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大学生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灾区
  • 1篇心理
  • 1篇心理韧性
  • 1篇信度
  • 1篇意识形态
  • 1篇震灾
  • 1篇上层建筑
  • 1篇社会
  • 1篇中文
  • 1篇汶川地震
  • 1篇汶川地震灾区
  • 1篇经济基础
  • 1篇儿童
  • 1篇儿童行为
  • 1篇儿童行为问题
  • 1篇RS
  • 1篇CBCL

机构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张庆
  • 1篇孙文强
  • 1篇张卫
  • 1篇陈彩琦
  • 1篇黄婉怡
  • 1篇李莉
  • 1篇陈融
  • 1篇李艳

传媒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2篇2009
  • 1篇199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意识形态不是社会上层建筑吗?
1992年
意识形态是不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问题,关系到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概念的实质,甚至关系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体系,有广泛、深入商榷的必要.本文在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有关意识形态与社会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论述后,得出的结论是: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层建筑的主张,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原意.
张庆
关键词: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汶川地震灾区儿童行为问题的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本研究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汶川地震灾区400名10-13岁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了测评;比较了灾区儿童与普通群体及震前同地区儿童的差异;并探讨了家庭状况和父母心理状况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结果发现,地震灾区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8.2%,显著高于全国及其他地区;除了违纪,灾区儿童其他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同地区儿童的震前水平;灾区儿童行为问题的严重性主要由地震本身造成,家庭状况、受灾严重程度和父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等对问题检出率影响不大。总体上汶川地震灾区儿童的行为问题表现出严重性、全面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陈彩琦李艳田卫卫陈融张庆
关键词:汶川地震灾区儿童行为问题CBCL
心理韧性量表(RS)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应用
心理韧性(resilience)作为积极心理学的热点课题,为研究处境不利儿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范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到越来越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为促进在中国开展有关心理韧性的研究,对目前国外该领域中广泛采用的...
孙文强张卫黄婉怡张庆赖静花李莉
关键词:心理韧性信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