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军
- 作品数:4 被引量:95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赫斯特知识课程论述评(上)被引量:4
- 1999年
- 作为60、70年代伦敦学派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保罗.H.赫斯特(Paul.H.Hirst,1927—)和R.S.彼得斯(R.S.Peters)一起,对许多教育概念作了十分必要的澄清,从而开辟了教育研究的新传统,其成就有目共睹。赫斯特和彼得斯的教育理念基本一致(均持自由教育理念),但学术侧重点各不相同,彼得斯主要关注伦理学和道德问题,而赫斯特则着力于研究知识论和课程论。本文试图对赫斯特知识课程论进行分析和评价,其中重点分析以下问题:
- 张文军
- 关键词:知识形式赫斯特自由教育课程论知识分类尼克斯
-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育目的观的批判被引量:41
- 1998年
- 教育是与人类发展同时起步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活动之一。人类任何阶段和世界任何地区的教育都不可能是没有的目的的,不管这些目的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
- 张文军
- 关键词: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后现代POSTMODERNISM教育哲学
- 赫斯特知识课程论述评(下)被引量:6
- 1999年
- 三、赫斯特对课程的阐释 赫斯特认为,一种明智的课程必然会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明确具体的课程目标;2.能充分反映课程目标的课程内容;3.能唤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方法。
- 张文军
- 关键词:课程论赫斯特自由教育知识形式课程规划心理结构
- 后现代课程观初探被引量:48
- 1997年
- 后现代课程可以从两种视角来考察。一种是广义的视角,即强调后现代状况的特征,以及后现代状况下出现的各种课程理论(包括一些采用了现代主义哲学的课程理论)的视角。另一种是狭义的视角,即考察那些强调自己的理论是站在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上的,并应用了后现代主义的假设来建构“后现代课程论”的课程观。本文试图从广义的视角来考察后现代课程观,将后者的理论作为前者的诸种理论中的一个流派、一种说法来看待。
- 张文军
- 关键词:后现代课程观后现代教育批判教育学后现代主义课程格里芬混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