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琳
-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建筑科学更多>>
-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被引量:3
- 2016年
- 为了分析地下水渗流作用下地埋管群的传热性能,基于移动有限长线热源模型解析解,结合叠加原理给出地埋管群在土壤中散热所引起的动态温度响应的解析解.对一个3×3顺排管群在土壤中的传热过程进行三维动态数值仿真,验证解析解的正确性.基于解析解研究地下水渗流作用下管群换热器连续和间歇散热所引起的土壤温度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当间歇运行时,可缓解管群间的热干扰,使得土壤温升显著减小,即土壤温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针对地埋管间歇散热的情况,探讨渗流速度和土壤热物性对土壤温度响应和恢复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渗流速度越大,土壤温度恢复的幅度越大,且土壤物性对土壤温度响应和恢复特性的影响也很明显.地埋换热管群所引起的土壤温度响应和恢复特性受地质状况和地下水渗流速度的综合作用影响.
- 张琳琳赵蕾杨柳
- 关键词:土壤源热泵地下水渗流地温恢复
- 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节能性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对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的形式和优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以西安地区某办公建筑为例,模拟了常规垂直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与桩基埋管地源热泵两种不同形式下机组能耗和土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桩基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机组能耗较少且土壤温度场波动较小,具有一定的节能潜力。
- 朱立东张琳琳
- 关键词:地源热泵节能
- 分层土壤中竖直埋管换热器传热特性被引量:18
- 2015年
- 基于移动有限长线热源理论,考虑土壤分层及存在渗流现象,建立了埋管传热解析模型。利用热响应试验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对比分层模型与均质模型所给出的埋管散热过程的土壤温度响应表明:埋管周围土壤沿轴向分层使其温度分布也呈现分层而非均匀的特点,各层土壤中钻孔壁处温度趋于稳定所需的时间及数值因各层物性的差异而不同。对整个埋管区土壤均质或分层但存在渗流作用以及部分土壤层存在渗流作用等3种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发现:若整个分层土壤中存在渗流,而视土壤为均质并忽略渗流的影响,则对换热能效系数低估可达6.3%;埋管散热在各土壤层中的热作用距离因存在渗流与否偏差可达43%。可见,为了准确评估钻孔周围渗流作用下分层土壤中的温度分布特性,应利用分层模型计算各土壤层中的热作用距离,以最大值确定管间距,否则会导致管群布置时管间距选取偏小。
- 张琳琳赵蕾杨柳
- 关键词:地埋管换热器传热热响应试验地下水渗流
- 渗流作用下垂直埋管换热器钻孔内外耦合传热计算与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为了研究渗流对地埋管换热器性能的影响,综合多孔介质中移动有限长线热源与钻孔内准三维传热模型建立了地埋管换热器钻孔内、外非稳态耦合传热的解析模型,并通过热响应试验数据验证了耦合模型的正确性。探讨了渗流作用下埋管出口水温及其周围土壤温度动态响应的变化规律,利用埋管换热能效系数和单位井深换热量两个指标的变化评估了渗流对埋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埋管传热性差别较大,若忽略渗流速度较大的砂砾层中渗流的影响将导致其中埋管的单位井深换热量设计偏差高达41%;渗流对埋管散热起到促进作用且散热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随渗流速度增大而缩短;推荐采用埋管的进口质量流量流速大于0.4kg·s1,但不宜过大;埋管进口温度对换热能效系数的影响可忽略。并对典型水文条件下各土壤中渗流对串联管群的换热能效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对比,指出地下管群环路的换热能效系数由土壤物性、渗流速度及串联埋管的钻孔数量共同决定的。
- 张琳琳赵蕾杨柳
- 关键词:地埋管换热器地下水渗流
- 毛细管网辐射供冷与新风复合空调系统在西安市办公建筑应用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通过建立毛细管辐射供冷与新风复合系统的热湿传递模型,对西安地区应用该复合系统的办公建筑在整个夏季的室内空气状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整个供冷期系统连续运行的复合空调室内温度不保证率为12.4%,相对湿度不保证率为0,基本能够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另外,对该复合系统经济节能性与多联机系统进行对比,发现虽然其初投资费用较高,但其运行时较之节能25.3%,若与天然冷源相结合,经济节能性更加显著。因此,西安办公建筑应用毛细管辐射供冷与新风复合系统是可行的。
- 门辰琼赵蕾张琳琳
- 关键词:热舒适性
- 地下水渗流作用下地埋管间歇散热特性被引量:3
- 2015年
- 为了探求地下水渗流对地埋管换热器间歇运行性能所产生的影响,基于移动的有限长线热源理论模型解析解,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分析渗流对单钻孔地埋管换热器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连续和间歇运行情况下其周围土壤的温度响应特征和过余温度场分布特点。研究表明:埋管周围土壤的温度变化是由热流密度、土壤本身的热物性和实际渗流速度耦合作用影响的,而在间歇运行下其因素影响更加明显。
- 张琳琳赵蕾杨柳胡松涛
- 关键词:地下水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