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细胞肝癌氩氦刀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变化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比较单纯TACE和氩氦刀联合TACE 2种治疗方法对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影响的差别。方法 2013年8月—2014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随机分为单纯TACE组(A组)和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组(B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上升,其治疗前后VEG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血清VEGF含量下降,其治疗前后VE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EG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血清VEGF水平指标分析,TACE联合氩氦刀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很可能优于单纯TACE组。
- 李丁向华张智明刘觉仕方志勇龙林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氩氦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支气管动脉灌注结合静脉化疗序贯治疗中晚期肺癌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分析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结合静脉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2月-2013年2月收治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5例,第1天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健择(进口盐酸吉西他滨)、顺铂,第8、15天予健择全身静脉化疗,28天1个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2例,稳定8例,进展2例,总有效率71.4%;半年生存率100%,1年生存率54.3%;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结合静脉化疗序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型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龙林向华张智明刘觉仕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灌注非小细胞型肺癌吉西他滨
- 探究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究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载药微球组和碘化油组,每组50例。载药微球组采用载药微球治疗,碘化油组采用碘化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肝功能、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1年生存率、总生存期(OS)。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乏力评分、腹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载药微球组疼痛评分、乏力评分、腹胀评分均低于碘化油组,QOL评分高于碘化油组(P<0.05)。治疗后,两组清蛋白(ALB)均高于治疗前,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均低于治疗前,且载药微球组ALB高于碘化油组,TBIL、ALT均低于碘化油组(P<0.05)。载药微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高于碘化油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载药微球组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降低、脱发发生率均低于碘化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载药微球组1年生存率为88.0%,高于碘化油组的66.0%,OS显著长于碘化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降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延长生存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龙林孙林刘觉仕向华张智明
- 关键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肝功能临床症状
- 输卵管梗阻不孕症的微创诊疗体会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DSA采集图像,水溶性造影剂子宫输卵管造影及输卵管梗阻微创诊疗安全性,疗效和如何规范质量控制。【方法】534例不孕症患者DSA连续采集图像,用60%泛影葡胺或欧苏300 mgI/ml行子宫输卵管造影,96例双侧输卵管梗阻者行介入再通术,并对21例伞端积液梗阻者联合妇科腹腔镜粘连松解及伞端成形术。【结果】534例造影显示共1067条输卵管,通畅399条(37.4%),通而不畅197条(18.4%),梗阻472条(44.2%)。术前B超提示积液255条,造影无一条通畅。96例共192条输卵管梗阻行再通述,开通后通畅的154条(80%),通而不畅10条。有75例双侧通畅,21例远端梗阻或通而不畅者行腹腔镜下粘连松解及伞端成形。妊娠率:造影后双侧通畅的为74%(128/146),微创治疗的为(46.9%)。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输卵管梗阻不孕症的微创诊疗术,完善的检查,术前用药,严格掌握适应证,选择恰当的微创技术是质量控制的关键。
- 刘觉仕向华张智明潘能玉方志勇
- 联合介入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比较微波消融(PMCT)、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及联合PMCT和TACE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9例不能或不愿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男40例,女9例),随机分为肝动脉化疗栓塞加经皮肝穿刺微波消融组(PMCT+TACE组,联合组)、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组(TACE组)及单纯微波消融组(PMCT组),联合组行TACE+PMCT治疗,TACE组行序贯性TACE治疗,PMCT组行PMCT治疗,比较3组治疗后疗效。结果联合组缓解率、1年生存率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1.08%、86.49%和64.86%,显著高于TACE组(56.10%、65.85%和36.59%)及PMCT组(P<0.05)。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微波消融(PMCT)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安全、有效、实用,较单纯TACE及PMCT治疗有较大的优越性。
- 向华龙林张智明刘觉仕方志勇孙林刘放其
- 关键词:巨块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 2006年
-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经验,探讨其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45例患者均采用X线透视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根据梗阻部位的不同解剖决定放置支架的方式。45例共置入胆道内支架53枚,其中8例每例置入2枚。结果经皮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为100.00%。置入术后1周血总胆红素水平较置入前明显下降(P<0.001)。并发症发生率24.98%,为主要包括胰腺炎和逆行胆道感染等。结论经皮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疗效可靠,是一种安全,可作为恶性胆管阻塞介入治疗的一种姑息性疗法。
- 张智明向华刘觉仕刘建滨方志勇潘能玉
- 关键词:介入性治疗内支架胆管阻塞胆管肿瘤
- 国产胆道支架经皮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 恶性胆道梗阻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无法切除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是一种较好的姑息性介入治疗方法,它创伤小,对病人损伤小,并避免了由于引流导管引起的各种不便与并发症。作者自1999年起...
- 向华刘觉仕张智明潘能玉方志勇马宝林
- 关键词:胆道支架恶性梗阻性黄疸
- 文献传递
- CT引导下肾囊肿硬化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4年
- 邓元甫刘建滨向华刘觉化张智明潘能玉黄卫国严春雷
- 关键词:硬化疗法
- 经颈静脉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多途径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评价经颈静脉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联合多途径治疗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作用和远期疗效。【方法】对82例患DVT病人的89个患肢经静脉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再行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包括机械取栓,导管接触溶栓,持续肝素抗凝治疗等。随访期2~44个月,平均19个月,了解过滤器放置后的状态,滤器对血栓的捕获,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有无再发肺动脉栓塞。【结果】2例2枚过滤器3个月后复查出现轻度移位,其余80例滤器均展开良好,位置固定,11枚滤器有效捕获血栓,全部病人随访期内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显效51(62.2%)例,有效31(37.8%)例。【结论】经静脉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多途径介入治疗DVT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 刘放其向华刘觉仕张智明方志勇龙林孙林
- 关键词:颈静脉腔静脉滤器
- 肝胆胰动脉性大出血介入治疗被引量:2
- 2003年
- 刘觉仕刘建滨郭一清张智明
- 关键词:动脉出血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