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张辉阳

张辉阳

作品数:41 被引量:128H指数:7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X线
  • 9篇X线计算
  • 9篇X线计算机
  • 8篇动脉
  • 8篇缺血
  • 8篇脑缺血
  • 7篇造影
  • 7篇体层摄影
  • 7篇64层螺旋
  • 6篇低剂量
  • 6篇腹部
  • 6篇64层螺旋C...
  • 5篇栓塞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5篇灌注
  • 5篇成像
  • 4篇动脉造影
  • 4篇对比剂

机构

  • 35篇桂林医学院附...
  • 4篇桂林医学院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作者

  • 39篇张辉阳
  • 31篇邱维加
  • 31篇周智鹏
  • 17篇曾阳东
  • 10篇徐军红
  • 10篇苏寿红
  • 8篇凌秀梅
  • 7篇陈德勤
  • 6篇邓燕贤
  • 5篇何敏丽
  • 4篇尹本德
  • 3篇何涌
  • 3篇成戈
  • 3篇庾俊雄
  • 3篇王现锋
  • 2篇戴文海
  • 2篇杜振宗
  • 2篇王海龙
  • 2篇杨新官
  • 2篇刘光俊

传媒

  • 15篇华夏医学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广西医学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第十届全国神...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瘦素对猴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周智鹏邱维加邓燕贤张辉阳徐军红庾俊雄成戈李啸
1、所属科学技术领域: 该项目属于医药卫生领域。 2、简要背景: 脑缺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临床工作中,正确评估脑缺血的影像表现和愈后,对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灵长类动物的药物实验研究有其他低等动物无法...
关键词:
关键词:脑缺血疾病
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2022年
目的探讨非转移性黑色素瘤糖蛋白B(GPNMB)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20只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组和GPNMB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小鼠模型,栓塞2 h后再灌注,GPNMB组经栓塞侧颈内动脉内注射4μL的50 ng/μL GPNMB,PBS组经颈内动脉给予注射等量的PBS。给予小鼠药物干预并再灌注24 h后处死,处死前进行行为学缺陷评分,制作脑组织切片,计算梗死体积。结果GPNMB组的脑梗死体积小于PBS组,栓塞再灌注后2 h、给药干预再灌注后24 h的行为学缺陷评分均低于PBS组(均P<0.05)。结论GPNMB可以减小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脑梗死体积,并改善其梗死后行为学缺陷。
卢晓微周智鹏张辉阳曾阳东成戈蒋宇苏梦瑶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小鼠
经微导管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制备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2017年
目的研究介入微导管插管法制备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技术以及影像学表现。方法雄性广西猕猴10只,将1.7F微导管插管至大脑中动脉M1段注入自体血栓20cm(直径1mm),大脑中动脉正侧位造影确认栓塞成功,栓塞后2小时MRI扩散加权序列扫描再次确认脑梗死,并计算ADC值。栓塞后24小时,MRI扫描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脑组织行H 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动物大脑中动脉栓塞后收缩压较栓塞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只动物大脑中动脉共插管12次,其中两只动物颈内动脉迂曲插管不成功,将导管换至对侧大脑中动脉插管成功,动物插管成功率为100%(10/10),血管插管成功率为83.3%(10/12)。麻醉和手术期间动物死亡率为0,术后24小时以内死亡1只,死亡率10%(1/10)。栓塞后2小时以及24小时病灶ADC值降低,核心区ADC值降低较边缘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大脑正常区ADC值在栓塞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后2小时病灶在DWI图像上信号升高,24小时明显升高。24小时后脑组织HE染色显示脑梗死灶边界清楚,梗死灶内脑组织液化、坏死,高倍镜下显示细胞坏死如筛网状,细胞核碎裂和溶解。结论介入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技术能制备稳定的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邓燕贤周智鹏邱维加徐军红张辉阳廖国宇曾阳东成戈
关键词:微导管脑缺血模型
MSCT与食道吞钡棉絮检查在食道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比较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和食道吞钡棉絮检查在食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内窥镜或手术证实的食道异物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行食道吞钡棉絮检查,然后行64层螺旋CT扫描。结果:38例食道异物中食道吞钡棉絮检出29例(76.3%),漏诊9例,64层螺旋CT检出37例(97.4%),包括鱼刺22例,禽畜类碎骨13例,图钉1例,肉团1例,CT还发现4例异物引起食道穿孔。结论:MSCT能清晰显示食道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走行、与周围组织关系及有无并发症,且检查安全、快速、无痛苦,可作为食道异物的首选检查方法。
曾阳东邱维加张辉阳何涌周智鹏何敏丽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食道
气管、支气管异物32例VCT分析
2012年
目的评价64排容积计算机成像技术(VCT)在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者VCT及临床资料。结果 32例中,红瓜子15例,花生4例,黄豆、核桃、薯条、笔帽、塑料盖各1例,骨碎片4例,其他4例。32例均显示直接征象:(1)腔内高密度影或淡薄影;(2)局限、弥漫性气管、支气管壁增厚(3例病史较长者均表现弥漫性气管、支气管壁增厚,边缘模糊、部分伴钙化);(3)管腔狭窄、闭塞。间接征象包括阻塞性肺气肿24例、阻塞性炎症5例、肺不张1例。MPR很好显示异物形态;VCT检查能明确定位:主气管6例,右主支气管12例,左主支气管7例,中间支气管4例,右下肺叶支气管2例,左下肺叶支气管1例。结论 64排VCT成像技术对气管、支气管异物提供明确、充分信息,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徐列印周智鹏邱维加尹本德张辉阳
关键词:气管异物支气管异物
腹部低辐射剂量CT扫描方案研究及在肝癌患者检查中的应用
周智鹏张辉阳杨新官刘杰凌秀梅禹意平王现锋
所属科学技术领域:该项目属医药卫生领域。简要背景: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特别是高分辨率和亚毫米层厚扫描CT的应用,医源性X线辐射剂量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腹部多期相扫描是临床最常用的CT检查之一,由于腹部脏器肝...
关键词:
关键词:肝癌CT检查
轴扫技术在64层螺旋CT腹部检查中降低辐射量的作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18例腹部CT扫描和复诊两次的患者自身对照,按照就诊顺序分成3组。均采用120kV管电压,自动毫安,噪声指数(NI)设定为8,A组为第一次扫描,采用螺旋扫描;B组为患者复诊时扫描,采用轴扫(Cine,Full)扫描;C组为再次复诊时扫描,采用轴扫(Cine)节段扫描。分别进行平扫和增强动脉期、静脉期扫描,比较各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和有效辐射量。结果:各组图像平扫、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得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3组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强后A组和B组图像噪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其他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X线辐射量C组比A组降低约46.3%,比B组降低约33.2%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比A组降低约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轴扫和轴扫节段扫描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能有效降低腹部CT扫描的辐射量。
周智鹏邱维加张辉阳曾阳东陈德勤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腹部辐射量
早期脑缺血非增强CT检查在预测缺血核和半暗带中的作用
2008年
目的:探讨早期脑缺血病变在非增强CT扫描的成像表现。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1例发病时间小于24h,临床怀疑有早期脑缺血,经过CT灌注扫描、CT和MRI随访检查确诊为脑缺血的患者,利用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评分标准分析其非增强CT(Noncontrast CT,NCCT)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和CT灌注扫描以及CT和MRI随访结果对比,研究CT平扫在早期脑缺血诊断中的作用。结果:21例经过CTP和(或)MRI随访检查确诊为早期脑缺血患者中,缺血核区CBF和CBV均较正常脑组织明显下降(P<0.05)。经NCCT扫描发现脑缺血病变的患者11例,其中8例主要表现为患侧密度降低,3例主要表现为患侧脑组织水肿、脑沟变浅,ASPECTS评分分析的26个异常区域中,有19个区域表现为密度降低,7个表现为脑组织肿胀。结论:早期脑缺血患者中,NCCT所见的低密度区大致和缺血核区域相符,脑组织肿胀区域大致和半暗带区相符。虽然平扫CT不能准确判断半暗带和缺血核区,但是对早期脑缺血性疾病能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
周智鹏邱维加张辉阳刘光俊戴文海
关键词:CT灌注扫描脑缺血半暗带
颈外静脉通道在64排CTA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2015年
随着CT技术的飞跃发展,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成为全身各部位大动脉血管成像的首选检查方法。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是由静脉注入对比剂后行病变部位血管扫描,得到类似血管造影的图像,CTA不仅可以直观显示动脉管腔的改变,包括狭窄、闭塞、扩张及瘤样改变,而且可以客观评价动脉壁的增厚、钙化及附壁血栓。CTA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有利于外科医生更好地设计手术方案,以利于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的危险性。
钟丽华邱维加周智鹏张辉阳凌秀梅刘峥
关键词:血管造影
早期脑缺血非增强CT检查在预测缺血核和半暗带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早期脑缺血病变在非增强CT扫描的成像表现。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1例发病时间小于24小时,临床怀疑有早期脑缺血,经过CT灌注扫描、CT和MRI随访检查确诊为脑缺血的患者,利用Alberta...
张辉阳邱维加周智鹏刘光俊戴文海
关键词:CT灌注扫描脑缺血半暗带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