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林
- 作品数:12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教委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作为食管鳞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1-12月间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食管肿瘤科收治的78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电发光免疫测定法和微粒酶联免疫测定法分别检测78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血清HMGB1、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及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的水平.以60名健康成人血清HMGB1的95%单侧参考值范围作为阳性判定标准(大于96 μg/L);以CEA大于5.0 μg/L、Cyfra21-1大于3.3 μg/L、SCC大于1.5μg/L作为其他血清标记物的阳性判定标准.结果 78例食管鳞癌患者术前血清HMGB1水平为(748.7±92.4) μg/L,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有关(P<0.01,P<0.05).术后1个月,患者血清HMGB1表达水平为 (181.4±20.5) μg/L,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但在T4、N1和Ⅲ期中仍相对较高(P<0.01,P<0.05).血清HMGB1对食管鳞癌诊断的灵敏度为 84.6%(66/78),明显高于CEA[10.3% (8/78)]、Cyfra21-1[25.6%(20/78)]和SCC [42.3% (33/78)];但4种血清肿瘤标记物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93.3%(56/60)、88.3%(53/60)、90.0%(54/60)和 93.3%(56/60).结论 与CEA、Cyfra21-1和SCC相比,血清HMGB1检测食管鳞癌灵敏度高,易于检测,特异度好,可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食管鳞癌的辅助诊断、病期评价及预后判断.
- 陈传贵崔林唐鹏于振涛
- 关键词:食管鳞癌肿瘤标志物高迁移率族蛋白B1
- 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CLIA)系统Elecsys 2010检测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共测定30例健康成人(正常对照组),40例不同组织学分...
- 崔林
-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球蛋白
- 文献传递
- 食管鳞癌患者血清HMGB1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 目的 初步探讨高迁移率蛋白B1(HMGB1)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及其作为食管鳞癌肿瘤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电发光免疫测定法(ECLIA)和微粒酶联免疫测定法(MEI...
- 陈传贵崔林唐鹏于振涛
- 关键词:食管鳞癌肿瘤标志物
- 肿瘤标志物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09年
- 采用免疫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于手术前后联合检测临床各期不同病理类型的10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17例肺部良性占位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的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的变化。手术前3种血清标志物的平均水平非小细胞肺癌组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7.930、5.568、6.110,P〈0.05);手术后3种标志物的平均水平非小细胞肺癌组略高于肺良性疾病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0.034、1.242、0.691,P〉0.0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手术前后癌胚抗原、NSE和CYFRA21-1的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5.419、4.722、5.779,P〈0.05);肺良性疾病患者在手术前后3种标志物的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1.244、0.732、1.000,P〉0.05)。说明3种指标联合检测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崔林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肿瘤标记生物学
- 胃癌联合检测CA72-4 CA242 CA19-9和CEA的临床意义与诊断价值被引量:20
- 2009年
-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CA72-4、CA242、CA19-9和CEA,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评价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将203例胃癌患者的4项检测值和临床指标转化为等级型变量,对多个指标的等级变量形式求和构建新的等级变量,分析联合检测值与胃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CA242和CEA组合值≥2者肿瘤分期较晚,CA72-4和CA242组合值≥2者肿瘤体积较大。TNM分期中,CA72-4指标值≥1者肿瘤T分期较晚,CA242和CEA组合值≥2者N分期较晚,CA72-4和CA19-9组合值≥1者M分期较晚的比例更高。病理组织学类型和肿瘤标志物各检测指标均无显著关联。针对这4项指标,联合检测CA72-4和CEA的检测功效与4项或3项联合的功效相当。结论:上述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并不增加检测功效,但能为预测胃癌的病期、转归和预后提供更多信息。
- 潘源宋丰举崔林张李刘翔宇梁寒
- 关键词:胃癌肿瘤标志物CA242CEA
- 骨胶原代谢指标在乳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探讨特异性溶骨性骨代谢指标-血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羧基末端肽(serum type I 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telopeptide,sICTP)、尿Ⅰ型胶原吡啶交联氨基末端肽(urinary nitrogen—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uNTx)和尿吡啶酚(urinary pyridinoline crosslinks,uPYD)诊断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2例乳腺癌患者的sICTP、uNTx和uPYD水平,并计算此三项指标诊断骨转移的特异度及灵敏度。以核素全身骨扫描为标准,并以CT、X线、MRI等影像学方法确诊,将72例患者分为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三项指标浓度的差别,并根据骨痛程度及骨转移范围分为亚组比较其在不同组间浓度差别。结果骨转移组患者sICTP、uNTx和uPYD浓度均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P〈0.05);三项指标之间显著相关(r〉0.5,P〈0.05)。sICTP、uNTx和uPYD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80.56%、72.00%与80.56%(P〈0.05),特异度为97.22%、83.33%和80.56%(P〈0.05);各项指标水平在不同骨痛程度及骨转移范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浓度水平升高和发生骨转移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溶骨性骨代谢指标sICTP、uNTx和uPYD浓度的测定对于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其与骨转移临床表现的关系对肿瘤骨转移的病情判断有一定意义。
- 佟仲生王晓蕊王忱陈瑛任丽崔林李淑芬
- 关键词:骨肿瘤生物学标记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胃肠道肿瘤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72-4(CA72-4)、糖链抗原242(CA242)对胃肠道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CLIA)系统检测CEA、CA19-9和CA72-4,应用ELISA检测CA242。对30例健康成人和60例不同的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进行测定。结果胃癌和大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和CA242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癌组CEA、CA19-9和CA242浓度显著高于胃癌(P<0.05),而CA72-4浓度显著低于胃癌(P<0.05)。肿瘤标志物对乳头状腺癌和粘液腺癌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管状腺癌的检出率(P<0.05)。四种肿瘤标志物组合检测后,对胃癌的敏感性较单项显著提高(P<0.05);对大肠癌敏感性较单项CA19-9和CA72-4显著提高(P<0.05)。结论四种肿瘤标志物对于胃肠道肿瘤的诊断有一定意义,不同肿瘤标志物组合后可以提高胃癌的检出率。
- 崔林
- 关键词:肿瘤标志物血清肿瘤标志物胃肠道肿瘤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A242
- 乳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D-D)水平的差异,探讨血浆D-D检测在乳腺癌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资料保存完整的乳腺癌患者189例,其中接受外科手术治疗者129例,接受全身辅助治疗者60例。所有患者经治疗6~8个月后复诊时,完全缓解(CR)53例、部分缓解(PR)47例、疾病稳定(SD)48例、疾病进展(PD)41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治疗后6~8个月复诊时,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静脉血血浆D-D水平。比较不同年龄、乳腺癌病理类型、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表达、孕激素受体(PR)表达、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手术治疗前后、全身辅助治疗前后及不同临床疗效(CR、PR、SD、PD)患者的血浆D-D水平。结果 TNM分期Ⅲ、Ⅳ期者血浆D-D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肿瘤直径≥5 cm者血浆D-D水平高于肿瘤直径〈5 cm者,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浆D-D水平高于未转移者,手术治疗后血浆D-D水平低于治疗前,全身辅助治疗后血浆D-D水平低于治疗前(P均〈0.05)。临床疗效为CR、PR者治疗后血浆D-D水平低于治疗前,PD者治疗后血浆D-D水平高于治疗前(P均〈0.05),SD者治疗前后血浆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D水平与乳腺癌患者的TNM分期、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手术及全身辅助治疗可降低血浆D-D水平。
- 冯红蕾崔林李泽韩月婷张鹏
- 关键词:乳腺癌D-二聚体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判定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 观察血清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诊断、病情评估、疗效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HCC患者150例、健康志愿者50例、慢性肝炎患者150例、肝硬化患者150例、其他消化道肿瘤患者200例(分别计为A、B、C、D、E组),比较各组血清PIVKA-Ⅱ、甲胎蛋白(AFP)水平,计算PIVKA-Ⅱ、AFP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HCC的效能,分析血清PIVKA-Ⅱ水平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观察A组治疗前后血清PIVKA-Ⅱ、AFP水平。结果 与其余4组比较,A组血清PIVKA-Ⅱ、AFP水平升高(P均<0.05);PIVKA-Ⅱ诊断HCC的效能高于AFP,PIVKA-Ⅱ联合AFP诊断HCC的效能高于两指标单独诊断;血清PIVKA-Ⅱ水平与HCC患者肿瘤直径、肿瘤数目、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分化程度、并发症有关(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治疗后血清PIVKA-Ⅱ、AFP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 PIVKA-Ⅱ可作为HCC诊断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HCC的病情,对疗效评估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冯红蕾崔林崔林张莹李泽任丽
- 关键词:异常凝血酶原肝细胞癌原发性肝细胞癌甲胎蛋白
- 端粒酶用于膀胱癌诊断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 2010年
- 端粒酶(telomerase)是近年来医学生物界的研究热点,最近的研究表明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无限分裂增殖是细胞恶性转化的重要生物学特性。新近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活化使分裂的细胞染色体端粒维持一定长度,保持染色体的稳定性,细胞分裂、增殖、存货,从而形成肿瘤。作者现就目前端粒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崔林
- 关键词:端粒酶活性膀胱癌细胞恶性转化细胞染色体细胞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