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勇

作品数:23 被引量:231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杨森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2篇强迫症
  • 8篇抑郁
  • 8篇焦虑
  • 6篇强迫症患者
  • 6篇焦虑症
  • 6篇防御方式
  • 5篇心理防御
  • 4篇心理防御机制
  • 4篇防御机制
  • 3篇地塞米松
  • 3篇地塞米松抑制...
  • 3篇心理治疗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5-羟...
  • 3篇抑郁性
  • 3篇抑郁性神经症
  • 3篇色胺
  • 3篇神经症
  • 3篇羟色胺
  • 2篇抑郁障碍

机构

  • 22篇上海市精神卫...
  • 3篇南通市紫琅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精神卫...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东铝业公司
  • 1篇淄博市精神病...
  • 1篇中国青年报
  • 1篇安庆市精神病...

作者

  • 23篇徐勇
  • 19篇肖泽萍
  • 18篇陈珏
  • 18篇邹政
  • 13篇王振
  • 11篇张明岛
  • 5篇严和骎
  • 4篇林治光
  • 3篇季锡祥
  • 2篇王克勋
  • 2篇张海音
  • 2篇李培勇
  • 2篇严和
  • 2篇江旭峰
  • 1篇严和駸
  • 1篇张新凯
  • 1篇汪栋祥
  • 1篇江三多
  • 1篇钱伊萍
  • 1篇严和骏

传媒

  • 4篇中国心理卫生...
  • 3篇中国行为医学...
  • 3篇上海精神医学
  • 2篇中华精神科杂...
  • 2篇临床精神医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8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郁性神经症的防御方式对照研究被引量:18
2002年
目的 :探讨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的防御方式。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 ,对 36名抑郁性神经症患者进行测试 ,并与 36名焦虑症患者和 36名正常人做对照研究。结果 :( 1)抑郁性神经症与焦虑症患者不成熟防御方式及其否认、躯体、伴无能之全能得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 ( 2 )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投射、被动攻击、隔离得分明显高于焦虑症组和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多使用投射、被动攻击、隔离的特定的防御方式。
季锡祥董帝英肖泽萍陈珏徐勇邹政
关键词:抑郁性神经症心理防御机制心理治疗
抑郁性神经症防御方式的对照研究
2001年
目的 探讨抑郁性神经症患者特定的防御方式。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 ,对 36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进行测试 ,并与焦虑症 36例和正常人 36例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①抑郁性神经症与焦虑症患者不成熟防御方式及否认、躯体化、伴无能之全能得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有显著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 ;②抑郁性神经症患者投射、被动攻击、隔离得分明显高于焦虑症组和正常对照组 ,且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抑郁性神经症患者使用特定的防御方式 (投射、被动攻击、隔离 ) 。
季锡祥董帝英肖泽萍陈珏徐勇邹政
关键词: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心理防御方式
强迫症患者血小板5-羟色胺浓度的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5-羟色胺(5-HT)在强迫症发病中的作用,比较强迫思维亚组、强迫动作亚组和强迫思维与强迫动作混合亚组间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55例强迫症患者48例正常对照者的血小板5-HT含量。结果:强迫...
陈珏肖泽萍张明岛王振徐勇邹政严和林治光
关键词:强迫症5-羟色胺生物化学
文献传递
强迫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与人格特征研究被引量:38
2003年
目的 :探讨强迫症 (OCD)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和人格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方法 :分别运用防御方式问卷 (DSQ)和MMPI对 3 1例强迫症患者和 2 6例正常对照进行防御机制评定和人格测定。结果 :强迫症患者与对照组相比更多地使用被动攻击、潜意识显现、分裂、幻想、退缩等不成熟防御机制 ,而较少使用升华等成熟防御机制 ;强迫症患者MMPI的抑郁、癔症、心理变态、精神衰弱、外显性焦虑等 9个分量表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强迫症患者的不成熟防御机制同心理变态、偏执、精神衰弱、精神分裂、社会内向等存在显著正相关 (P <0 0 5 ) ;成熟防御机制同社会内向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强迫症患者更多地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存在病态的人格特征 ,且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有关结果对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肖泽萍张明岛王振徐勇邹政陈珏严和马
关键词:强迫症心理防御机制人格特征防御方式问卷MMPI
强迫症患者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的对照研究
<正>目的:研究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在强迫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对强迫症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29例强迫症患者、27例正常对照、20例抑郁障碍对照和17例焦虑障碍对照DST皮质醇含量。结果:强...
肖泽萍陈珏张明岛徐勇邹政严和骎王振
关键词:强迫症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文献传递
焦虑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特定的防御方式。 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 ,对 36例焦虑症患者进行测试 ,并与 36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和 36名正常人作对照研究。 结果 :焦虑症与抑郁性神经症患者不成熟防御方式及其否认、躯体化、伴无能之全能得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焦虑症患者神经症性防御方式及其假性利他、反作用形成、理想化得分明显高于抑郁性神经症组和正常对照组。 结论 :焦虑症患者多使用特定的防御方式 ,对重要的依赖客体忍受着愤怒的感觉。
董帝英季锡祥肖泽萍陈珏徐勇邹政
关键词: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心理防御机制心理动力学
关于心理治疗和咨询过程中治疗(咨询)师过去经历对治疗关系影响的讨论被引量:4
2002年
为促进和推动我国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刊于 2 0 0 1年开始应广大读者的要求 ,推出了与心理治疗及心理咨询相关问题的讨论专栏 ,专栏的目的在于讨论和澄清有关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工作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 ,以达到“百家争鸣”和普及与提高之目的。今年本专栏将继续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经一些同行和读者建议 ,本刊在今年的讨论中将集中就心理治疗、咨询人员与其来访者的关系问题进行讨论。可能涉及的题目有 :治疗者是否可以与来访者有在门诊时间以外的接触等 ;治疗者是否可以和来访者具有治疗及非治疗性的关系等 ;心理治疗者自身的价值观对治疗关系的影响等 ;不同性别的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等 ;治疗协议对治疗关系和治疗过程的影响等 ;治疗目标对治疗关系和治疗过程的影响等。希望国内同行对上述问题踊跃投稿 ,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也希望大家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值得讨论的问题告诉我们。我们将分期、分批整理和筛选大家的意见予以刊登 ,或在必要时分别邀请不同心理治疗学派的专家、学者发表意见。来信请寄本刊 (1 0 0 0 83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 51号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或专栏负责人钱铭怡教授 (1 0 0 871 北京大学心?
陆小娅徐勇苏晓波
关键词:心理治疗治疗师
上海地区的创伤与分离状况初步调查研究
<正>目的为了了解中国是否存在病理性分离障碍的患者,作者对上海地区的住院和门诊精神病患者以及普通人群进行了系列调查研究。方法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精神专科医师对全体受试者(包括423名住院精神病患者,304名门诊患者以 ...
肖泽萍严和骎邹政徐勇陈珏张海音王振Colin A.RossBenjamin B.Keyes
关键词:创伤分离性障碍
文献传递
焦虑症的社会支持和防御方式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7
2001年
目的 探讨焦虑症患者应激状态、社会支持和防御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工作生活环境调查表、社会支持调查表和防御方式问卷,对36名焦虑症患者进行测试,并与36名正常人做对照研究。结果 (1)焦虑症组的社会支持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社会支持内容排序与对照组相比,“朋友”项的选择提前至第二位,首选“谁也没有”项达25人次;(2)心理防御方式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因子分高(P<0.01),投射、潜意显现、抱怨、幻想、退行、假性利他、伴无能之全能、隔离、交往倾向、反作用形成、期望因子分高(P<0.01或P<0.05),压抑因子分低(P<0.01);(3)生活事件数与平均应激强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1)焦虑症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满意度差,且防御方式存在明显的不成热倾向;(2)焦虑症的发生与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和防御方式的不成熟有关。
董帝英肖泽萍陈珏徐勇邹政谢宪萍
关键词:焦虑症应激社会支持心理防御机制
强迫症与人格障碍的共病研究被引量:21
2003年
目的 :评估强迫症患者中人格障碍的发生率 ,探讨强迫症患者与人格障碍的共病情况。方法 :使用SCID -II对 47例强迫症患者和 47例正常对照进行人格障碍的评估。结果 :61 7%的强迫症患者至少符合一种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显著高于对照组 ,且 3 4%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的人格障碍 ;强迫症患者中最常见的人格障碍为强迫型、回避型、消极型以及偏执型 ;患者的性别及是否有精神疾病家族史对人格障碍的共病率无显著影响。结论 :强迫症与人格障碍常有共病现象 ,强迫型人格障碍同强迫症具有特殊关系 ,今后在强迫症的生物学研究中应考虑人格特质与人格障碍的影响。
王振肖泽萍邹政陈珏徐勇
关键词:强迫症人格障碍共病精神病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