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肝细胞癌影像诊断及MRI新技术应用
- 廖雪燕
- 关键词:小肝细胞癌影像诊断MRI
- 小肝细胞癌的少见CT强化表现及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研究小肝细胞癌的少见CT强化表现及原因,以提高小肝细胞癌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小肝细胞癌的25个癌灶的少见CT强化表现,与典型肝细胞癌强化图像对比,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20例患者共发现25个癌灶。除2例患者平扫呈等密度影,其它病灶平扫均呈低密度灶。增强后5例动脉期呈高密度影,门脉期、平衡期等密度影;2例动脉期、门脉期呈高密度影,平衡期呈低密度影;3例动脉期、门脉期呈高密度影,平衡期仍呈高密度影,边缘见环形廓清现象;2例增强后动脉期呈等密度影,门脉期、平衡期呈低密度影,边界较清楚;2例增强后三期未见明显强化,即"三低"病灶;3例增强后动脉期呈轻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肝实质,边界较清楚并呈轻度不规整,门脉期仍呈低密度影,病灶内散在更低密度灶,较前明显,平衡期呈低密度影;3个患者呈多灶性起源,其中2例患者各3个病灶,各病灶呈现同步强化;1例患者2个病灶,呈不同步强化。结论小肝细胞癌的少见强化表现多种多样,但三期动态CT扫描技术是小肝细胞癌诊断的可靠影像学诊断方法。
- 廖雪燕谢鉴津邱菊生邱清香许凯华任碧连
- 关键词:小肝细胞癌CT影像学表现
- EB病毒感染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活性及T细胞平衡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感染对结直肠癌(CRC)细胞增殖活性及T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2年3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就诊的CRC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EBV感染情况分为EBV感染组、无EBV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细胞增殖迁移相关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检测两组血清T淋巴细胞活化水平;将EBV与人CRC细胞株共培养后检测细胞增殖迁移活性及相关mRNA转录水平、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与无EBV感染组比较,EBV感染组的Ki-67、P2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的mRNA转录水平与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P<0.05);Treg激活水平低,Th17激活水平高,Treg/Th17低(P<0.05);EB共培养CRC细胞吸光度、迁移细胞数、迁移率、侵袭细胞数低于单独培养,且共培养细胞的Ki-67、P21、MMP-2、MMP-9的mRNA转录水平与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单独培养(P<0.05).结论 EBV影响CRC细胞增殖迁移活性,可能通过影响Treg/Th17平衡介导炎性因子的释放,进而抑制CRC细胞增殖迁移.
- 郑俊琼陈志勇廖雪燕陈珍黄文金罗冬梅
- 关键词:EB病毒结直肠癌T淋巴细胞增殖
- 98例乳腺癌的钼靶X线分析
- 2010年
- 目的总结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8例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结果浸润性导管癌90例,髓样癌5例,其它3例。X表现为肿块90例,肿块伴腋窝淋巴结肿大21例,无肿块仅腋窝淋巴结肿大2例,仅肿块但无腋窝淋巴结转移67例,钙化32例。结论肿块是乳腺癌的最常见征象,钙化是乳腺癌的基本X线征象,腋窝淋巴结肿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征象。使用点压技术是提高X线诊断率的重要手段。
- 廖雪燕卞纪平杨先荣
- 关键词:乳腺肿瘤X线计算机
- 自然分娩后胎盘植入的MRI表现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自然分娩后胎盘植入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自然分娩后胎盘植入患者的MRI表现,年龄28-40岁,平均34.4岁。均行常规MRI及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子宫不同程度增大,胎盘呈分叶状5例,结节状4例,椭圆形1例。以子宫肌层为参照,T2WI-FS胎盘呈混杂信号7例,高信号为主3例。T1WI胎盘呈含略高信号的混杂信号9例,增强前T1WI-FS(THRIVE序列)高信号更明显。动态增强后9例胎盘早期明显不均匀强化。植入部肌层厚度明显变薄7例,轻度变薄3例。结论常规MRI及动态增强能很好地显示产后胎盘植入,是重要的辅助诊断工具。
- 邱菊生廖雪燕唐平太汤琅琅陈金银许凯华林祺
- 关键词:自然分娩胎盘植入磁共振成像
- 磁共振对子宫平滑肌瘤变性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MR)对子宫平滑肌瘤变性的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子宫平滑肌瘤变性的MR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25例患者共发现32个病灶,玻璃样变8个,黏液变性6个,红色变性5个,脂肪变性3个,囊性变4个,坏死3个,钙化2个,肉瘤样变1个,不同变性的MR表现各异。结论 MR能对不同变性的子宫肌瘤进行分析,从而提高肌瘤的诊断准确性。
- 廖雪燕邱菊生邱清香郑俊琼刘金凯
- 关键词:平滑肌瘤磁共振成像
- 周围型肺癌CT诊断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以提高其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55例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做一回顾性分析。结果周围型肺癌的CT表现有深浅分叶征(28/55),毛刺征(20/55),空泡征(10/55),血管纠集征(28/55)和胸膜凹陷征(24/55)。结论螺旋CT及增强CT检查可提高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
- 廖雪燕郑俊琼王建文
-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CT
-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及其诊断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以提高其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NC的MRI及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13例病灶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区或邻近Monro孔,边界清晰。11例形态不规则,2例呈类圆形。10例呈囊实性,2例以囊性为主,1例以实性为主并见少许出血。10例见钙化,6例见流空血管影,8例病灶边缘与侧脑室壁之间见多发实性条索状影。T1WI增强扫描10例不均匀轻-中度强化,2例囊壁强化,囊性部分均无强化,1例明显强化。10例弥散加权成像(DWI)呈稍高或高信号。13例病灶均无明显瘤周水肿。结论 CNC具有较为特征性的MRI表现,综合患者年龄、部位等特点,可进一步提高其正确诊断率。
- 邱清香王运韬廖雪燕
- 关键词:脑室神经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 小儿肠套叠60例诊治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的病因及诊治措施,提高肠套叠的治疗效果。方法经肛门插入Fo-ley氏管。在电视监视器下,用Js-628E电脑摇控脉冲灌肠整复仪,压力设定在7-16kPa之间,确诊肠套叠后行空气灌肠下复位。结果经空气灌肠确诊60例患儿,其中顺利复位成功50例,5例经654-2解痉后复位,5例经手术治疗后复位。结论小儿肠套叠在X线空气灌肠下复位是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
- 廖雪燕王建文郑俊琼卞纪平
-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复位
- 三维增强磁共振头颈静脉成像及窦汇区影像解剖分析
-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和颅内静脉窦3DCE-MRA影像学表现.方法:126例患者行头颈部动脉3D CE-MRA后加扫静脉期,男81例,女45例,年龄14~88岁,对重建的MIP图像观察横窦和颈内静脉引流优势型,窦汇区上矢状窦...
- 邱菊生廖雪燕俞婷宇
- 关键词:颈内静脉颅窦横窦磁共振血管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