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洪恩

作品数:12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东北工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矿业工程
  • 2篇冶金工程

主题

  • 7篇浮选
  • 5篇毒砂
  • 5篇铁矿
  • 4篇黄铁矿
  • 3篇硫化矿
  • 2篇选矿
  • 2篇氧化剂
  • 2篇硫化矿浮选
  • 2篇浮选分离
  • 2篇表面特性
  • 2篇除砷
  • 1篇载金矿物
  • 1篇溶液化学
  • 1篇砷黄铁矿
  • 1篇钼矿
  • 1篇细粒
  • 1篇磷灰石
  • 1篇菱镁
  • 1篇菱镁矿
  • 1篇菱锰矿

机构

  • 11篇东北大学
  • 2篇东北工学院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昆明工学院

作者

  • 12篇张洪恩
  • 4篇李广明
  • 1篇吕建业
  • 1篇臼井进
  • 1篇崔礼生
  • 1篇沈耀平
  • 1篇任翔
  • 1篇钱鑫

传媒

  • 3篇矿冶工程
  • 2篇有色金属
  • 2篇有色矿冶
  • 1篇有色金属(选...
  • 1篇中国锰业
  • 1篇中国矿业
  • 1篇矿产综合利用
  • 1篇东北工学院学...

年份

  • 4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90
  • 5篇198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硫化矿浮选除砷实践中矿石预处理的影响
1989年
一、引言在黄铁矿和毒砂的浮选分离实践中,通常是采用碱法、氧化法、亚硫酸盐法、石灰硫酸铜法及铵盐石灰法等传统方法。采用这些方法,硫砷分离指标常达不到要求,因此,寻找可有效的方法和改进措施,很有必要。
李广明张洪恩
关键词:硫化矿浮选分离矿石预处理磨矿介质
毒砂和黄铁矿颗粒的表面化学组成被引量:13
1992年
本文在矿物结晶化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助于Auger电子能谱测试结果,研究了毒砂与黄铁矿颗粒的表面化学组成,以确定毒砂与黄铁矿的表面特征,寻求它们之间分离困难的根本原因。首次提出毒砂颗粒存在两种表面,即[FeS]和[AsS]。其中[FeS]和黄铁矿表面[FeS_2]类似。这一结果是分析一切有关毒砂表面现象的基础。
李广明张洪恩臼井进
关键词:毒砂黄铁矿表面特性
菱镁矿、白云石表面电性研究被引量:4
1990年
通过对菱镁矿及其主要伴生矿物白云石溶解行为的研究,推测并测定了菱镁矿、白云石的零电点,研究了Ca^(2+)、Mg^(2+)离子对矿物表面电动电位的影响。研究发现:菱矿镁、白云石的溶液化学行为与表面电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H^+、OH^-离子和矿物晶格离子以及各种水解产物是菱镁矿、白云石的定位离子。
袁世泉张洪恩
关键词:菱镁矿白云石浮选表面电性
细粒菱锰矿、磷灰石溶液化学及浮选分离的研究被引量:3
1992年
基于溶液化学的基本原理,系统地研究了细粒菱锰矿、磷灰石单矿物和混合矿样的溶解速度、溶解度等溶解特性,考查了矿物溶解离子间的相互影响、组分状态分布,以及矿物表面组分的变化对矿物表面电性及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研究了三类不同抑制剂的抑制效果、作用机理及矿物溶解组分对抑制效果的影响,从中优化出效果最佳的药剂。
任翔张洪恩
关键词:菱锰矿磷灰石浮选药剂
SMMC型浮选柱处理红铁矿的效果
1992年
与传统浮选柱相比,东北工学院研制的静态混合磁力旋流(SMMC)型浮选柱,柱体高度较低,充气器结构简单、柱外安装、维修方便、充气量较大,气泡尺寸较小,改善了细粒回收,气浆柱外混合,提高了浮选效率。一台两米高的浮选柱对东鞍山难选矿石反浮选,获得产率40.8%、品位7.79%的废弃尾矿,粗精矿品位52.67%、回收率达90.7%。
崔礼生张洪恩
关键词:铁矿红铁矿浮选柱浮游选矿
联合使用碱和氧化剂分离毒砂与黄铁矿被引量:19
1989年
本文提出了碱和氧化剂联合使用的方法分离毒砂与黄铁矿,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氧化剂氧化后的硫化矿物,表面特性及可浮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碳酸钠作用下,可以实现毒砂和黄铁矿的分离。这主要是由于氧化剂选择性氧化抑制毒砂的同时,碱选择性地阻碍捕收剂在毒砂表面的吸附,并清洗黄铁矿表面因氧化而生成的不利于浮选的氧化产物。在该条件下,矿物表面的氧化产物和无碱时相同。
李广明钱鑫张洪恩
关键词:毒砂黄铁矿氧化剂
辉钼矿表面特性及其可浮性的研究被引量:19
1992年
运用Auger能谱、原子吸收光谱、显微镜分析、BET吸附法和浮选法对辉钼矿的棱、面特性及可浮佳进行了测定和比较;明确了辉钼矿的棱与面及棱面比的概念,分析并证实了棱、面的元素组成及金属阳离子在其表面的吸附部位;推导了几何棱面比与实际棱面比的计算方法,并得到了棱面比与粒度和可浮性变化的规律性。测试结果表明:几何棱面比决定着辉钼矿的可浮性,实际棱面比与捕收剂用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吕建业沈耀平张洪恩
关键词:辉钼矿表面特性可浮性浮选
FeAsS吸附二硫代碳酸盐的固体表面活度研究
1991年
通过对正丁基二硫代碳酸盐在FeAsS上吸附的研究,提出了“固体表面活度Aos”的新概念,可用以定量描述固体FeAsS表面吸附特性;并进行了“固体表面活度”的数值测定。二硫代碳酸盐的吸附量与Aos及其平衡浓度C之间的关系为:Γ=K[Aos]~mC^n,即吸附反应实质上是服从于吸附质离子与表面活性点之间化学反应的质量作用定律。在强碱性介质中,“固体表面活度”很低,若二硫代碳酸盐浓度不大,则不能发生吸附。
李广明张洪恩
关键词:STATUS
国外浮选理论研究的进展
1989年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各国的选矿工作者采用各种新的技术手段,针对矿物的表面性质与结构、药剂的作用机理、电化学、浮选动力学等方面的浮选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
毛来群张洪恩
关键词:选矿浮选
碱、氧化剂和铜离子对毒砂浮选的影响被引量:4
1989年
本文研究了毒砂的可浮性、活化和抑制。结果表明,在强碱性介质中毒砂受到强烈抑制,归因于矿物表面活性点的消失,不能继续吸附捕收剂。氧化剂对毒砂浮选的不利影响则是因为氧化形成了亲水的氧化物表面膜,超过了捕收剂吸附形成的疏水性。适当控制pH值或合理使用氧化剂均可以使毒砂和黄铁矿得到分离。但体系中金属离子特别是Cu~的存在,使得分离变为不可能。铜离子对毒砂和黄铁矿的活化作用,是由于在它们表面上形成了性质相同的CuS化合物,提供的Cu~活性点在强碱性介质中也不能除去,且使氧化选择性降低。最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李广明张洪恩
关键词:毒砂砷黄铁矿载金矿物硫化矿物硫化物矿物氧化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