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德
- 作品数:20 被引量:14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43株伤寒杆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被引量:5
- 1989年
- 本文对1987年10月至1988年1月上海市青浦县伤寒流行期间临床采集到的143株菌株进行了鉴定,并测定了11种抗菌药物对伤寒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lC).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菌种鉴定将临床经血培养分离到的菌种进行SS 培养和生化及血清学鉴定.鉴定后的菌株移种琼脂斜面,37℃孵育18h 后取出备用.2.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lC)
- 顾宪进吴培澄张敬德张梅芳周素琴
- 关键词:伤寒杆菌抗感染药
- 妥舒沙星的体内外抗菌作用研究被引量:10
- 1999年
- 测定妥舒沙星的体内外抗菌活性。以同类氟喹诺酮类及其他抗菌药物为对照,测定了689株临床分离菌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妥舒沙星对需氧革兰氏阳性球菌(除MRSA外)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对金葡球菌、肺炎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的抗菌活性高;妥舒沙星对需氧革兰氏阴性菌具强大的抗菌作用,对肠杆菌科细菌、流感杆菌和淋球菌的抗菌作用尤强;妥舒沙星对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亦具良好抗菌作用。妥舒沙星对需氧革兰氏阳性球菌及厌氧菌的作用明显优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对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与其他受试氟喹诺酮类相仿。妥舒沙星对小鼠实验性细菌感染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口服或静注妥舒沙星对金葡球菌的体内抗菌作用明显优于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氏菌的抗菌作用优于或与环丙沙星相似;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与环丙沙星相似。
- 曹忆堇张婴元张敬德朱德妹郭蓓宁周乐吴培澄王宇倩汪复
- 关键词:妥舒沙星体外抗菌活性体内抗菌活性
- Du6859a及其他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被引量:14
- 1996年
-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Du6859a对1206株临床分离菌的抗菌作用,并与其同类品种(司帕沙星、托舒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氟沙星、环丙沙星)比较。Du685qa对金葡球菌不产酶株、MSSA、MRSA、MRSE,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的MIC_(90)均为0.5mg/L;对肠球菌的MIC_(90)为2mg/L,优于其同类品种。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可为0.25mg/L,铜绿假单胞菌可为0.5mg/L的本品所抑制,其抗菌活性与司帕沙星和托舒沙星相似。Du6859a对各种厌氧菌亦具良好作用,多数菌株可为0.5mg/L的浓度抑制。因此认为本品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临床试验。
- 汪复张敬德朱德妹王宇倩周乐张婴元
- 关键词:氟喹诺酮类药物抗菌活性
- 洛美沙星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 1991年
- 洛美沙星是由日本北陆公司于1985年开始研制的新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于1990年研制成功,本文测定了国产洛美沙星对临床分离的966株需氧菌与93株厌氧菌的抗菌作用,并与进口品及8种有关抗菌药物进行比较。对非产酶金葡菌和产酶组对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的MIC50为0.5~1ms/L时β—溶血性链球菌的MIC50为2mg/L;对肠杆菌科细菌的MIC50
- 张敬德陈友姊呈培澄周乐张婴元汪复
- 关键词:洛美沙星体外抗菌活性需氧菌甲氧西林溶血性链球菌不动杆菌属
- 头孢替安治疗呼吸和泌尿生殖系感染50例及体外抗菌作用被引量:3
- 1991年
- 本文报道头孢替安的体外抗菌活性、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头孢替安对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和其他革兰阳性球菌和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有良好抗菌作用。本品用于呼吸系、泌尿生殖系等感染50例(男22,女28,平均年龄31±25yr),成人2-6g/d,分2-3次静滴,儿童50-100mg/(kg·d),分2次静滴,疗程一般7-14d。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0%(其中痊愈率达62%)。不良反应较少见。
- 吴菊芳张婴元汪复周乐张敬德陆际晨沈树新
- 关键词:头孢替安呼吸道
- 舒巴坦的抑酶作用及其对氨苄西林体外抗菌活性的增强作用
- 1995年
- 本文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国产和进口舒巴坦的抑酶作用进行了研究,同时测定了氨苄西林联合舒巴坦后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舒巴坦对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包括能水解某些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质粒酶如TEM—3、TEM—10以及CTX—R^+均具抑酶作用。氨苄西林联合舒巴坦后,对产酶葡萄球菌和肠杆菌科细菌的活性明显增强,MIC平均值分别较氨苄西林单药降低2~5倍和2~7倍;两者联合使抗菌谱扩大,对洛氏不动杆菌和硝酸盐阴性杆菌及部分金葡菌也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国产舒巴坦的抑酶活性及联合氨苄西林后的体外抗菌活性均与进口舒巴坦相仿。
- 施耀国张婴元王子平张敬德
- 关键词:舒巴坦氨苄西林体外抗菌活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
- 头孢哌酮实验和临床研究被引量:5
- 1986年
- 头孢哌酮(Cefoperazone)为日本富山化学公司1977年研制成功的第三代头孢菌素,1979年19届国际抗菌药物和化疗会议发表了头孢哌酮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我国于1983年试制成功,由我所完成一系列实验研究,1984年在上海地区进行临床验证.并通过鉴定.现报道如下.
- 刘裕昆张敬德顾健伟张梅芳江华汪复戴自英
- 关键词:头孢哌酮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试制化疗
- Isepamicin与六种氨基糖苷类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8
- 1992年
- 本文比较fsepamicin(ISP)、庆大霉素(GM)、地贝卡星(DKB)、乙基西索米星(NTL)、妥布霉素(TOB)、西索米星(SISO)与阿米卡星(AMK)的体外抗菌活性。金葡菌产酶株对上述抗生素的敏感性显较不产酶株为差,以ISP、NTL对金葡菌产酶株的作用最强。其平均MIC值分别为1.85和2.12mg/L;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则以ISP和AMK为强。以ISP对各种细菌的MIC值最低0.32~3.39mg/L。TOB、GM、SISO、NTL与DKB对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相似,五者之间有很大程度交叉耐药。所测611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对一种以上药物耐药者312株,占51%;其中对ISP和AMK仍敏感者分别为90.4%和91.7%,而对NTl、GM、TOB、DKB敏感者仅15~18%,本文讨论了细菌对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 张敬德汪复周乐吴培澄刘裕昆戴自英
- 关键词:氨基糖苷类细菌耐药性抗生素
- 11种抗菌药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1986年
- 鼠伤寒杆菌是近年来沙门氏菌属感染中最常见的致病菌.1982年国内北京、上海、福建等地曾有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流行,据各地报告有2,000余例,培养阳性者485例.患者大多为新生儿和婴幼儿,病原菌对许多常用抗生素耐药,并有多例死亡[1].为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我们收集了上海地区1982年流行中所分离的鼠伤寒杆菌61株,进行11种国产抗菌药物对该菌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汪复张敬德顾亚明张梅芳刘裕昆戴自英
- 关键词:抗菌药物鼠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属常用抗生素抗菌作用
- 乙基西梭霉素的评价被引量:1
- 1988年
- 本文报道对乙基西梭霉素(NET)进行抗菌作用、正常人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研究结果.本品对金葡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除肠球菌外)、肠杆菌科细菌和绿脓杆菌具较强抗菌活性,氨基糖类耐药菌株中部分对本品仍敏感.正常人肌注或静滴2mg/kg后血峰浓度分别为7.6±1.3mg/L和14.1±0.87mg/L,消除半衰期约为2h,24h内尿中排出85%.临床试用于各种感染50例,每日剂置3~6mg/kg,有效率90%,来见明显耳、肾毒性.对乙基西梭霉索的适应症和临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试 .
- 汪复张婴元张梅芳张敬德顾建伟张菁周乐吴培澄刘裕昆戴自英
- 关键词:乙基西梭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