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雄

作品数:32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生物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理学
  • 5篇生物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9篇电极
  • 19篇感器
  • 19篇传感
  • 19篇传感器
  • 9篇电化学
  • 7篇化学传感器
  • 6篇生物传感
  • 6篇生物传感器
  • 6篇微电极
  • 5篇葡萄糖
  • 5篇葡萄糖传感器
  • 4篇电化学特性
  • 4篇修饰
  • 4篇微电极阵列
  • 4篇金刚石薄膜
  • 4篇掺杂
  • 3篇阵列电极
  • 3篇微电子
  • 3篇微电子技术
  • 3篇消毒

机构

  • 29篇中国科学院上...
  • 8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32篇张国雄
  • 17篇朱建中
  • 9篇章宗穰
  • 5篇贾能勤
  • 4篇吴佳俐
  • 3篇朱沛林
  • 3篇刘善良
  • 3篇柴欣生
  • 3篇陆德仁
  • 2篇王荣
  • 2篇曹大均
  • 2篇刘晓辉
  • 2篇吴霞琴
  • 2篇林心如
  • 2篇田承云
  • 2篇田承云
  • 2篇李永贞
  • 1篇俞汝勤
  • 1篇徐维轸
  • 1篇沈国励

传媒

  • 11篇化学传感器
  • 5篇分析化学
  • 2篇传感技术学报
  • 2篇功能材料与器...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电化学
  • 1篇传感器技术
  • 1篇化学通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分析测试技术...
  • 1篇第二届全国敏...
  • 1篇第六届全国化...
  • 1篇第三届全国电...
  • 1篇第十届全国电...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 5篇1996
  • 2篇1995
  • 6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92
  • 4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7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电化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5
1996年
本文用未经任何表面处理的硼掺杂金刚石薄膜为电极材料,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检测含K3Fe(CN)6的KCl和HCl-KCl溶液的响应电流,对电极的基本特性,如响应时间,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同时也对溶液pH值变化与因而造成的响应电流变化进行了研究。从与玻碳电极比较的角度出发,分别在含汞的酸性KCl-HNO3和中性KCl体系中,在一定电位下预富集铅,而后用阳极扫描法检测Pb-Hg的溶出峰电流,对金刚石膜电极的分辨率,重现性,稳定性等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对实际水样进行了测试。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这种低电阻率的CVD金刚石膜具有很多优越的电化学特性,有望在电化学中作为电极材料而被使用。
朱沛林朱建中杨申仲张国雄
关键词: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电化学
90型可消毒pH玻璃电极的研制被引量:2
1993年
用pH玻璃电极测定水溶液中氢离子活度,不受溶液颜色、粘稠性和溶解氧的影响,是目前在线检测发酵液值的最佳传感器.可消毒pH电极以瑞士Ingold公司最为著名.自1965年起我国也开始制备发酵pH电极.本文报道的则是自制的90型可消毒pH传感器的制备、性能和实际使用情况.1 电极的制备90型pH电极结构的关键部份是敏感膜.研制的电极敏感膜呈圆柱形,长度为15mm,它较球形敏感膜有明显的优点:机械强度高,可避免安装、试验过程中的人为不小心损坏;敏感区域长,可减少粘稠发酵液覆盖敏感膜引起的误差.pH敏感膜玻璃组分是决定电极性能的主要因素,所以对玻璃成分的设计要兼顾几个方面:玻璃成分与电极内阻的关系;玻璃成分与化学耐久性而高温蒸汽消毒性能的关系,玻璃组分与玻璃敏感膜成型工艺的关系。
张国雄刘善良葛芝芹俞薇华李永贞
关键词:化学传感器
微腔阵列式多功能生物传感器
2001年
报导了谷氨酸、半乳糖集成传感器的制造和表征。传感器建立在硅衬底上用各向异性腐蚀制成的锥形微腔阵列上,不同酶膜沉积在相应的微腔中。采用这种结构可生产多功能的生物传感器。
田锋朱建中张国雄王荣吴霞琴章宗穰
关键词:各向异性腐蚀阳极键合半透膜生物传感器
微电极阵列若干电化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用微电子平面工艺制备了带宽相边长分别为10、20、30μm的带形和正方形微电极阵列(BMEA和SMEA)。在K_3Fe(CN)_6溶液中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特性。边长为10μm的SMEA(工作电极总面积仅为9×10^(-3)mm^2)有最大的电流密度(12.1μA/mm^2)和最短的响应时间(5s)。同一硅片中任选5个SMEA其H_2O_2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1~5mmol/L,平均斜率为220nA/mmol/L,斜率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1%。这些特性可能使它成为生物传感器的重要基础元件。
朱建中刘晓辉吴佳俐陆德仁林心如张国雄
关键词:微电极阵列电化学铁氰化钾
以H_2O_2微电极阵列为基础电极的葡萄糖传感器被引量:1
1994年
以H_2O_2微电极阵列为基础电极的葡萄糖传感器朱建中,刘晓辉,吴佳俐,陆德仁,林心如,张国雄(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上海200050)葡萄糖传感器在生物和医学上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国外采用H_2O_2,微电极(ME)作为基础电极,然后将葡萄糖...
朱建中刘晓辉吴佳俐陆德仁林心如张国雄
关键词:葡萄糖传感器过氧化氢微电极
90系列可消毒pH传感器的研究
张国雄刘善良尹杏娟
关键词:PH值玻璃电极半导体传感器消毒电化学传感器
基于微带阵列电极的微型葡萄糖传感器研究被引量:6
1999年
用微电子薄膜技术制作了微带阵列电极(MAE),考察了该电极在铁氰化钾、过氧化氢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在微带阵列电极表面,修饰一层全氟代磺酸酯(Nafion)膜作为基底电极,并把电子介体二茂铁及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基底电极上制备了微型葡萄糖传感器.探讨了微酶电极对葡萄糖氧化过程的催化作用.该微酶电极响应时间小于10s,检测线性上限为8mmol/L.
贾能勤孙翠珏高林章宗穰朱建中张国雄
关键词:葡萄糖传感器葡萄糖氧化酶MAE传感器
基于微腔型电极的半乳糖生物传感器被引量:4
2000年
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制作了具有三维结构的微腔型传感器芯片(腔深300μm,铂工 作电极1.2×1.2mm2)。作者对微腔型电极进行了电化学特性的表征。并通过明胶包埋法将 半乳糖氧化酶固定在电极中,构成微腔型半乳糖传感器。该酶电极对半乳糖测定的上限为 4.5mmol/L,相关系数为0.9980。较适宜的pH范围为7.0~7,5,响应时间<50 s。该酶电极 在14天内连续使用,响应电流无明显变化。放置一个月后测试仍保持较好的电流响应。
贾能勤朱燕章宗穰朱建中张国雄
酶电极法测定发酵液中的葡萄糖量被引量:1
1992年
葡萄糖是发酵所需的主要碳源,其浓度变化与发酵正常与否及完全程度关系甚为密切。常规分析采用斐林滴定法,滴定终点难以控制,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也有报道,但均不能实现在线检测。本文报道用自制的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测定谷氨酸,苏氨酸发酵液中的葡萄糖量,结果与斐林滴定法相符。实现发酵液中葡萄糖的在线检测,配合计算机进行发酵过程的跟踪和控制的研究还在进行中。
戴愉勤张国雄
关键词:发酵液葡萄糖
微阵列电极及其在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1996年
一、引言微电极技术是近二十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种重要电化学研究技术.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电化学各领域及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从而对电化学理论及应用、电分析化学、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所谓微电极是指至少在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几十微米的电极。电极微型化的意义不仅限于尺寸缩小带来的直接影响(例如埋入体内进行在体在位检测),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极为优异的电化学特性,如具有高的稳态电流密度。高的信噪比,极小的时间常数和低的溶液电位降,特别适用于常规电极不能应用的高阻抗介质中的电化学测试或无支持电解质的测量体系。此外,微电极的稳态测量不受与流动有关的参数影响。因而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微电极是活体原位检测的有力工具;在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中可用于检测中间产物或测定电化学参数(如扩散系数等)。然而。
贾能勤曹大均田承云章宗穰张国雄朱建中
关键词:微电极化学传感器电化学分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