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秦
-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 奢侈品与欧洲历史
- 奢侈品源于欧洲,虽历经几百年历史的更迭,却从未淡出人们的视野。时至今日它依然在社会文化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奢侈品作为一种文化符码何以能够在欧洲生存,生长?它在欧洲历史的不同阶段又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在后现代社会中它又将扮...
- 张秦
- 关键词:奢侈品欧洲历史文化符码
- 大众文化与历史书写——论乔伊斯《死者》的身份构建
- 2016年
- 文化身份由两个向量构成,一个是代表传统和延续的同质向量,另一个则是代表差异与断裂的异质向量。如何看待历史是均衡链接两者而成功构建身份的关键。对于爱尔兰而言,身份焦虑始终是其文学书写的张力所在。在爱尔兰文学复兴运动中,叶芝等作家试图通过回归古凯尔特文化来重构爱尔兰身份。与此不同,乔伊斯却始终以现代性的目光在审视历史。本研究将以乔伊斯的《死者》(The Dead)为例,探寻节庆、商品及音乐等大众文化元素如何在乔伊斯笔下参与历史书写,引导爱尔兰身份构建。
- 张秦
- 关键词:大众文化历史书写身份
- 莎士比亚经典:从文化产品到文化资本
- 2022年
- 经典作为一个重要的范畴,其概念本身就涉及文化建构及社会体制。经典形成不只是文学审美的结果,还涉及国家意识、社会身份、市场消费以及历史表述等方面。从这个角度讲,文学经典如同一个节点,联系着文学、历史、文化等各方面,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产物,更是文化生产的结果。本文通过梳理莎士比亚从剧作家到巴德诗人再到天才的形象嬗变过程,力求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揭示莎士比亚如何通过意义生产、客体化生产以及象征生产,实现从文化产品到文化资本的转化,并最终完成文学经典建构。
- 张秦
- 关键词:莎士比亚文化产品文化资本
- 第三只眼看世界——《飞越杜鹃巢》叙事角度浅析被引量:2
- 2005年
- 《飞越杜鹃巢》是美国作家肯·凯塞的一篇力作,带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其极高的文学、文化价值已得到评论界的公认。本文拟从另一角度阐释这部小说的价值,即其独到的叙事角度。在小说中,肯·凯塞摒弃了传统的全知视角,而选择以他者的内聚焦进行叙事,更深刻地揭示出反抗精神统治,追求自由的主题。
- 张秦
- 关键词:叙事视角文化表征他者
- 美国文学中的儒家思想被引量:7
- 2009年
- 儒家学说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不仅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也通过西方媒介渗入了美国文学。从18世纪的文学启蒙到19世纪的繁荣再到20世纪的成熟,其中都不乏儒家思想的影响。本文选取了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些代表人物,拟从文学的角度探寻儒家思想在美国的接受和融合。
- 张秦杨敏
- 关键词:儒家学说美国文学富兰克林爱默生梭罗
- 论世界文学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5年
- 歌德在19世纪20年代呼唤的世界文学(Weltliteratur),如今正蓬勃发展,为世界各地的文学研究注入活力。值得一提的是,歌德当年谈及世界文学之时,恰巧在阅读一部翻译的中文小说。正是这种对非欧洲文学的欣赏,奠定了他的国际视野,使他得以提出诗歌普适性的观点。然而,歌德之后,比较文学仍然是以欧洲为中心。甚至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学者提出的世界文学研究范式,也无法摆脱欧洲中心论的偏见和局限,尽管他们的初衷是好的。此文通过重提歌德的概念,追溯19世纪以降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评述帕斯卡尔·卡萨诺瓦的世界文学中心迁徙的观点,以及弗朗哥·莫瑞提的现代小说走向世界文学的中心-边缘模式,旨在唤起全球对世界文学以及世界文学与当今世界相关性的真正理解。
- 张隆溪张秦
- 关键词:世界文学
- 格林童话在中国被引量:3
- 2006年
- 本文对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格林童话》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情况进行了回顾综述。总结了自格林童话进入中国以来,在近百年时间内,中国学术界从不同角度所做的研究,由此指出了格林童话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新思路。
- 张秦杨敏
- 关键词:格林童话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