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伟
-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涿州市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指令性课题河北省卫生厅指导性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保定地区人群股骨旋转角度基础临床影像学研究
- 赵志江许红生张磊孟位明付卫杰张小伟
- 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病人逐年增加,而人工全膝关节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的标准手术方案,术中关键技术之一是股骨假体旋转角度的定位,定位不佳导致多种术后并发症,导致术后膝关节功能不佳,假体寿命缩短,给患者造成重大心理和经济压力。该研究...
- 关键词:
-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病临床影像学
- 铆钉小切口切开治疗老年性肩袖损伤疗效观察
- 2023年
- 铆钉小切口切开治疗老年性肩袖损伤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18例老年肩袖损伤患者术前及术后病例资料,肩关节前外侧小切口铆钉缝合技术行肩袖损伤修补术,同时全部行肩峰下减压成形术,部分骨质疏松严重患者行松质骨螺钉打桩肩袖减压缝合,并采用国际公认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术后18例患者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7个月。根据UCLA评分,本组优12例(34-35分),良5例(28-33分),可1例(21-27分),优良率94.44%。结论 铆钉小切口切开治疗老年性肩袖损伤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住院花费少,患者易接受,能早期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提高老年肩袖损伤患者生活质量,且相对于肩关节镜修补肩袖学习曲线低,值得临床推广。
- 张磊王宏张小伟孟位明赵志江
- 关键词:肩袖损伤小切口骨质疏松
- 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对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
- 2024年
- 目的 比较跗骨窦小切口与经外侧“L”形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足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3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经外侧“L”形切口术,研究组采用跗骨窦小切口手术。检测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足功能、跟骨解剖结构、骨代谢、炎性因子、应激反应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2组AOFAS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高度、P1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环磷酰胺(CTX)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3 d 2组CRP、IL-6、MDA水平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跗骨窦小切口术治疗跟骨骨折效果理想,可减少手术创伤,减轻炎症及应激反应,且可促进术后足功能、骨代谢恢复,并发症少。
- 张磊王宏张小伟孟位明赵志江
- 关键词:跟骨骨折
- 跟骨后外侧小切口联合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研究
- 2024年
- 评价跟骨后外侧小切口联合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采用闭合跟骨后外侧小切口联合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34例39足。其中男29例,女5例;年龄26~69岁,平均45.15岁。术前均行跟骨轴位、侧位X线检查,并进行CT平扫加重建。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7足,Ⅲ型22足。术后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定功能情况。结果 术后34例均获得10~16个月随访,平均13.9个月,术后伤口感染3足,2足浅表感染,1足深部感染,所有跟骨后关节面和跟骨长度、宽度、高度均恢复满意,1例内固定物并发症发生。骨折于术后9~16周愈合,平均11.3周。随访期间后关节面均无塌陷发生,X线片示Bhler角和Gissane角、跟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按照美国踝足外科学会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21足(53.84%),良15足(38.46%),差3足(7.69%),平均89.17分,优良率92.30%。2足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例内固定术后骨折移位。结论 跟骨后外侧小切口联合跗骨窦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佳等优点,此手术方式对钢板要求不高,学习曲线较短。
- 张磊王宏张小伟孟位明赵志江
- 关键词: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
- 安装假体时股骨旋转定位轴线及相关角度的解剖学特征
- 2014年
-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股骨假体旋转定位良好是置换成功的关键之一,与置换后关节功能密切相关。股骨髁各项解剖参数也非常重要,熟悉其各项数据能够合理截骨以及选择轴线,避免假体安装位置不佳导致全膝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障碍。目的:通过对股骨髁标本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测量股骨髁标本解剖参数及定位轴线之间的角度。方法:固定架固定共40例股骨骨性标本,观察内上髁及外上髁形态变化,测量股骨髁解剖参数,包括长度、宽度等;应用定位导向器于内外上髁之间穿克氏针固定,垂直股骨后髁轴截骨后以万能角度量角器测量股骨4条轴线——手术髁上轴、临床髁上轴、后髁轴、AP轴之间的相关角度关系。结果与结论:内上髁凹陷出现比例较低,约占所有标本比例总数的25%;股骨髁的高度与西方人相比差别不大,宽度与西方人相比差别较大。提示股骨髁宽度与西方人群差别较大,手术操作应充分注意;股骨髁内上髁凹陷出现比例不高,故参照髁上轴的后髁角定位只适用于部分人群;而AP轴较易定位,两条轴线与后髁轴线之间成角数值稳定,变异性较小,证实AP轴可做为股骨假体旋转定位的可靠标记。
- 赵志江许红生孟位明张小伟张磊
- 关键词:人工假体全膝关节置换股骨
- 人体膝关节股骨后髁角度的MRI测量被引量:3
- 2014年
-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股骨假体旋转力线良好非常重要,研究显示后髁角度是确定力线的重要依据,后髁角度为股骨后髁轴与股骨手术髁上轴之间角度,MRI测量可清晰显示后髁软骨、外上髁突起及内上髁凹陷,从而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目的:测量保定北部地区人群中膝关节后髁角度,为临床实施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确定股骨假体旋转力线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应用核磁共振机对入选中青年人群膝关节进行扫描,取膝关节伸直中立位,扫描平面垂直于膝关节机械轴,选择T1像上最佳膝关节轴位平面,由两名观察者独自分析图像,通过Bravo viewer 6.0影像软件观察股骨内上髁存在率,画出股骨髁上轴线及后髁线并测量两条轴线之间角度,即股骨后髁角度。结果与结论:入选人群男性股骨后髁角度为(2.73±1.28)°,女性股骨后髁角度为(2.35±1.37)°,不同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MRI测量股骨后髁角具有较大优越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髁上轴线变异性较小,可参照后髁角度定位安装股骨假体,避免膝关节置换后并发症发生。
- 许红生赵志江孟位明张磊张小伟
- 关键词:植入物全膝关节置换股骨核磁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