细胞株并稳定表达,但转染后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其生物学行为未发生明显变化。
- 薛德文崔凯罗红敏李胜
- 关键词:CCL21PANC-1病毒载体
- EB病毒相关胃癌研究进展
- 2009年
- Epstien-Barr病毒(EBV)在EBV阳性胃癌的演进中有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集中在本病的流行病学和生物学发病机制。复习近年来针对EBV相关胃癌有关的基础、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讨论EBV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介绍此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
- 王长亮崔凯李胜
- 关键词:EB病毒胃肿瘤致癌作用
- PCR Assay法筛选CCL21基因介导胰腺癌信号通路变化的相关基因
- 2012年
- 目的在稳定转染Real-time PCR筛选出的高表达CCR7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基础上,探讨人CCL21基因转染对胰腺癌的作用。方法采用RT2ProfilerTMPCR芯片检测与肿瘤侵袭转移、血管生成、凋亡、黏附、细胞周期、信号转导等有关因子的84个基因,深入分析基因变化趋势,Western blot验证,探讨人CCL21基因对PANC-1细胞株侵袭转移的作用。结果通过RT2ProfilerTMPCR芯片筛选出8个明显变化基因,其中上调基因2个,分别为:ATM,BRCA1;下调基因6个,分别为:AKT1,CASP8,FOS,IL8,ITGA2,JUN。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实验组MMP-9的表达量比阴性对照、空白对照组增加。结论 hCCL21基因稳定转染胰腺癌细胞株PANC-1引起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中某些基因的变化;其中MMP-9基因上调与TIMP1基因下调表明Lenti-hCCL21转染胰腺癌细胞株PANC-1可能增强其侵袭转移能力,为进一步研究体内实验奠定基础。
- 薛德文崔凯庞增粉李胜
- 关键词:基因信号通路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