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浩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基因
  • 2篇野生
  • 2篇野生大豆
  • 2篇生大豆
  • 2篇RAPD
  • 2篇大豆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基因
  • 1篇药用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技术
  • 1篇栽培技术研究
  • 1篇栽培史
  • 1篇拟南芥
  • 1篇亲缘
  • 1篇亲缘关系
  • 1篇亲缘关系分析
  • 1篇人参
  • 1篇人参黑斑病

机构

  • 5篇延边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长春市农业学...

作者

  • 5篇彭浩
  • 4篇吕龙石
  • 2篇车彩凤
  • 1篇李熙英
  • 1篇谭化
  • 1篇张春宝
  • 1篇李烨
  • 1篇赵丽梅

传媒

  • 2篇延边大学农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野生大豆GsGSK1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转化
2012年
以野生大豆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方法和RT-PCR技术获得一个野生大豆糖原合成酶激酶类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GsGSK1)。该基因的ORF为1 233 bp,推断其编码410氨基酸的多肽。将此基因和与大豆糖原合成酶激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较发现二者有11个核苷酸SNP位点差异,其中,10个为同义突变,1个为非同义突变,同源性达到99.1%。通过构建重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0-GsGSK1,将该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入拟南芥,获得了T1抗性苗,为进一步鉴定GsGSK1的基因功能提供了试验基础。
张春宝谭化赵丽梅彭浩吕龙石
关键词:野生大豆转基因拟南芥抗逆性
野生大豆蛋白激酶基因GsGSK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本研究通过同源序列法,根据在GenBank登录的大豆糖原合成酶激酶GmGSK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设计引物,以野生大豆耐盐材料做为试材,提取总RNA,通过RT-PCR的方法在野生大豆中克隆相关序列。序列经测序分析表明,此c...
彭浩
关键词:蛋白激酶野生大豆基因克隆
文献传递
长白山区不同地点人参黑斑病菌株间的RAPD亲缘关系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以长白山区6个不同地点采集的人参黑斑病菌株为材料,进行RAPD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0.34水平上以长白山天池为中心可分为3大组:1)抚松松江河、抚松泉阳与安图小沙河3个样点来构成的长白山附近组;2)和龙头道1个样点来构成的长白山东北组;3)通化锉草沟与临江2个样点来构成的长白山西南组.
李烨李熙英车彩凤彭浩吕龙石
关键词:黑斑病RAPD亲缘关系
中国人参药用和栽培史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研究了中国人参的药用史和栽培史,并结合近几年的调研活动和科学研究成果,探讨了不同模式人参栽培的关键技术,指出人参种植业的发展方向为发展林下参栽培和发展非林地人参栽培。
彭浩吕龙石
关键词:人参栽培
蹄叶橐吾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PCR体系的优化被引量:3
2011年
为利用RAPD技术探讨长白山区橐吾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采用改良的CTAB法成功提取蹄叶橐吾的基因组DNA,并建立橐吾属植物RAPD-PCR反应的最佳体系.最佳体系容积为20μL,其中包括模板DNA20ng,引物10pmol/L,dNTP 300μmol/L,MgCl21.5mmol/L,TaqDNA聚合酶1.5U,不足部分用DW补充.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36℃退火1min,72℃延伸1min 30s,循环40次,最终72℃延伸10min.
车彩凤李烨彭浩吕龙石
关键词:基因组DNARAP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