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义

作品数:60 被引量:384H指数:12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6篇骨折
  • 19篇内固定
  • 19篇关节
  • 18篇跟骨
  • 16篇手术
  • 10篇手术治疗
  • 10篇跟骨骨折
  • 10篇关节内
  • 10篇负压
  • 9篇软组织
  • 8篇脱位
  • 8篇固定术
  • 7篇引流
  • 7篇皮肤软组织
  • 7篇跟骨关节
  • 7篇跟骨关节内
  • 7篇骨关节
  • 7篇骨折脱位
  • 6篇愈合
  • 6篇切口

机构

  • 55篇唐山市第二医...
  • 5篇华北煤炭医学...
  • 3篇华北理工大学
  • 2篇唐山市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作者

  • 60篇彭义
  • 55篇曲家富
  • 52篇曹立海
  • 44篇杜晓健
  • 27篇李绍光
  • 21篇高建华
  • 21篇赵国志
  • 16篇王良
  • 14篇吴俊
  • 14篇孙洋
  • 12篇闫荣亮
  • 11篇王志伟
  • 8篇刘洪达
  • 7篇马海东
  • 7篇王洪涛
  • 5篇刘志权
  • 4篇孙开艳
  • 3篇高岩
  • 3篇高建华
  • 3篇吴俊

传媒

  • 9篇中国骨与关节...
  • 7篇中国修复重建...
  • 4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中国煤炭工业...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实用...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足踝外科电子...
  • 2篇第十六届全国...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2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侧U型切口结合接骨板固定治疗跟骨粉碎骨折
目的 探讨采用跟骨外侧U型切口入路,结合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采用经跟骨外侧U型切口显露跟骨,复位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骨折42例(48足).男34...
曹立海曲家富彭义王洪涛
关键词:跟骨骨折内固定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肌瓣转移游离植皮治疗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结合肌瓣转移游离植皮治疗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的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52例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男37例,女15例;年龄24~66岁,平均38.9岁;软组织缺损面积:20cm×15cm~35cm×30cm,骨外露面积:6cm×4cm~10cm×5cm。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分型:ⅢA型17例,ⅢB型35例。急诊清创后利用邻近肌瓣转移最大限度覆盖骨外露,缩小骨外露范围,裸露骨质钻数个小孔后使用VSD技术治疗。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采用游离植皮术联合持续VSD技术修复创面。小腿及足踝部功能按Lowa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结果52例患者应用VSD技术治疗1~4次,骨外露被完全覆盖时间为6~29d,平均18.2d。所有患者术后获6个月至5年(平均为2年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软组织缺损区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快、质地好,骨外露被快速生长的肉芽组织所覆盖,创面游离植皮全部成活。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个月)。5例发生跟腱挛缩致马蹄足畸形,后期行矫正术。无合并感染、骨坏死和慢性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小腿及足踝部功能按Lowa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9例,良33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0.8%。结论VSD技术结合肌瓣转移游离植皮治疗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可避免截肢和复杂手术,是一种简单、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
曲家富闫荣亮王良吴俊曹立海赵国志孙开艳张玲杜晓健彭义李绍光马海东高建华刘洪达
关键词:引流术腿损伤
切开复位钢板螺钉结合克氏针置入内固定对粉碎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伴后上方骨折患者GISSANE角、BOHLER角及MARYLAND足部评分的影响被引量:35
2017年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钢板螺钉结合克氏针置入内固定对粉碎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伴后上方骨折患者GISSANE角、BOHLER角及MARYLAND足部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6年60例粉碎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伴后上方骨折患者,分为30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30例治疗组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结合克氏针置入内固定。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个月测量所有患者的GISSANE角和BOHLER角,末次随访时实施MARYLAND足部评分,同时进行两组组内和组间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GISSANE角和BOHLER角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GISSANE角和BOHLER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MARYLAND足部评分对照组平均分为62.43±1.22分,优良率为53.33%;治疗组平均分为85.89±2.06分,优良率为86.67%,治疗组的平均分和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复位钢板螺钉结合克氏针置入内固定在治疗粉碎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伴后上方骨折患者中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骨折复位,促进患者术后骨折愈合,且操作简单,临床疗效明显。
彭义
关键词:钢板螺钉跟骨
新鲜闭合跗中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新鲜闭合跗中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4月-2011年4月,收治73例(75足)新鲜闭合跗中关节骨折脱位,行闭合整复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男56例(58足),女17例(17足);年龄19~62岁,平均35.8岁。高处坠落伤35例,扭伤4例,机器皮带绞伤5例,重物砸伤9例,交通事故伤20例。伤后至入院时间为1 h 30 min~48 h,平均4.5 h。跗中关节损伤根据Main等分型标准:纵向压缩型6足,内侧移位型33足,外侧移位型17足,跖屈型9足,碾压损伤型10足。合并中足骨折脱位34足,舟骨骨折6足,骰骨压缩骨折18足,跟骨骨折8足,距骨骨折7足,胫距关节脱位2足,距下关节脱位2足,内踝骨折1足。合并足急性筋膜室综合征3足。结果术后65例(67足)切口Ⅰ期愈合,8例(8足)Ⅱ期愈合。62例(62足)获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7年11个月,平均3年6个月。术后26足步行时足部疼痛,36足步行时自觉伤足僵硬或不适。X线片复查示,59足跗中关节骨折脱位及其合并伤均复位良好,无再脱位及骨折不愈合发生;3足发生足舟骨坏死,继发扁平足,均行关节融合术。末次随访时,按照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标准评价足功能,为77~90分,平均88.6分。结论根据术前对损伤的评估,采用手法整复结合内固定(微型接骨板桥式支撑、空心螺钉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存在不同合并损伤的跗中关节骨折脱位疗效良好。
杜晓健曲家富曹立海赵国志闫荣亮吴俊彭义王良
关键词:骨折关节脱位内固定
微创三维矫正有限固定治疗外翻被引量:4
2012年
背景:传统微创技术治疗外翻常出现第1、2趾骨间皮肤溃烂、行走不适、术后截骨端再移位、第1跖趾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目的:研究微创三维矫正有限固定治疗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7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微创技术、三维手法矫正加克氏针有限固定术治疗外翻151例281足,其中132例245足获得随访,男8例,女124例;年龄16~76岁,平均(50.2±10.3)岁;113例双侧226足,19例单侧19足。按Mann外翻分类:轻度98足,中度122足,重度25足。对比手术前后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趾骨间角(IPA)、近侧关节固定角(PASA)、远侧关节固定角(DASA)、跖楔角(MCA)、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足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标准(AOFAS)评分及前足底压力。结果:随访时间为2~6.25年,平均3.9年。236足外翻畸形完全矫正无复发,6足复发,3足第一跖趾关节炎行关节融合术。前足第2、3跖骨头底部胼胝体的疼痛早期均获得缓解,后期233足的胼胝体疼痛逐渐完全消失,12足未完全消失。囊炎疼痛完全消失;6足趾背内感觉麻木;15足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受限4°~9°。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一例出现感染、骨不愈合、跖骨头坏死和克氏针断裂。术后245足X线片均示HVA<20°,IMA<10°。手术前后各角度变化、AOFAS评分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前足底压力由术前第2、3、1、4、5跖骨头依次递减改善为术后第1~5跖骨头依次递减。结论:微创三维矫正有限固定治疗外翻是一种操作简单、损伤小痛苦少、下地早康复快、矫正彻底不易复发的治疗方法,疗效理想,但亦存在一定弊端如畸形纠正力度不强、转移性跖骨痛等,仍有待进一步解决。
孙洋曲家富曹立海赵国志高建华彭义李绍光杜晓健王良吴俊马海东
关键词:微创技术外翻
负压封闭引流在治疗跗跖关节开放伤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跗跖关节开放骨折脱位常合并足背皮肤的挫伤、剥脱和缺损,在临床上常见.骨折、脱位复位固定后,如何保证足背皮肤软组织的修复,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笔者对跗跖关节开放伤的患者,在固定骨折的同时,辅助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软组织损伤,取得满意疗效.
曹立海曲家富杜晓健彭义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跗跖关节开放伤骨折脱位足背皮肤皮肤软组织
小切口微创治疗外翻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 探讨小切口微创治疗坶外翻的有效方法。方法 2002年8月~2004年6月,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和术后弹性外固定治疗踇外翻136例263足。其中男7例,女129例。年龄19~84岁。按Coughlin分型,轻度24例,中度63例,重度49例。263足均伴不同程度疼痛、足内弓塌陷和扁平足。经随访观察,对症状、体征及X线片测量结果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本组获随访8~26个月,平均l9个月。踇外翻畸形完全矫正,足疼痛完全消失,无骨不愈合及骨坏死征象,足内弓塌陷平均改善5°跖趾关节功能及皮肤感觉基本正常;X线片示衅外翻角〈12°、第1、2跖骨间角〈9°及胫侧籽骨半脱位矫正〈50%105足,基本矫正158足。足疗效评定:优84例,良48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97%。结论 小切口微创治疗坶外翻是一种损伤小、痛苦少、矫正彻底及不易复发的较理想治疗方法。
曲家富曹立海刘志权王志伟高建华李绍光杜晓健孙洋彭义
关键词:微创技术踇外翻
融合法治疗成人Ⅱ型症状性足副舟骨21例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舟骨结节截骨足副舟骨内固定融合的方法治疗成人Ⅱ型症状性足副舟骨的疗效。方法采用舟骨结节截骨足副舟骨内固定融合的方法治疗此类疾患21例。结果本组21例(23足)均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7年4个月,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舟骨结节截骨足副舟骨内固定融合是治疗成人Ⅱ型非平足症性症状性足副舟骨的良好方法。
杜晓健曲家富曹立海赵国志吴俊高建华彭义王良
关键词:副舟骨截骨
跟骨骨折合并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研究
曹立海杨春燕曲家富梁卫东杜晓健彭义孙开艳赵国志杜伟王洪涛
通过糖尿病病人跟骨骨折后,根据具体化验结果,采用足部血液循环气压泵治疗,促进末梢微循环,防止水泡发生,造成感染,影响手术时机。同时给予消肿药物治疗。入院检查发现血糖增高后,即给予口服阿斯匹林,确诊糖尿病后给予人体胰岛素餐...
关键词:
关键词:糖尿病治疗跟骨骨折治疗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了解跟骨钛钢板和微创撬拨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探讨影响跟骨骨折疗效的因素,包括手术方式、Sander分型、Bhler角、Gissane角等。方法以唐山市第二医院2008年5月—2013年5月采取手术治疗的足跟骨关节内骨折291例341足病例,手术方式为撬拨斯氏针固定(简称撬拨组)和钢板内固定(简称钢板组)。研究内容包括手术方式、损伤程度(分型)、术前术后跟骨的Bohler角、Gissane角以及AOFAS评分和相应的评估等级。临床检查依照美国矫形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的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所得数据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应用AOFAS评分,发现钢板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撬拨组。钢板组平均得分(86.78±8.18)分,优良率91.6%。撬拨组平均得分(75.33±8.18)分,可见钢板组的平均得分高于撬拨组(P=0.00)。Sanders分型随分型级别越高,表明受伤程度越重,AOFAS评分逐渐降低,临床效果越差(P=0.00)。跟骨术前Bhler角(B)角异常的、术后B角异常的较术前、术后B角正常的,AOFAS评分低,临床效果差。跟骨Gissane角(G),术后G角异常对AOFAS评分有影响,术后G角异常较术后G角正常,AOFAS评分低,临床效果差。结论手术方式是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钢板组优于撬拨组。Sander分型级别高治疗效果差。术后B角异常治疗效果差。
赵国志彭义曲家富曹立海赵建平鲁宁刘奕蓉
关键词:跟骨跟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