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嵩

作品数:11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机械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3篇汽车
  • 3篇仿真
  • 3篇仿真测试
  • 2篇电池
  • 2篇阳极
  • 2篇阳极催化层
  • 2篇氧气
  • 2篇数据生成
  • 2篇随机采样
  • 2篇能量消耗
  • 2篇全面性
  • 2篇燃料电池
  • 2篇冷启动
  • 2篇混合气体
  • 2篇驾驶
  • 2篇驾驶仿真
  • 2篇采样
  • 2篇车辆
  • 2篇催化
  • 2篇催化层

机构

  • 11篇上海汽车集团...

作者

  • 11篇张嵩
  • 6篇张钊
  • 1篇张程
  • 1篇麻海舰
  • 1篇刘奋
  • 1篇梁伟铭

传媒

  • 2篇上海汽车
  • 1篇汽车技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充能控制方法和系统
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充能控制方法和系统,在对汽车进行加氢时,通过实时获取加氢管路中的压力信号,生成压力‑时间曲线,依据当前时刻获取到的压力信号和上一时刻获取到的压力进行对当前时刻的压力‑时间曲线进行一阶求导,判断求...
张钊罗悦齐张嵩任海平
文献传递
电空调及热管理性能试验台架的研制
2013年
介绍了混合动力汽车的空调及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着重阐述了与传统汽车的不同特点。描述了混动系统中电空调及热管理试验台架的建造背景、原理和建造方法,为以后同类台架的建造提供参考。
张嵩
关键词:汽车空调热管理测试台架
一种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场景的生成方法及生成系统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场景的生成方法及生成系统,其中,所述自动驾驶仿真测试场景的生成方法利用有限的待分割纵向驾驶行为数据作为数据集,利用目标神经网络模型对数据集进行分割和分类,并从分类后的目标数据中随机采样和重...
罗悦齐周干王震张嵩张钊
文献传递
一种燃料电池的冷启动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料电池的冷启动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系统包括的气体混合器将通过空气三通阀输入的一路空气,以及储氢罐输入的一路氢气进行混合,得到包含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输出到燃料电池的阳极催化层,一部分氢气与氧...
罗悦齐张嵩刘让奇
文献传递
传递路径分析在NVH试验室建设中的应用
2014年
介绍了动力总成半消声室的规划建设情况和主要技术指标。通过试验数据分析,确定台架的主要噪声源,对整个传动系统进行结构分析。最后在薄弱的传递路径上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进行试验验证。
张嵩麻海舰
关键词:半消声室噪声汽车
一种室内停车场自主泊车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室内停车场自主泊车系统,包括:车位检测装置、定位装置和后台服务器。车位检测装置监测室内停车场内的车位占用状态;用户通过后台服务器获取室内停车场内的空闲停车位,并选择目标车位作为本次停车位置;后台服务器将...
张钊张嵩汪元景刘让奇梁伟铭刘奋谈小凤
文献传递
面向L3+级智能驾驶系统的仿真测试平台及评价体系开发
张程张嵩王震罗悦齐汪元景林椰厅谢忠
智能驾驶技术在全球工业界与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这一技术将是彻底解决交通安全、交通效率以及出行体验等问题的关键技术路线。智能驾驶技术开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围绕其全方位的功能与性能,以及复杂应用场景,建立测试方法和评价体...
关键词:
关键词:车辆动力学仿真测试平台
一种燃料电池的冷启动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料电池的冷启动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系统包括的气体混合器将通过空气三通阀输入的一路空气,以及储氢罐输入的一路氢气进行混合,得到包含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输出到燃料电池的阳极催化层,一部分氢气与氧...
罗悦齐张嵩刘让奇
文献传递
一种交通流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构建系统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交通流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构建系统,交通流模型的构建方法将不同维度和尺度的交通流模型及车辆模型耦合起来,采取了各个维度的交通流模型交界处的边界条件一致性的处理,达到了不同维度和不同尺度的交通流模型的数据连续性...
罗悦齐王震张嵩张钊
文献传递
基于V2X应用场景的专用短程通信性能道路测试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基于试车场道路测试,研究了不同V2X应用场景下专用短程通信(DSRC)的时延和丢包率,重点分析了通信距离、车辆运动状态、障碍物类型等3方面因素对"车-车""车-路"通信性能的影响。同时,基于路径损耗理论和遮蔽效应理论,建模分析并阐释了试验结果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DSRC丢包率随着通信距离的增加而提高,时延和丢包率在建筑物等遮蔽环境下显著提高。
张钊张嵩罗悦齐陈惠珍王震汪元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