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
- 作品数:16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儿童角色解读
- 2016年
-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英国舞台上出现了不少由儿童扮演的儿童角色,莎士比亚戏剧也不例外。莎剧中的儿童角色及其塑造方式如何投射出当时的社会文化状况?他们的形象与现今有何异同?本文试对这些问题作一探讨。早熟的儿童在历史剧中,尤其在对贵族儿童的塑造中,莎士比亚强调了儿童超乎寻常的聪明。在《麦克白》中,莎士比亚将主要素材、霍林谢德《编年史》中一笔带过、面目不清的麦克德夫的儿子推上前台,给他添上了20句台词。
- 徐嘉
-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文化状况莎剧理查三世
- 后现代的中国莎剧电影批评:以《夜宴》和《喜马拉雅王子》为例
- 2022年
- 进入21世纪,中国的莎剧电影批评在后现代理论的冲击下,呈现出全新的特征。电影改编不再“忠于原著”,而是试图与莎士比亚文学研究和莎士比亚戏剧研究分庭抗礼;2006年的两部莎剧电影《夜宴》和《喜马拉雅王子》被理解为“文化商品”,电影研究拓展至“电影工业”范畴。
- 徐嘉
- 关键词:《夜宴》文化商品
- 《威尼斯商人》“选匣子”情节新探
- 2016年
- 莎剧《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父亲"选匣子"的遗嘱常被视为早期现代英国文化中父亲对女儿的"箝制",但分析摩洛哥亲王、阿拉贡亲王与巴萨尼奥的不同选择及其理由可以发现,"三个匣子"不但设计精巧,而且还包含了深刻的宗教与社会意义。莎士比亚通过"三个匣子"展现出和谐的世代继承关系,也表明了自己对"自由选择"这一时代热点话题的理解。
- 徐嘉
- 关键词:《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鲍西娅
- 麦克白夫人的孩子与被篡改的历史被引量:3
- 2015年
- 《麦克白》第一幕第七场,麦克白夫人说自己曾"哺乳过婴孩",但这个孩子却从未出现在舞台上。这一现象引起了麦克白夫人之子是"意象"、"历史存在"或只是莎士比亚"写作失误"的讨论。本文从早期现代英国的家庭观念出发,从麦克白夫人的孩子探寻一段被篡改的历史,提出莎士比亚通过这个孩子存在的矛盾性和模糊性为麦克白创造出一个"反圣家庭",逐步推翻了《编年史》中麦克白的合法性,最终重构了历史。
- 徐嘉
- 关键词:《麦克白》莎士比亚《编年史》
- 评苏福忠《朱莎合璧》,兼论莎士比亚译本研究
- 2024年
- 苏福忠的《朱莎合璧》以翔实的案例和详细的分析证明,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是迄今所有莎剧中译本中最为准确、流畅和文雅的。该书是翻译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素材,也是一部经典文学评论集,还是一部莎士比亚接受史,从中可以一窥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体现了我国莎士比亚译本研究的发展。
- 徐嘉
- 关键词:莎士比亚翻译研究接受史朱生豪
- “时间自由了”:《麦克白》的时间、时区与不列颠想象
- 2023年
- 本文从《麦克白》中谋杀邓肯的准确时间、麦克白与马尔康的不同时间观念以及“时间自由了”宣言三处时间细节入手,讨论《麦》对时间的不同度量和理解及其背后的社会历史因素。时间的精确和失序不仅呈现出社会转型期的焦虑感,也强化了麦克白的盖尔勇士形象;马尔康与麦克白的不同时间观实际上将苏格兰切割为“受英格兰影响的苏格兰”和“盖尔化的苏格兰”两个阵营;“时间自由了”不仅宣告了剧中英格兰影响的胜利,也暗示着剧外不列颠共同体中英格兰的主导地位。《麦》对詹姆斯一世的暗中恭维与对苏格兰性的隐秘贬抑并不矛盾,而是莎士比亚对1603年后民族身份重塑的题解。
- 徐嘉
- 关键词:《麦克白》时区
- 《远山淡影》中的多重自我欺骗被引量:3
- 2018年
- 石黑一雄在处女作《远山淡影》中塑造了悦子这一"失职的母亲"的形象,探讨了人性中的"内疚"与"自欺"两大主题。一方面,为了回避可能对自我造成毁灭性创伤的内疚感,悦子精心建构了一个不稳定的回忆世界,在不同维度实施着自我欺骗;另一方面,在讲述过去的过程中,悦子的创伤记忆得以修复,她逐渐走出自我欺骗,开始接受现实,重建自我。悦子作为受创个体的多重自欺行为和创伤记忆的修复,对于移民身份建构和战后日本的罪责问题及国民集体遗忘均有启示。
- 徐嘉肖楠
- 关键词:自我欺骗创伤移民
- 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儿童角色解读
- 2016年
-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随着英国国内儿童数量急剧增多和儿童演员登上舞台,莎剧中出现了不少生动的儿童角色。本文从莎剧儿童角色研究的难点——儿童角色的数量问题——入手,讨论莎士比亚对儿童角色的创造和改写。文章集中分析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角色塑造方式,即早熟的儿童、"父亲的雏形"与非正常死亡的儿童,指出莎剧中儿童形象的构建不仅有现实依据,也反映了早期现代英国社会对儿童的要求与期待,是早期现代英国文化与社会焦点的投射。
- 徐嘉
- 关键词:莎士比亚家庭
- 莎剧的历史书写:《理查三世》与早期现代英国教育革命
- 2019年
- 《理查三世》写于英国教育深刻变革之际,剧中台词和角色设置与早期现代英国对教育的讨论直接相关。莎士比亚以两个"才华早发,断难长命"的小王子为线索,揭示出西方早期现代国家在教育系统化过程中暴露出的种种弊端;以一个充满世俗智慧但缺乏道德观念的侍童为线索,展现出经验教育的利弊。本文结合早期现代英国的教育家和教育实践,解读剧中透示的英国世俗教育思想,管见莎士比亚对这场教育变革的反思。
- 徐嘉
- 关键词:莎士比亚《理查三世》教育
- 莎剧《皆大欢喜》的三重譬喻被引量:1
- 2020年
- 莎剧《皆大欢喜》中杰奎斯的"全世界是个舞台"独白举世闻名,但若忽略了这段独白的戏剧背景,则会将该剧过度解读为一出虚无主义的戏剧。本文从杰奎斯最重要的语言特征--"做譬喻"--入手,讨论了剧中的三重譬喻,即杰奎斯的譬喻及其误用、杰奎斯的身份寓意和罗瑟琳对"全世界是个舞台"的重新阐释。杰奎斯对明喻的强调体现出早期现代英国对传统修辞学的重新发现和高等教育发展对社会阶层的松动,而杰奎斯的滥用譬喻、模糊身份、疏离态度以及剧终各归其位、"皆大欢喜"的大结局质疑了早期现代英国社会的流动性,是莎氏对时代的譬喻。与杰奎斯的忧郁悲观不同,罗瑟琳赋予了"全世界是个舞台"全新的阐释,显示伊丽莎白时期一种新的知识话语正在形成。
- 徐嘉
- 关键词:《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