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昌平
- 作品数:33 被引量:205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上调大鼠骨髓中性粒细胞CXCR4表达对减少其在体外循环中释放的作用
- 2015年
- 目的通过大鼠股骨骨髓原位灌注模型研究体内使用岩藻依聚糖上调骨髓内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C-X-C motif)receptor 4,CXCR4]表达的可能性,并探索其对于体外循环相关骨髓中性粒细胞快速释放的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岩藻依聚糖灌注组(F组,n=6)和对照组(C组,n=6)并建立股骨骨髓原位灌注模型。F组大鼠模型灌入岩藻依聚糖溶液(灌入总量6 ml,灌注1 h),对照组灌入缓冲盐溶液。1 h后分别解剖冲洗收集两组大鼠骨髓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比较两组冲洗液中性粒细胞CXCR4表达强度。再以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并建立股骨骨髓原位灌注模型。分别分为岩藻依聚糖溶液灌注组,,(F组)、岩藻依聚糖溶液+AMD3100灌注组(F+AMD3100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骨髓均在灌入体外循环大鼠血浆之前分别灌入岩藻依聚糖溶液、岩藻依聚糖溶液+AMD3100和缓冲盐溶液。继以缓冲盐溶液灌注40 min后收集各组灌出液并计数其中中性粒细胞总数。结果 F组冲洗液中性粒细胞CXCR4(+)比例和表达强度分别为4.71%±0.21%和161.3±7.8,C组冲洗液中性粒细胞CXCR4(+)比例和表达强度分别为1.11%±0.11%和58.4±6.5,,,F组两项指标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F+AMD3100组和C组共收集到骨髓中性粒细胞数平均分别为(261 393.7±12 470.6)个、(872 635.2±10 430.6)个和(818 675.2±10 708.8)个,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D大鼠股骨骨髓原位灌注模型中使用岩藻依聚糖可以有效上调骨髓中性粒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使用岩藻依聚糖上调骨髓中性粒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可以有效减少体外循环血浆刺激下骨髓中性粒细胞的释放,且这一作用可被AMD3100取消。
- 干昌平邱旭安琪石应康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
- OSAS的治疗进展及效果被引量:2
- 2006年
- 干昌平傅璟宋灵敏黎黎
- 关键词:OSAS
-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心脏外科学选修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 2024年
- 为了帮助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掌握心脏外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其学习和从事心脏外科的兴趣,提升其医学人文素养与胜任力,设计并实施了心脏外科学选修课程。本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采用理论讲授、实验操作、临床见习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选择四川大学201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39名选课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期末考核成绩、问卷调查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情况评价课程教学效果。全部学生课程总评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92.3%(36/39)的学生认为课程设计合理,94.9%(37/39)的学生认为课程能够激发学习兴趣,89.7%(35/39)的学生认为课程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71.8%(28/39)的学生认为课程可以锻炼临床操作技能,100.0%(39/39)的学生认为课程提升了人文素养。全部学生参与申报并获得了省级、校级和院级共45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本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在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为我国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开设此类课程提供了参考。
- 张洪伟杨鹏肖正华干昌平李晓胡佳
- 关键词:选修课程心脏外科学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 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及其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大鼠动-静脉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模型是否能模拟临床体外循环造成的特征性炎性反应和器官损伤。方法 SD大鼠麻醉,右颈总动脉、左股静脉插管建立循环通路后随机分为2组:ECC组大鼠采用右颈总动脉-左股静脉转流2h,观察2h;Sham组大鼠插管后仅进行血液稀释而不行旁路循环,观察4h。实验结束后取标本测定血常规、血浆炎性细胞因子含量、动脉血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和肺组织含水量;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另取肺组织做HE染色。结果 ECC后2h,ECC组大鼠仍能保持正常红细胞数量,而白细胞数量、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均高于Sham组(P<0.05)。肺损伤指标显示:ECC组动物肺氧合指数低于300 mmHg(1mmHg=0.1333kPa),并低于Sham组(P<0.05),达到临床急性肺损伤诊断标准;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内TNF-α、肺水含量均高于Sham组(P<0.05),肺组织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膜明显增厚。结论经右颈总动脉、左股静脉插管能成功建立大鼠ECC模型,该模型影响因素单一,成功率高,仅转流2h即能诱导出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和炎性相关急性肺损伤,因此适于研究ECC炎性反应对组织器官功能的影响。
- 谢小均陶开宇唐梦琳杜磊安琪赁可干昌平陈佑雯罗书画
- 关键词:体外循环动物模型炎性反应
- 从二尖瓣解剖结构探索容量负荷相关性二尖瓣反流机制
- 2021年
- 目的从二尖瓣解剖结构探索容量相关性二尖瓣反流的发生机制。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符合标准的室间隔缺损(VSD)伴二尖瓣反流(VSD-MR)患者共32例。相对于心脏轴线的方向:二尖瓣反流束偏离轴线沿左房壁走向为偏心型,反之为中心型。其中,VSD伴偏心型二尖瓣反流(VSD-EMR组)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21(10,56)个月;VSD伴中心型二尖瓣反流(VSD-CMR组)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26(12,87)个月;招募健康儿童9例做为对照组,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49(15,72)个月。分别于术前2周及术后6个月行经胸心脏超声(TTE)检查,评估MR程度,测量各组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射血分数(EF)、二尖瓣前后交界直径(AP)、瓣环周径(AC)、瓣叶对合处直径(CD)。结果术前VSD-EMR、VSD-CMR组EDV、ESV、SV、AP、AC、CD均较对照组增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上述指标均较术前减小。其中,AC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EF组间、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SD-EMR组二尖瓣反流改善率为78.9%(15/19),VSD-CMR组改善率为100.0%(9/9)。结论容量相关性二尖瓣反流去负荷后,瓣膜结构除瓣环周径外基本恢复正常。VSD-EMR术后二尖瓣反流改善率较VSD-CMR组低,可能提示VSD-EMR反流机制更复杂。
- 任彦白文娟颜玲谢林阮伟强徐铁伟干昌平赁可
- 关键词:二尖瓣反流室间隔缺损手术
- 急性心肌梗死小鼠模型的血清代谢特征:基于LC-MS/MS的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利用代谢组学分析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代谢特征,了解其发病机制,并对MI的治疗方向进行新探索。方法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UHPLC-QqQ/MS)对10只MI小鼠和5只假手术对照组小鼠的血清代谢物进行分析,并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利用MetaboAnalyst5.0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途径分析,构建代谢网络。结果UHPLC-QqQ/MS检测到129种代谢物。MI小鼠与假手术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的血清代谢物差异。血清中129种代谢物中的50种与心肌缺血相关。此外,MI最重要的代谢途径是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乙醛酸盐和二羧酸盐代谢。结论在MI中丝氨酸相关代谢途径中的代谢物在血清中含量降低,对MI时心肌保护提出新的治疗方向。
- 寻斯琪干昌平郭应强秦超毅
- 关键词:代谢组学心肌梗死丝氨酸
- 基于PBL的留学生与非留学生组合学习模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留学生与非留学生组合学习模式在基于PBL的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临床实习阶段84名留学生和同年级同时期90名中国实习生。同批次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根据学号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各取一半组成混合组(M组),剩余一半分别为留学生组(I组)和中国学生组(C组)。各组学生同时完成PBL学习任务后以问卷形式定量回答与学习感受相关的6个问题。通过比较各组间不同问题的得分,研究分组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与中国学生相比(C组),留学生(I组)和混合组(M组)学生在学习热情、学习效率和讨论深度提升,以及总体感受上均有更好的评分(P<0.05)。在获得和交换信息能力,以及语言学习方面,混合组感受优于另外两组(P<0.05)。结论:混合教学模式无论对于留学生还是非留学生,均有利于提升其在学习过程中信息获得和交换的效率,有利于语言学习。而对于非留学生,混合编组模式带来的益处可能更大。
- 干昌平肖正华李晓胡佳
- 关键词:PBL留学生临床教学
- 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在微创领域取得新突破
- 2015年
- 2015年4月10日,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赁可教授所带领的团队在超声科、麻醉科、放射科及手术室的多学科协作下成功实施我国首例经皮穿刺左心室入路的心脏手术。
- 干昌平白阳静
- 关键词:心脏大血管二尖瓣置换术超声科开胸手术经皮穿刺手术切口
- 心脏外科术后拔除引流管不同镇痛方法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拔除患者心包纵隔引流管时使用不同镇痛方法的效果及满意度比较。方法将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后安置心包纵隔引流管的94例患者[男47例、女47例,年龄13~68(47.4±13.0)岁]随机分为A组(32例)、B组(35例)、C组(27例)3组。A组采用静脉滴注地佐辛注射液,B组采用静脉滴注地佐辛注射液+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C组采用静脉滴注地佐辛注射液+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拔管护理指导。收集拔管时和拔管后的视觉模拟(VAS)评分、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疼痛消失时间低于或短于A组患者,B组的睡眠评分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C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疼痛消失时间明显低于或短于A组患者,C组患者的心情、下床活动和满意度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C组患者的下床活动和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地佐辛注射液联合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在拔除引流管过程中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地佐辛注射液,能减少疼痛,加上专业的护理指导,还能提高患者对临床工作的满意度。
- 黄丹屈模英游桂英古丽丹贺玥干昌平
- 关键词:心脏术后镇痛方法满意度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的有效性评价被引量:38
- 2005年
- 目的系统评价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行药物流产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9种数据库,手工检索《生殖医学杂志》等10种杂志,追查已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所有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两位系统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筛查、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与第三者讨论解决。Meta分析采用RevMan4.2软件,文献间经异质性检验(α=0.05),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有异质性则分析异质性原因,并用敏感性分析、亚组分析或随机效应模型处理。二分类变量用比值比(OR)表示;连续性变量用加权均数差(WMD)表示,二者均计算95%CI。结果共纳入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比较的原始研究8篇(3348例),同种药物不同孕龄比较的文献9篇(6116例);米非司酮分服与顿服比较的文献5篇(1934 例);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不同间隔时间比较的文献2篇(2381例)。国外原始研究的质量高于国内文献。药物流产完全流产率低于手术流产[OR合并0.18,95%CI(0.11,0.27)];药物流产不完全流产率和流产失败率均高于手术流产,其OR合并值及95%CI分别为3.32(1.79,6.17)和7.36(4.17,12.98);孕龄>49天组完全流产率低于孕龄≤49天组,其OR合并(95%CI)为0.51(0.43,0.61);孕龄>49天组的不完全流产率和流产失败率高于孕龄≤49天组,其OR合并(95%CI)分别为1.66(1.32,2.09)和3.37(2.30,4.94)。米非司酮分服与顿服的完全流产率、不完全流产率、流产失败率、孕囊排除时间、第一次月经恢复时间和流产后平均出血时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不同间隔时间比较,间隔<48h组完全流产率较高,有统计学意义,不完全流产率、流产失败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国内原始研究的质量非常重要。虽然手术流产的完全流产率更高,但药物流产的完全流产率也能达到91.6%(1648/1800),临床可以
- 邹燕李幼平干昌平吴兰童琳梁艳李涛唐莹梅玲杨静刘逸文
- 关键词: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