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权
- 作品数:35 被引量:167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防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癌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细胞色素P450 2E1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关系的研究现况
- 2006年
- 细胞色素P450 2E1(cytochrome P450 s2E1,CYP2E1)是人体内重要的Ⅰ相代谢酶类,主要参与N-亚硝酸类化合物、黄曲霉毒素AFB_1、苯、四氯化碳等多种低分子量化合物的代谢活化。因CYP2E1参与多种前致癌物和前毒物的代谢,近年来有关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日益成为肿瘤病因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就CYP2E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肿瘤易感性关系作一简要综述。
- 盛鹰黄天壬张振权
- 关键词:CYP2E1基因多态性肿瘤易感性
- 饮用水的诱变性与肝癌的风险
- 1996年
- 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了肝癌高发区扶绥县饮用水的诱变性与肝癌发病的关系。结果表明,检测32份不同饮水类型的饮用水(饮用塘水、塘边井水、井水、河水和自来水)中有12份饮用塘水和2份塘边井水能明显诱导蚕豆根尖微核率增高(P<0.01),而井水、河水和自来水所诱发的蚕豆根尖微核率与对照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该县饮用塘水中存在染色体畸变的物质,此类物质在各种饮水类型的水样中所诱发的蚕豆根尖微核效应与当地居民肝癌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r=0.86P<0.05)。表明摄入这些化学诱变剂可能是导致肝癌高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 阮萃才陈艳华张振权
- 关键词:饮用水诱变性试验蚕豆根尖微核肝肿瘤
- 肝癌高发区居民饮用水质与肝癌病因研究被引量:13
- 1994年
- 首次在广西肝癌高发区扶绥县进行居民饮用水质的全面调查。结果发现,该地区居民饮用水源中,塘水污染最重,河水次之,井水最轻。主要的化学污染指标为、腐殖酸、悬浮物、化学耗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肝癌高发区饮用水质较低发区差。肝癌的死亡率与水质中腐殖酸、COD等含量成正相关。本结果为肝癌病因学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 黎丹戎刘宗河张振权林年丰玉太存甘树才曹淑琴黄天壬梁任祥涂文升陶立新黎远冬杨寅中
- 关键词:饮用水肝肿瘤
- 广西的鼻咽癌流行情况与病因研究
- 广西的鼻咽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病因研究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展的全国居民死因回顾性调查.根据该项调查研究的汇总资料,在我国大陆地区,鼻咽癌死亡率高于全国(大陆地区)平均水平的省级区域(均按当时建制)有6个...
- 张振权崔英
- 关键词:鼻咽癌流行病学调查肿瘤病因
- 文献传递
- Drinking water and liver cancer *
- 1997年
- AIM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tagenicity of drinking water and incidence of liver cancer in high liver cancer incidence areas in Guangxi.
- 阮萃才陈艳华张振权
- 广西恶性肿瘤死亡的流行特点及趋势被引量:23
- 2001年
- 目的 了解 2 0世纪末广西恶性肿瘤死亡率水平、分布规律、流行特征和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对广西 1/ 10人口进行死亡原因回顾性调查。结果 恶性肿瘤死亡率为80 0 2 / 10万 ,占全部死亡人数的 13 32 % ,成为第 3位主要死因 ;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 ,性别比为 1 90∶1;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基本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升高 ;肝癌是广西最主要的恶性肿瘤 ,其次是胃癌、肺癌和鼻咽癌等。近 2 0多年来 ,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上升幅度高达 10 9 0 1% ;大部分恶性肿瘤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其中肺癌死亡率上升幅度最大。结论 恶性肿瘤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预计 2 1世纪初恶性肿瘤可能成为危害广西居民健康和生命的首要疾病。
- 黄天壬张振权石建基余家华唐步坚何振芳刘锦玲
-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流行病学
- 广西南部农村人群肝病患病的现况研究
- 目的:了解广西南部农村人群各种肝病的患病状况及其流行特点方法:调查广西南部农村20~55岁男女人群,共调查15701人。应用酶联免疫试验(EIA)检测血清HbsAg 和AFP,并对AFP阳性者应用放射免疫法(RIA)定量...
- 黄天壬余家华利基林张振权邓伟张春燕赵盛发
- 文献传递
- 广西肝癌高发县肝癌家族聚集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 2009年
- 为探讨谷胱甘肽转硫酶M1(glutathione—S.transferaseM1,GSTM,)基因型及其他相关的危险因素与肝癌家族聚集的关系,笔者选择广西肝癌高发县扶绥县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取11个肝癌高发家族(指除肝癌先证者外在其一级亲属中还有1例以上的肝癌病例,且这些肝癌病例均分布在连续三代以内的家族)的成员作为高发组,共88例。同时,以居住在同一个村、
- 邓伟黄天壬余家华张振权何振芳周德南利基林叶司原张春燕梁任祥韦忠亮
- 关键词:相关危险因素家族聚集肝癌谷胱甘肽转硫酶
- 广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被引量:22
- 2013年
- [目的]了解21世纪初广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及死因构成,以及近30多年广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广西居民三次死亡原因回顾性(抽样)调查数据.计算并分析广西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累积率、截缩率、构成比和死因顺位等指标及其变化规律。[结果]2004~2005年广西居民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18.03/10万(男性155.32/10万,女性76.95/10万);在全死因类别中占20.66%(男性23.64%,女性16.13%)。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40~岁组以上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显著上升。前4位主要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和鼻咽癌。近30年广西居民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随时间升高,死因构成随时间增大。第二次调查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比第一次上升108.71%和76.03%、第三次比第一次上升207.85%和94.71%;男性上升幅度大于女性:第三次调查恶性肿瘤构成比第二次增加7_34%,升幅达55%。恶性肿瘤在全死因顺位中由第3位上升至第2位。[结论]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广西居民的生命健康。肝癌、肺癌、胃癌和鼻咽癌预防和控制应作为广西恶性肿瘤防控工作的重点。
- 邓伟黄天壬利基林叶司原余家华张春燕张振权何振芳
-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
- 庚型肝炎病毒C_(26)抗原基因的cDNA序列研究
- 2002年
- 目的 :确定我国庚型肝炎病毒 (河北株 ) C2 6 抗原基因的 c DNA序列。方法 :采用 RT- PCR方法从人血清中扩增出庚型肝炎病毒 C2 6 抗原的 c DNA产物 ,使之与 T-载体连接构建成克隆重组质粒。用 PCR和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方法鉴定出阳性重组质粒 ,然后扩增并抽提质粒进行 DNA序列测定。结果 :获得的庚型肝炎病毒 C2 6 抗原基因的 c DNA核苷酸序列与国外已报道的庚型肝炎病毒 4 4 4 0 2、庚型肝炎病毒 4 5 96 6、庚型肝炎病毒 36 380的相应区域进行比较 ,核苷酸同源性在 84 %以上 ,氨基酸同源性在 90 %以上。结论 :庚型肝炎病毒中国河北株的 C2 6 c DNA序列在遗传上是比较保守的。
- 赵惠柳周育森王海涛张振权黄天壬何振芳余家华
- 关键词:庚型肝炎病毒C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