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晓红

作品数:34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4篇媒介
  • 12篇新闻
  • 10篇教育
  • 9篇媒介素养
  • 6篇新闻教育
  • 4篇受众
  • 4篇武陵山
  • 4篇高校
  • 3篇素养教育
  • 3篇网络新闻
  • 3篇文化
  • 3篇媒介生态
  • 3篇媒介素养教育
  • 3篇民族
  • 3篇民族地区
  • 3篇扶贫
  • 3篇一带一路
  • 2篇大学生
  • 2篇地区农民
  • 2篇新媒体

机构

  • 30篇吉首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女子学院
  • 1篇周口师范学院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作者

  • 31篇徐晓红
  • 4篇周海英
  • 4篇李端生
  • 2篇王志清
  • 1篇白蓝
  • 1篇陈文敏
  • 1篇左雪梅
  • 1篇杨氢
  • 1篇孙立青

传媒

  • 6篇东南传播
  • 4篇当代传播
  • 4篇新闻界
  • 3篇新闻论坛
  • 2篇湖南大众传媒...
  • 1篇教学研究
  • 1篇兰州学刊
  • 1篇吉首大学学报...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广西教育
  • 1篇江苏海洋大学...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 1篇文化与传播
  • 1篇第二届中国少...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媒介素养与高校古代文学教学实践
2011年
媒介素养教育对于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媒介素养教育在高校传统课程——古代文学教学中的实施,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较为有效地解决当前集中在课堂教学和课程论文写作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为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媒介素养在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具体体现在观念意识的树立、网络信息知识的掌握和鉴别、创造性地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学习空间等几方面。
王志清徐晓红
关键词:媒介素养古代文学教学实践
民族地区农民媒介素养与优化农业科技传播关系分析——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湘西州为例
生产力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尺,当今生产力水平更多体现在信息处理能力上,也就是公民的媒介素养上。农民具备良好媒介素养,才能自觉积极地参与农业科技传播,运用其传播的信息与知识,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这就是媒介素养与农业科...
徐晓红
关键词:农民受众媒介素养农业科技传播
文献传递
我国高校当前新闻教育改革探究被引量:8
2008年
从我国高校新闻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入手,指出了当前国内高校新闻教育在学校教育、新闻实务界的反馈和学生与社会的态度三个方面反映出的问题,分析高校新闻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树立大新闻传播教育观、新闻教育改革的具体实施、高校与媒体的互动等方面阐述改革的构想与措施。
徐晓红李端生
关键词:新闻教育新闻学
网络新闻专题框架分析——以人民网和新浪网禽流感专题为例被引量:5
2010年
本文以人民网、新浪网禽流感专题为研究对象,运用框架分析理论,从网络专题栏目设置、架构和内容三大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网络媒体整体能较为客观、完整地报道了新闻事件进程,体现出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同时,由于受政府"危机公关传播"策略影响,人民网等以传统媒体为背景的新闻网站,在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过程中,发挥网络了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实现了官方严肃性。新浪网等商业性门户网站的新闻频道,在网络专题的编辑过程中更多的是站在受众的角度去报道新闻,以一种民生视角,平视社会和民众。但新浪网受采编权的限制,导致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教化功能尚显不足,且缺乏问题追究意识。
周海英徐晓红
关键词:网络新闻专题人民网新浪网禽流感
新媒体在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发展的可行模式研究——以湘西自治州为例
2010年
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推动乡村社会发展是我国当下一个普遍的问题。其中乡村网络信息入户是推进乡村信息网络建设的关键。利用有线电视、手机终端与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结合等间接手段把网络信息送到农户手中是现阶段切实可行方式和途径。
周海英杨氢徐晓红
关键词:新媒体民族地区乡村社会接入模式
“一带一路”倡议下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的困境与建议
2021年
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湖湘文化对外传播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对于实现人类文明互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当前湖湘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困境,要抓住“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助力湖湘文化对外传播;统筹湖湘文化资源,实现湖湘文化整合传播;发挥湖南传媒产业优势,打造对外传播的湖湘品牌;寻求人类文化契合,减少对外传播中的文化阻隔。
孙立青徐晓红
关键词:湖湘文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新闻教育及其价值取向探析被引量:2
2009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新闻教育与其他事业一样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新闻教育价值取向根本上发生转变,开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而且传播学进入大学课堂,传播人才的培养随之起步;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尊重和鼓励学术研究;同时注重"经济唯一"的功利主义。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新闻教育价值取向来看,以偏移"社会本位"为多,因此,我们提出在充分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一定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价值,促进其自由发展,保障其人格的完整与健全。
徐晓红周海英
关键词:新闻教育
从“小众”走向“大众”:新媒体语境下的非遗活态传承与传播被引量:10
2020年
新媒体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通过传播组织、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创新,从小众边缘逐步走向大众面前。遵循非遗原真性保护原则、活态传承保护原则,新媒体语境下的非遗活态传承与传播必须兼顾传播规律和非遗保护要求。需要通过提高非遗传承人媒介素养、推动非遗文化整合传播、培育非遗活态传承群体等措施来改善新媒体语境下的非遗活态传承与传播。
孙立青徐晓红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
从湘西“为村”现象探索农村媒介生态环境的优化路径
2018年
"为村"作为建立在智能手机技术基础之上的微信传播平台,在武陵山片区湘西出现了一种引起全国关注的传播现象。湘西"为村"总体上对当地农村的资源宣传和物产营销,以及村民间、村民和外地人士间的沟通发挥了积极作用。湘西"为村"现象的出现具有自身的独特原因,包括本地物产资源、历史文化、少数民族元素,以及政府、媒体的关注等因素。从湘西"为村"传播的成功,为武陵山片区其它地区农村提供了有益借鉴,这有利于优化该片区总的媒介生态环境。
徐晓红李端生
关键词:媒介生态
“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广西壮族文化传播力的思考被引量:2
2020年
"一带一路"倡议为广西带来了开放的机遇,为广西壮族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发挥广西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及与东南亚深厚的文化渊源优势,让壮族文化"借船出海"是值得思考的一个课题。文章从广西壮族传统节日跨境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取得的成效、影视作品以及新媒体渠道阐述了广西壮族文化"走出去"的成功经验,以政府扶持、地缘相近、文化同源、独具特色等维度分析广西文化走出去的优势;从缺乏民族特色与便利的交通、竞争基础薄弱、文化存在差异等劣势入手,就更快更好更稳"走出去"提出了以内容为王、以渠道制胜、进行文化资源整合、培养跨文化交流的人才、拓宽交流渠道等方面的思考。
韩旭龚傲雪徐晓红
关键词:走出去传播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