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勇
- 作品数:150 被引量:2,481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黄土高原政策驱动土地利用变化与可持续农业响应模式
- 徐勇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可持续农业农业发展黄土高原
- 黄土高原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决策信息需求
- 针对面积达数十平方公里的中尺度流域单元,根据生态环境建设决策管理中关注的规划、监测、效益评价、区域发展评价等各类问题,总结分析黄土高原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决策与管理中的主要信息需求,为该区流域生态环境决策与管理系统建设提供...
- 朱会义徐勇
- 关键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水土流失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环境污染胁迫解析及垂直化空间管控体系构建——以西藏自治区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准确判别污染来源及其空间胁迫过程,并基于胁迫规律构建精准化管控体系是保障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切入点。以西藏自治区为例,结合土地利用和污染行为重构污染源空间,运用改进后的排放因子法分源、分要素精准测度污染胁迫程度及其空间效应,并构建垂直化的环境空间管控体系及多维分区方案。研究表明:西藏自治区极有限的人为污染源空间承载有骤增的多种污染物排放,污染源空间结构的复杂性与胁迫程度呈正相关。以固体废弃物排放为主的高胁迫集中在重点城市和“一江两河”腹心地区的生活源空间,且在城乡居住空间、交通运输场所及工矿生产场所呈块状、线状和点状的空间胁迫形态。以近零胁迫为目标,可在县域、镇域和场地共三个尺度分别空间聚类得到四个环境功能区、五个分级管控区及四个胁迫程度区,自上而下实现功能管控、结构管控和用途管控。建议将面向污染源空间的垂直化管控体系融入至国土空间利用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在三个尺度分别适配环境正负面清单、均衡化环境基础设施及产污控制标准,以提高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精准化管控效能。
- 陈妤凡周侃徐勇
- 关键词:环境污染源环境胁迫青藏高原
- 一种乡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路径与周期优化方法
- 本发明为一种乡村生活垃圾收转运路径与周期优化方法,结合农村牧区居民生活垃圾产生量及垃圾特性估算,基于蚁群算法,进行生活垃圾收转运路径仿真模拟,用时间成本代替原路径距离,充分考虑包括路径长度在内的耗油量等额外经济成本,以优...
- 周侃徐勇滕鹤郅
- 黄土高原坡耕地水土流失地形分异模拟被引量:26
- 2005年
- 退耕还林还草是目前黄土高原整治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主体政策。为使生态退耕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本文基于WIN-YIELD软件,以延安燕沟流域为例,利用19972002年延安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和燕沟流域地貌、土壤及土地利用等资料,模拟分析了不同地形高程、坡度和坡向条件下坡耕地种植不同作物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及其地形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地形坡度是影响径流和泥沙产生的重要因素,产生径流和泥沙的模拟值随地形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地形坡度15°是坡耕地土壤侵蚀模数的相对质变点;地形高程和坡向对产生径流和泥沙的影响不大。
- 徐勇田均良刘普灵徐学选
- 关键词:坡耕地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 山西省适垦耕地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被引量:4
- 2010年
- 研究目的:分析山西省适垦耕地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差异性,为山西省未来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宏观性参考依据。研究方法: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数字地形高程图生成地形高程和坡度分级图,通过将地形高程分级图、地形坡度分级图、2000年耕地分布图和分县行政区划图的叠加,提取2000年分县耕地地形分异数据,计算2005年分县适垦耕地面积。研究结果:(1)山西省耕地的地形分异特点是随着地形坡度的增加,耕地面积均呈下降的趋势;(2)适垦耕地的空间分异主要受地形条件控制,地形平缓的黄土塬面、盆地和河谷适垦耕地指数一般都在40%以上,而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和丘陵地区指数值普遍较小;(3)人均适垦耕地面积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河谷、盆地少,黄土塬、丘陵低山多,人均适垦耕地面积在2亩/人以下的地域主要集中在太原、临汾等盆地。
- 安祥生徐勇汤青
- 关键词:土地利用空间分异
- 近20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增长时空分异特征被引量:2
- 2012年
- 经济不均衡增长是区域发展的一种常态。分析区域经济增长时空差异及成因,对于认识和加快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黄土高原地区近20年来以县市为单元的经济增长时空分异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主要结论有:改革开放以来,黄土高原地区的GDP水平呈现出持续的快速增长态势。近20年来,陕北和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增长最为迅速;人均GDP的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两高一低"的带状分布格局,且这种格局明显地受到极化增长的扰动和重塑;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极化增长特征,且经济增长极的极化作用与增长极之间地位的调整是同时进行的;与常态化的城市产业集聚推动型经济相比,机遇性的资源开发拉动型经济对人均GDP的拉动速度更快,但可持续性较差。未来,黄土高原地区应走以中心城市带动为主,以能矿产资源开发拉动为辅,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更快、更好、更可持续地发展的道路。
- 刘艳华徐勇刘毅
- 关键词:经济增长时空分异黄土高原地区
- 我国农业地区“十五五”时期总体布局调整建议
- 2024年
- 为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要坚持“树立大食物观”和建设农业强国的指示精神,文章以我国农业地区“十五五”时期总体布局调整为主题,在总结现有农产品主产区划定及粮食生产基地布局变化等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中央新要求对农业地区进行了细化分类、功能定位和布局调整思路拟定,提出了包括8个农产品主产区、3个农产品次级产区和6个农产品优势产区(即“8+3+6”)的农业地区总体布局方案,进而对农业地区功能提升和适宜开展的重大建设工程提出具体建议。
- 徐勇杨华段健
- 关键词:农业地区粮食安全粮食生产基地
- 物种分布模型在海洋大型底栖动物分布预测中的应用
- 2024年
- 物种分布模型是一种基于环境条件和物种分布数据预测物种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范围和适宜生境的模型工具,主要包括关联模型、机理模型和机理-关联混合模型。在海洋领域,物种分布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预测鱼类、哺乳类和藻类等海洋生物的分布,但在大型底栖动物中的应用还比较匮乏。大型底栖动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分布规律对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物种分布模型的常用方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不同模型在预测海洋大型底栖动物分布中的研究案例,重点介绍了关联模型和机理模型在分析气候变化对海洋大型底栖动物分布影响中的应用,阐述了物种分布模型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前景。随着遥感技术和建模方法的不断进步,物种分布模型将在海洋生态学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 丛佳仪李新正徐勇
-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气候变化
- 广西西江沿岸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及空间分布被引量:27
- 2014年
- 测算和评价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是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论文在建立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多要素分步式算法及技术流程的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利用1∶5万DEM数据、1∶10万土地利用图、县级行政区划图和各类保护区分布图,测算和评价了广西西江沿岸20 km范围内及沿江主要城市周边后备适宜建设用地的数量、等级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广西西江沿岸20 km范围内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1 962.64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4.82%;来宾和柳州接壤的柳江东岸存在一个后备适宜建设用地富集区域,具有成片集中开发利用的前景。南宁和柳州2市城区周边的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数量较为丰富,具备进一步规模性开发和建设的用地条件;百色、崇左、来宾、贵港和梧州5市城区周边的后备适宜建设用地潜力相对较为有限,未来建成区规模的拓展应适当控制。
- 党丽娟徐勇汤青赵海英杨波孙贵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