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林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前列腺
  • 5篇肿瘤
  • 4篇前列腺肿瘤
  • 4篇腺肿瘤
  • 3篇文献复习
  • 3篇细胞
  • 3篇复习
  • 2篇蛋白
  • 2篇动物
  • 2篇阴囊
  • 2篇前列腺癌
  • 2篇细胞癌
  • 2篇腺癌
  • 2篇裂头蚴
  • 2篇基因
  • 2篇激素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丝氨酸...
  • 1篇动力学改变
  • 1篇动力学检查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深圳...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作者

  • 12篇崔林
  • 6篇关志忱
  • 4篇史本涛
  • 3篇李文华
  • 3篇张虎
  • 2篇叶炯贤
  • 2篇杨尚琪
  • 1篇刘宇辰
  • 1篇杨世欣
  • 1篇李贤新
  • 1篇全成实
  • 1篇黄耀林
  • 1篇关心忱
  • 1篇郑爱萍
  • 1篇陈万钵
  • 1篇曲珊珊
  • 1篇桂耀庭
  • 1篇韩永华
  • 1篇邓小林
  • 1篇吴琼

传媒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8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列腺癌向激素非依赖型转化时激素受体基因甲基化的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转为雄激素非依赖型时,雄激素受体(AR)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作用。方法采用Southern杂交、PCR特异的甲基化反应、甲基化敏感的单链结构分析等技术检测大鼠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和细胞株(PLS10、20和30)的AR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结果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的大鼠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和细胞株中均无ARmRNA表达。RT-PCR结果显示,PLS10和30细胞株中有ARmRNA表达,而PLS20细胞株中无ARmRNA表达。Southern杂交分析AR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PLS10细胞株中EcoRI/HpaⅡ消化的DNA出现1.0和0.7kb条带;PLS20细胞株出现1.5、l.2和0.7kb条带;PLS30出现1.3、1.2、1.0和0.7kbDNA条带,PLS20细胞株CpGs甲基化状态明显高于细胞株PLS10和30。用去甲基化剂5-aza-2-脱氧胞苷(5AC)处理后PLS20细胞恢复ARmRNA表达。CpGs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和-9核苷酸。大鼠前列腺和精囊癌中均检测到CpG位点甲基化状态。结论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中,AR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高甲基化在AR表达中起关键作用,而AR表达丧失可导致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的发生。
崔林关志忱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高甲基化雄激素受体
VHL病的基因及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VHL(VOIIHippel-Lindau)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肿瘤病,其常见的肿瘤包括视网膜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血管母细胞瘤、肾透明细胞癌、嗜铬细胞瘤和胰腺肿瘤。除此之外,还有肾和胰腺囊肿、附睾或阔韧带囊腺瘤。VHL病发病率约为1/36000,1999年以后一般按照Glasker等提出的诊断标准: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以及:(1)视网膜血管瘤、肾细胞癌、嗜铬细胞瘤或附睾囊腺瘤;(2)任何级亲属表现VHL病的损害;
张虎史本涛邓小林崔林关志忱
关键词:VHL病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肾透明细胞癌视网膜血管瘤基因
阴囊曼氏裂头蚴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1年
目的探讨阴囊曼氏裂头蚴病的病原学、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41岁男性患者,因"发现阴囊肿物伴瘙痒4年余"入院,超声检查提示双侧精索静脉曲张;右侧睾丸鞘膜积液;右侧阴囊后下方软组织内混合性团块。术前穿刺病理提示裂头蚴病。结果患者在腰麻下接受右侧阴囊肿物切除术,术后标本肉眼观:"可疑寄生虫"灰白线样组织一条;肿物呈灰白色,切面呈囊性,另见切面结节一枚,确诊为曼氏迭宫绦虫的裂头蚴。术后予吡喹酮驱虫治疗,随访12个月,恢复良好,未见复发。结论阴囊曼氏裂头蚴病是一种罕见的人畜共患性疾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流行病学史、影像学检查及免疫学检查对其诊断具有一定辅助价值,确诊主要依靠镜下虫体形态学的检测,手术完整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联合药物治疗可增加疗效。
许金铭欧龙华李文华崔林史本涛
关键词:阴囊裂头蚴病超声检查外科手术
前列腺小细胞癌的诊断及治疗(附4例报告)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小细胞癌的诊治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前列腺小细胞癌患者的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例诊断为前列腺小细胞癌;1例诊断为前列腺小细胞癌伴腺癌。给予化疗、手术或局部放疗后,患者分别于4~24个月死亡。结论:CD56、Syn、TTF-1、CHG、CD44、P501s、PSA、PSAP及PSMA有利于前列腺小细胞癌的早期诊断;虽然化疗是治疗前列腺小细胞癌的主要方法,但早期手术可能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一个积极因素。
张虎陈万钵史本涛郑爱萍关志忱崔林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小细胞癌
肾盂癌肿瘤标志物研究进展
2013年
随着肾盂癌患病率的不断升高,国内外医学界对肾盂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也在不断寻求突破。近几年,研究发现了大量的肿瘤标志物,但经过临床实验验证,这些已经发现的肿瘤标志物敏感度不高,仅为65%-85%。已经发现的肿瘤标志物包括血清β2微球蛋白、血清铁蛋白、循环肿瘤细胞、癌基因标志物、免疫原标志物等,有研究发现,此类标志物对肾盂癌的诊断作用不大,但对肾盂癌患者的术后随访有重要意义。
张虎韩永华刘宇辰桂耀庭关心忱崔林
关键词:肾盂癌肿瘤标志物血清Β2微球蛋白血清铁蛋白循环肿瘤细胞
丝/苏氨酸激酶Pim-1与前列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2009年
近年来,研究发现人类pim-1基因编码的一种丝/苏氨酸激酶Pim—1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及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显示,Pim-1在前列腺癌组织细胞中显著高表达并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治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就Pim-1激酶的生物学特性及对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诊治意义的研究作一综述。
黄耀林叶炯贤崔林李贤新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一种纯生理性尿动力学动物模型
2006年
由于动物不能耐受经尿道插管,尿动力学检查不得不在麻醉下进行,而麻醉后的动物则不能反应清醒自然状态下储尿与排尿期的尿动力学改变。本研究旨在制作一种非麻醉下动物尿动力学模型,可相对无创,并能重复的行尿动力学研究。
关志忱杨世欣崔林
关键词:尿动力学检查动物模型生理性尿动力学改变尿道插管麻醉后
TP、DHT及EE对DMAB诱发去势F344大鼠前列腺癌发病的直接作用
2004年
目的探讨乙炔基雌二醇(EE)投药及不投药的情况下,内源性雄性激素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DMAB)并用丙酸睾丸酮(TP)或双氢睾酮(DHT)而诱发的大鼠前列腺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为排除内源性雄性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F344大鼠在投入DMAB诱发前列腺癌后立即予以去势,然后分为TP投药组、DHT投药组、TP/EE并用组及DHT/EE并用组,投药时间为40周。结果DMAB与TP的并用增加了前列腺前部、侧部及精囊的浸润性癌肿的发生,而双氢睾酮并没有表现出相同的作用。同样在DMAB与丙酸睾丸酮/乙炔基雌二醇(TP/EE)并用组,前列腺、精囊浸润性癌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在DMAB与或双氢睾酮(DHT)/乙炔基雌二醇(TP/EE)并用组则无明显变化。另外,除了在单纯DMAB投药的去势的大鼠组以外,其他各组均产生了癌变,这个结果与此前已报告的在未去势大鼠中的实验结果十分相近。结论内源性的睾酮对TP/EE及DMAB并用而诱发的前列腺癌无明显影响,同时也不参与DHT的作用机制。
叶炯贤崔林
关键词:前列腺癌雄性激素
阴囊裂头蚴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魏正茂李维清李文华崔林杨尚琪史本涛
种植性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建立种植性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动物模型。方法使用化学致癌剂3,2-二甲基-4-氨基联苯(DMAB)和丙酸睾酮(TP)诱发大鼠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再将该大鼠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组织种植于裸鼠(ICR-nu/nu)皮下,建立种植性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种植性前列腺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表达。结果种植在裸鼠皮下的肿瘤组织生长快,瘤体倍增时间约为10d,种植成活率为100%。种植性肿瘤的组织学形态与原发肿瘤相同,传8代后无肿瘤组织结构改变。种植肿瘤雄激素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种植性前列腺癌产生的模型为雄激素受体阴性肿瘤,符合雄激素非依赖型,该肿瘤制作时间短,易于观察,可用于前列腺癌浸润、转移和激素依赖性的研究。
崔林关志忱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裸鼠睾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