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凯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细胞
  • 2篇蝶窦
  • 2篇蝶窦入路
  • 2篇隐匿
  • 2篇隐匿性
  • 2篇中颅窝
  • 2篇中颅窝底
  • 2篇入路
  • 2篇神经内镜
  • 2篇腺瘤
  • 2篇颅窝
  • 2篇脑胶质瘤
  • 2篇内镜
  • 2篇经鼻-蝶窦入...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2篇骨折
  • 2篇垂体
  • 2篇垂体腺瘤

机构

  • 8篇河北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崔凯
  • 7篇李春晖
  • 7篇郭毅
  • 7篇史彦芳
  • 6篇刘海鹏
  • 4篇丁亚楠
  • 2篇王洪
  • 2篇王冀伟
  • 1篇李志红
  • 1篇康春生
  • 1篇焦保华

传媒

  • 4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年份

  • 4篇2010
  • 4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隐匿性中颅窝底骨折的早期诊断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隐匿性中颅窝底骨折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隐匿性中颅窝底骨折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早期诊断的方法。结果本组隐匿性中颅窝底骨折患者多合并有外耳道出血,可出现迟发的脑脊液漏、面神经损伤、前庭功能障碍,通过保守治疗多可好转。大部分患者可通过颅底的薄层CT扫描得以确诊。结论大部分隐匿性中颅窝底骨折可通过薄层CT扫描得以确诊,但仍有少数患者需要通过观察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李春晖郭毅刘海鹏丁亚楠史彦芳崔凯
关键词:颅底骨折脑脊液漏
隐匿性中颅窝底骨折的早期诊断
李春晖郭毅刘海鹏丁亚楠史彦芳崔凯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9年
目的:了解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选取保存的不同级别的脑星形细胞瘤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提取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提取组织RNA进行RT-PCR,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其差异。对所检测标本的病例进行随访,比较IGFBP7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随着脑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增高,IGFBP7的转录及表达增强,但对星形细胞瘤3级患者生存期的比较显示IGFBP7表达增高的患者有生存期延长的趋势。结论:IGFBP7随脑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表达增强,但其具体的生物学功能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李春晖史彦芳王洪郭毅丁亚楠刘海鹏崔凯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生存期
白细胞介素18、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联合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胶质瘤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了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联合转染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HSV-tk)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后在荷瘤大鼠体内的治疗作用。方法提取1周龄大鼠骨髓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BMSCs/tk)或白细胞介素18(BMSCs/IL-18)或联合转染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白细胞介素18(BMSCs/tk/IL-18),而后进行体内外试验检测其抗肿瘤作用。检测荷瘤鼠脾脏淋巴细胞免疫活性,采用TUNEL方法检测胶质瘤内的凋亡细胞,抗-CD34染色检测微血管密度(MVD),检测淋巴细胞的浸润,记录试验大鼠的生存期。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稳定转染IL-18及tk基因,BMSCs/tk和BMSCs/IL-18/tk均显示了明显的旁观者效应,荷瘤鼠移植BMSCs/IL-18或BMSCs/IL-18/tk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γ浓度明显增高,并且接受移植的荷瘤鼠再次受到C6细胞冲击后可诱导快速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微血管密度检测显示,BMSCs/IL-18(4.50±2.19)、BMSCs/tk/IL-18(3.65±2.13)与对照组(7.15±2.11)、PBS组(7.55±1.64)、BMSCs组(7.80±2.28)、BMSCs/tk组(7.65±1.84)比较有明显低的微血管密度(P<0.05),通过TUNEL检测、浸润淋巴细胞计数、细胞因子浓度及荷瘤鼠生存期比较,BMSCs/IL-18/tk比BMSCs/IL-18或BMSCs/tk显示了更加明显的抗肿瘤作用,BMSCs/IL-18/tk组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联合转染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和白细胞介素18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示了明显的抗恶性胶质瘤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成为一种理想的治疗颅内胶质瘤的基因治疗载体。
李春晖焦保华康春生史彦芳郭毅崔凯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白细胞介素18胶质瘤
EphB4为靶的siRNA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EphB4在脑胶质瘤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EphB4在脑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合成EphB4siRNA,应用脂质体转染U251细胞,RT-PCR、Western-blot检测对EphB4的转录及表达的抑制效果,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应用siRNA方法明显降低了EphB4的转录(P<0.01)及表达(P<0.05),明显减慢了细胞的增殖速度(P<0.05),加大siRNA浓度后,肿瘤细胞生长抑制进一步增强。S1组(25nmol/L)、S2组(50nmol/L)、S3组(100nmol/L)与U251组、siRNASCR组相比,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凋亡细胞数量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EphB4在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调节作用。
李春晖李志红史彦芳郭毅丁亚楠刘海鹏崔凯
关键词:RNA干扰EPHB4胶质瘤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大型垂体腺瘤36例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大型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09年2月间治疗的大型垂体腺瘤患者36例,手术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术。结果肿瘤全切除24例(66.7%),次全切除10例(27.8%),部分切除2例(5.6%)。28例患者随访6个月~3年,症状和内分泌学指标有所改善,肿瘤复发2例。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是治疗大型垂体腺瘤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崔凯王洪
关键词:垂体腺瘤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附128例报告)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经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128例的效果。结果经标准的神经内镜下单鼻孔-蝶窦入路84例;简化的经单鼻孔-蝶窦入路28例;经双侧鼻孔-蝶窦入路16例。肿瘤全切除99例,次全切除23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脑脊液漏6例,保守治疗后痊愈。72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3年,70例激素水平明显增高的病人中,41例降至正常,18例术后复发。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创伤小,安全且并发症少,是垂体瘤手术的理想术式。
李春晖郭毅史彦芳王冀伟刘海鹏崔凯
关键词:神经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
单纯硬脊膜外海绵状血管瘤3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09年
李春晖郭毅刘海鹏王冀伟史彦芳崔凯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硬脊膜外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