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联峰
-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移植术中再灌注前经门静脉放血对内环境和心肺功能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中再灌注前放血的临床意义。方法32例肝病患者在静脉及吸入复合全麻下行无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分为再灌注前放血组(经门静脉放血200ml,21例)和对照组(11例)。常规麻醉监测,并放置Swan—Ganz导管监测心输出量,无肝前期、无肝期给予抑肽酶、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维持无肝期平均动脉压〉70mmHg,心输出量指数〉2.5L·min^-1·m^-2。分别于门静脉阻断即刻(T1)、门静脉开放即刻(T2)、新肝期10min(T3)、新肝期30min(T4)采集桡动脉血液测定电解质、血气及炎性细胞因子浓度(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alpha,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各时间点分别记录心肺功能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Х^2=1.73,P〉0.05)和死亡率(Х^2=1.12,P〉0.05)没有显著差别;各时间点血钙、血镁浓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值;两组患者桡动脉血钾、TNF—α、IL-6均无显著变化,再灌注前放血对乳酸的增长没有影响;各时间点肺氧合功能、心功能参数无显著变化,组间无明显差异。新肝期30min,两组患者均表现为乳酸、炎性因子呈增高趋势,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显著下降。结论再灌注前放血似乎对内环境、心肺功能影响较小。
- 肖玮王天龙张联峰姚兰徐惠青杨拔贤
- 关键词:肝移植血乳酸心肺功能
- 肝移植术中门静脉阻断前后血液成分变化的研究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 研究肝移植术中门静脉阻断前后血液成分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2例肝病患者于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无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常规麻醉监测,并放置Swan-Ganz导管检测心输出量,无肝前期、无肝期给予抑肽酶输注,通过输液、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维持无肝期平均动脉压〉70mmHg,心输出量指数〉2.5L·min^-1·m^-2。分别于门静脉阻断即刻、门静脉开放即刻采集门静脉血液测定电解质、血气及炎性细胞因子浓度(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6,IL-6)。结果 阻断前、后血钙、血镁浓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值。无肝期后门静脉血钾、乳酸、TNF-α及IL-6浓度显著升高(P〈0.05);门静脉血血氧分压显著降低(P〈0.05),但仍超过40mm Hg。与C级患者相比,A级患者门静脉阻断前后血乳酸、IL-6的净变化量增加;门静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净变化值呈下降趋势。结论 无肝期门静脉阻断后,其血液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开放循环前门静脉放血可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Child A级患者门静脉开放前放血意义可能更大;但对心、肺功能影响的意义还有待探索。
- 肖玮王天龙姚兰张联峰潘芳徐惠青杨拔贤
- 关键词:肝移植电解质血气分析炎性因子乳酸
- 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非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变化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研究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在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手术(orthotop ic liver transp lantation,OLT)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参数的变化趋势。方法:40例肝病患者全麻下行OLT,常规麻醉诱导后放置Swan-Ganz导管监测平均肺动脉压(m ean pu 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u lmonary cap illary wedge pressure,PCWP)和心排血量(card iac output,CO)。分别于诱导后30 m in(T1)、门静脉阻断即刻(T2)、阻断30 m in(T3)、开放10 m in和60 m in(T4、T5)及术毕(T6)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记录心排血量指数(card iac index,C I)、每搏指数(stroke volum e index,SVI)、外周(system vascu lar resistance index,SVR I)和肺血管阻力指数(pu lmonary vascu lar resistance index,PVR I);同时在以上各时点取桡动脉及肺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供(oxygen delivery,DO2)和氧耗(oxygen consumption,VO2)。结果:Ch ild C级患者各时点mPAP及T1和T2时的CVP均高于Ch ild A级和B级患者。所有患者门静脉开放后的PCWP均显著高于开放前,其中Ch ild C级PCWP在T1,T2和术毕较Ch ild A级和B级患者高。Ch ild C级患者T1时SVR I和T3时PVR I显著低于Ch ild A级患者。患者术中DO2均超过1 000 mL/m in,VO2均低于正常值并于术毕恢复。结论:不同Ch ild分级肝病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呈高排低阻型,术中过高的PCWP和CVP与临床表现不一致。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术中VO2低于正常值,并于术毕恢复正常。
- 赵东王天龙潘芳赵磊张联峰杨拔贤
- 关键词:肝移植血流动力学过程氧耗量
- 以氧供为导向的血流动力学麻醉管理模式对非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以氧供为导向的血流动力学麻醉管理模式对非转流下肝移植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肝病患者于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无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常规麻醉监测,并放置Swan-Ganz导管监测心排血量(CCO)。分别于入室(T_0)、诱导后30 min(T_1)、门静脉阻断60 min (T_2)、门静脉开放10 min(T_3)、60 min(T_4)、术毕(T_5)和术后24、48、72 h(T_6、T_7、T_8)记录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计算氧供(DO_2)和氧耗(VO_2),同时在上述时点采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8的浓度。结果以DO_2为导向的血流动力学管理模式完全达到CCI>4.5 L·min^(-1)·m^(-2)、MAP>70 mmHg和DO_2>1000 ml/min的预期目标。术中各组患者VO_2明显低于正常水平(100~150ml/min),但均于术毕(T_5)恢复至正常。患者术中的血乳酸(Lac)含量均显著升高,并于术后24 h恢复正常。不同Child分级患者围肝移植期炎性因子水平虽有波动,但无明显上升趋势。各级之间围术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氧供为导向的血流动力学麻醉管理模式,对不同Child分级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炎性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赵东王天龙潘芳赵磊张联峰杨拔贤
- 关键词:肝移植麻醉氧供血液动力学过程炎性反应
- 以氧供为导向的血流动力学麻醉管理模式对原位肝移植术中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研究以保证氧供为指标的血流动力学麻醉管理模式对肝移植术中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目标氧供600-1000 ml/min为指标对40例肝移植患者实施术中管理。分别于全麻诱导后(T0)、无肝期前5 min(T1)、门静脉阻断时(T2)、阻断后30 min(T3)、60 min(T4)、新肝期10 min (T5)、30 min(T6)、60 min(T7)、120 min(T8)、术毕(T9)记录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肺动脉压(PAP)、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及氧合指数 (PaO2/FiO2),并计算各时点的肺内分流(Qs/Qt)量。结果 Q8/Qt在术中稳定维持于26%-31%, PaO2/FiO2维持稳定状态。PaCO2在T5时点有所升高,后逐渐下降。PCWP在T2、T3、T4时点轻度下降,T5、T6时点有较快升高,后逐渐下降,至T9时点恢复至T0水平。PVRI于元肝期后逐渐升高、新肝期逐渐降低,至T7时点达T0水平。PAP的变化同PCWP相似,呈无肝期逐渐下降、新肝期逐渐上升的趋势,但T3、T4与T6时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以氧供为导向的血流动力学管理模式对肝移植患者术中的肺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潘芳王天龙赵东徐惠青赵磊张联峰杨拔贤
- 关键词:肝移植麻醉氧供肺功能
- 压力控制通气和呼气末正压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9年
- 吉晓琳冯艺张联峰
- 关键词:单肺通气呼气末正压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严重并发症低氧血症
- ABA(美国麻醉学委员会)口试
- <正>麻醉学资格认证的要求符合委员会标准的麻醉医生: 具备学识、果敢、有应变能力,临床技能、专业素质和性格特点符合要求,能从事全面麻醉工作的人员
- Jeffrey R.Kirsch张联峰王天龙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