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功
  • 1篇休克
  • 1篇休克治疗
  • 1篇乙状结肠
  • 1篇乙状结肠癌
  • 1篇乙状结肠穿孔
  • 1篇运动功能障碍
  • 1篇运动疗法
  • 1篇治疗急性脑梗...
  • 1篇舒巴坦
  • 1篇舒巴坦钠
  • 1篇体针
  • 1篇头孢
  • 1篇头孢哌酮
  • 1篇转氨酶
  • 1篇转氨酶升高
  • 1篇疗法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结肠

机构

  • 2篇青岛大学医学...

作者

  • 2篇贺东勇
  • 2篇张晓英
  • 1篇宫兴基
  • 1篇于东强
  • 1篇徐海沧
  • 1篇尹磊
  • 1篇王少春
  • 1篇耿守孟

传媒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转氨酶升高一例被引量:3
2013年
患者男,76岁,因停止肛门排气、排便3d,加重伴腹胀4h于2010年1月17日入我院普外科。查体:P102次/min,BP84/45mmHg,双肺呼吸音清,腹强直呈板状,压痛、反跳痛阳性,拟诊为“休克、急腹症”。抗休克治疗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诊断为:乙状结肠癌、乙状结肠穿孔,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
耿守孟王少春贺东勇尹磊张晓英徐海沧宫兴基
关键词:转氨酶升高舒巴坦钠头孢哌酮抗休克治疗乙状结肠穿孔乙状结肠癌
头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34例运动功能障碍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头针运动疗法,与体针结合常规康复疗法在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差异,探讨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更优方法。方法:将急性脑梗死后肢体瘫痪68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运动疗法组和体针康复组,每组34例。头针运动疗法组针刺顶中带、顶颞前斜带上1/5、中2/5(对侧),并嘱患者用意识支配患侧肢体运动;体针康复组针刺肩髃、肩贞、手三里、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积分(FMA)和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症状评分(FMA)和神经功能缺损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头针运动疗法组优于体针康复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运动疗法可促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受损神经及肢体功能恢复,疗效优于体针康复治疗。
于东强张晓英贺东勇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